-
王迅:2016年中篇小說創作概評
2016年是長篇小說豐收年,老中青三代作家都發表或出版了質量上乘的長篇新作。
2017-01-17
-
以母語文學創作留住人類共同的記憶
文學是語言的藝術,而語言又必須以特定的文字符號來表述。
2017-01-16
-
陜西作家短篇小說創作形勢分析
內容提要:以《陜西文學六十年作品選·短篇小說卷》為依據,分析了陜西作家短篇小說創作態勢,認為陜西年輕一代作家的短篇小說創作無論內容還是藝術質量都不及老一輩作家所達到的高度。
2017-01-13
-
王金城:2016臺灣詩歌——現實主義創作的多元發展
“2016年的臺灣詩歌,盡管有現代主義、后現代主義甚至是超現實主義詩歌的散點收獲,但總體來說,現實主義創作仍然是臺灣詩人普遍的藝術追求。
2017-01-13
-
2016年科幻文學:具有前瞻性地反映時代特征
“無論從政府重視、社會期待上,還是從科技發展與文化產業的發達上觀察,中國科幻文學穩步走過的2016年可能只是一個更大增長的文化事態的先導。
2017-01-11
-
蘇濤:2016年《民族文學》年度述評
閱讀2016年的《民族文學》,除了能夠體會到少數民族作家民族性話語的獨特表達,亦能感受到中國經驗的多元呈現。
2017-01-09
-
丁曉平:報告文學的“幾何學”
幾何學,是數學的一個分支,研究空間圖形的形狀、大小和位置的相互關系等。
2017-01-09
-
2016年文情述要:豐繁中染乎世情 活躍中感應時序
“文變染乎世情,興廢系乎時序”。
2017-01-06
-
里下河文學流派:“水”氣浸染的藝術神韻
文學與地域的關系一直是文學史上令人感興趣的話題,地域作家群的研究也是學界關心的一個重點。
2017-01-05
-
從莫言到曹文軒——中國文學邁向“可持續輸出”
近年來,從嚴肅到通俗,從成人到兒童,從現實到科幻……中國文學之花在海外次第盛開。
2016-12-29
-
白燁:2016長篇小說,感應時代脈動,聚焦生活變異
進入新世紀以來,社會生活在經濟新常態的趨勢下穩步運行,文學創作在文化多元化的格局中持續發展。
2016-12-29
-
張莉:記錄我們力爭卓越的過程唯有文學
這是虛構作品最有魅力的地方:它能“無中生有”。
2016-12-27
-
林培源:“講述體”小說與時代經驗的重塑
內容摘要: 80后作家王威廉的早期創作與上世紀80年代先鋒文學的“荒誕現實主義”有著內在關聯性,“荒誕現實主義”的譜系以莫言(《生死疲勞》《酒國》等)、余華(《第七天》)、閻連科(《炸裂志》)等為代表,他們在結構形式和內在批判性等方面的探索,為書寫當代中國社會提供了豐富的闡釋空間;王威廉近期的小說則發生了轉變,“荒誕”色彩減弱,重歸“講故事”的現實主義傳統,他的“講述體”小說凸顯了重塑時代經驗的難度和超越性。
2016-12-26
-
李朝全:紀實文學,聚焦現實熱點,抒寫中國新變
紀實文學的優長在于其能快捷、有力、主動地介入現實。
2016-12-26
-
聶茂:新時期三次現實文學的意義之境
作為第三世界文學場域里一支重要力量,中國新時期文學的發展呈現出一種典型的“傘狀型”精神態勢。
2016-12-02
-
科幻文學:科幻五年,五大飛躍
近五年來,中國科幻文學從小眾走向大眾、從個體創作到集群創作、從小說到全產業、從國內走向國際、從自發創作到政府支持。
2016-11-28
-
李朝全:精練地講述中國新故事
編者按 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文藝工作座談會兩年多來,文藝領域呈現出了可觀的新氣象新風貌。
2016-11-28
-
楊湯琛:晚清域外游記與中國散文的現代性嬗變
摘要:晚清域外游記作為生成于中西文明交匯點上的散文書寫,最早因域外經驗的進入,突破了古文的義理藩籬,西學新知替換了儒道性理,形成了中國散文史上前所未有的精神世界;語言層面,一種單義性的、明確指向現代事物的、多音節的新詞紛紛登場,帶來了漢語書面語體系的新變;文體層面,“不師古人”的破體之作成為游記書寫的普遍情勢,并呈現了與現代文體之間的親緣關系,這一系列的變化堪為五四散文的發生作了重要準備。
2016-11-25
-
李彥姝:“往來交通”的文學功能及美學意蘊
摘要:交通工具常以尋常或不尋常的角色進入文學語境,作品人物依其往來交通,乃至生產和生活。
2016-11-23
-
丁曉原 王暉:報告文學,抒寫大時代進行曲
“近五年來,報告文學創作的生產力得到了充分的激活,老中青三代報告文學作家以人民為中心,以創作為根本,努力寫作出無愧于時代的優秀作品。
2016-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