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多元共生的美學風貌——2017年江蘇散文創作綜覽
2017年,江蘇散文創作一如既往地穩步前行,呈現出多元面貌,且不時以種種的翻新與突破,打造著可觀的年度散文盛宴。
2018-10-16
-
走向成熟的中國古代文學研究
自1978年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古代文學研究已經整整走過了四十年的歷程,如果要概括這四十年中國古代文學研究的業績與特點,我以為用“成熟”二字比較切合實際。
2018-10-16
-
改革開放四十年文學:邏輯起點和階段史建構
2018年是改革開放四十周年。
2018-10-16
-
趙天成:“90后”作家的驚險一躍
一 人們常把寫作比作長跑,因為從根本上說,寫作是寂寞、枯燥、日久為功的事業,既需要天分和悟性,也是對于耐力和意志力的嚴酷考驗。
2018-10-14
-
破除“唯流量”的行業頑疾
打開視頻網站,數據攀比屢見不鮮,動輒上百億的點擊量被揶揄為“8億網民不夠用”;登錄中介平臺,刷量服務明碼標價,粉絲量、點擊量、播放量造假皆有路徑。
2018-10-11
-
從青春走向現實:“80后”文學新面貌
“80后”文學特別是“80后”小說是中國當代文學中一個重要現象。
2018-10-10
-
“情愛詩學”的魅與惑——21世紀初年軍旅長篇小說情愛倫理的敘事新變
【內容提要】 戰爭與情愛,既是極端的生存經驗,也是恒常的文學題材。
2018-10-08
-
“新生代”軍旅文學整體觀
進入21世紀,“70后”軍旅作家的創作逐漸為文壇矚目,“新生代”軍旅作家群體已經成為軍旅文學乃至中國當代文學的中堅力量。
2018-10-08
-
時空綰合的中晚唐懷古詩
中晚唐時期詩壇上的一個重要現象,就是懷古題材的篇什大量涌現。
2018-10-08
-
汪政:現實·現實感·現實主義
從寬泛的意義上說,自文學誕生以來,它就是,也應該是面向現實的。
2018-10-02
-
趙依:“90后”寫作如何敞開?
主持人語 李壯 “90后”寫作在這一兩年間變成了一個特別火爆的話題,這并不是什么意外的事:當文學界對“70后”“80后”作家的總體評價,已經從“新生力量迅速成長”進化到“佳作迭出漸成常態”,最后變成了“青年作家撐起大梁”,我們便應該能夠意識到,很快我們就將毫無意外地見證“90后”寫作重新享受一遍這“評語的循環”。
2018-09-30
-
現代世界的“新詩”謎語
詩歌與現代性,是一個重大的命題。
2018-09-30
-
現代世界的“新詩”謎語
詩歌與現代性 “第二屆中美詩學對話”發起人、俄克拉荷馬大學教授石江山首先拋出一系列問題:“新詩”是什么?“新詩”在中國是什么?在美國又是什么?“新”到底是什么?他認為,要回答這些問題,必須厘清古典詩歌與現代詩歌的差異,探索現代詩意的發生機制。
2018-09-28
-
2017年文學排行榜札記
盡管有著不同的評判標準,但文學排行榜這一事物顯然是由商業邏輯衍生出來的,它的復雜之處在于文學評價無法復制商業銷售或者GDP流量的模式,而“口碑”這種基于個體經驗尺度的疊加也并不能真正說明某個文學作品的審美閾值,因而無論從何種角度而言,任何一個文學排行榜都是基于各自的目的和標準、由各種話語合力促成的結果,誰也不敢輕言自己具備權威的說服力。
2018-09-27
-
程光煒:略論1990年代長篇小說評論
摘 要:隨著1990年代長篇小說的興起和繁榮,相關評論也應運而生。
2018-09-27
-
汪雨萌:孤獨的關系與物化的個體
二十世紀的中國是充滿變革的中國,作為社會最小單位的家庭,也隨之不可避免地產生了變遷。
2018-09-25
-
新世紀中篇小說的精神面相和價值追求
中篇小說作為一種“高端文體”,憑借自身的文體特點和優勢在百年來的中國新文學發展歷程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關鍵性作用,尤其在新時期以來的文學中始終占據著發展的高地。
2018-09-21
-
第七屆魯迅文學獎述評
第七屆魯迅文學獎述評 引領風尚 邁向高峰 何向陽 34部獲獎作品,總體反映了改革開放以來,尤其是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發生的日新月異的變化和廣大人民豐富多彩的生活,表現了人民群眾的主體地位,弘揚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四年來我國文學創作、理論評論和文學翻譯成果的一次檢閱……【詳細】 中篇小說: 廣闊的多樣性與深刻的當代性 張燕玲 以《世間已無陳金芳》為代表,此類直面現實的作品無論是小說觀念,還是小說表現,都有著深刻的當代性。
2018-09-20
-
第七屆魯迅文學獎述評:引領風尚 邁向高峰
第七屆魯迅文學獎于2018年8月11日揭曉,9月20日在北京頒獎,《第七屆魯迅文學獎獲獎作品》6卷本同期出版。
2018-09-19
-
宋嵩:尋找屬于自己的句子
作家陳忠實曾為海明威在總結創作經驗時所說的“尋找屬于自己的句子”這句話擊節叫好。
2018-0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