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時代滿足人民群眾精神文化需求應有新舉措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
2018-03-05
-
南帆:審美的洞見
二十世紀興盛的諸多文學批評學派存在一個普遍的特征:思辨與理論密度。
2018-03-05
-
在“扁平”“互通”世界中重審文藝批評的地域性
近期,有一套書在北京首發,名為“粵派評論叢書” 。
2018-02-28
-
馬克思主義文藝觀在新時代的重振與創新
由于西方文論和西方思潮話語體系的長期激蕩和侵蝕,在一些學者那里,中國古代文論一度得了“失語癥”,馬克思主義文藝觀也一度受到影響。
2018-02-28
-
“非虛構”寫作的特征及局限
1 “非虛構”寫作涉及的面很廣。
2018-02-27
-
嚴防歷史虛無主義解構主流意識形態
核心提示:2017年,主流話語體系建設取得重大成就,陣地意識不斷強化,針對歷史虛無主義的理論批判不斷深入。
2018-02-26
-
堅定文化自信,旗幟鮮明地反對歷史虛無主義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進入了新時代,這是我國發展新的歷史方位。
2018-02-26
-
不信青史盡成灰——淺析歷史虛無主義
前些日偶遇一位長者,他深有感觸地告訴我,這輩子最大的遺憾就是沒有學過歷史。
2018-02-26
-
新時期四十年中國文論反思:問題與導向
內容提要:總結與反思改革開放40年來當代中國文藝理論研究和學科發展之成就與缺失,以敏銳的理論觸角感知現實與時代精神,在既有業績的基礎上再次出發,在傳承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學精神的基礎上續寫當代中國文論發展之新篇章,是當前文學理論研究中的一個重要問題。
2018-02-26
-
習近平文藝思想的核心: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
黨的十九大概括和提出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并確立為黨必須長期堅持的指導思想,被鄭重寫入黨章。
2018-02-24
-
文學傳統與新時代精神的創新融合與轉化
傳統中蘊含著奮斗的動力與不竭的資源,對于當代文藝工作者而言,文學傳統應該成為我們開掘不盡的文脈富礦。
2018-02-24
-
仰望燦爛的文學星空
美文是不是一個獨立的文體?它本身屬于什么類別范疇?它的主要特征是什么?美文的判定是如何產生的?在文學作品中美文涵蓋哪些文體?這些問題也許見仁見智,但在理論上,應當進行具體地探討和闡述。
2018-02-23
-
什么是現實,什么是當代小說
我們已然置身于一個比《百年孤獨》還要魔幻百倍的匪夷所思的現實,這個現實還在不斷加速,且每一秒都比剛流逝的那一秒更快一點。
2018-02-23
-
羅成:"借鏡西方"與"本來面目"
摘 要:以往研究主要肯定了朱自清在現代解詩學、文學批評、文學研究學科化等方面的意義,多強調瑞恰慈、燕卜遜的語義學批評對朱自清鑒賞實踐的方法論啟示。
2018-02-22
-
羅成:"借鏡西方"與"本來面目"
羅成,文學博士,博士后,中山大學中文系副教授,北京師范大學文藝學研究中心兼職研究員,研究方向為文藝美學與文化研究。
2018-02-20
-
重繪20世紀中國戲劇圖譜
讓史料成為思想的利器,而不是僅僅讓思想如空中樓閣,這是戲曲理論家傅謹多年治學的一個總體目標。
2018-02-20
-
“由稚吾”不是唐長孺
——近日翻看王素箋注的《唐長孺詩詞集》(中華書局2016年出版),史學大家從事新文學翻譯的并不多,唐先生可謂是其中的一個特例。
2018-02-16
-
清代學統中的《山海經》序文與“神話歷史”觀之學術邏輯
在中國古代學術史上,歷代都不缺乏關注《山海經》這樣一部“奇”書的學者文人,對它的各種刊本、注本進行評價,這在清代學統中尤為突出。
2018-02-14
-
中國文學主體性的現實處境
在致力于解構世界文學體系中的西方文學、文化中的霸權因素時,亦有顛倒復制既有的二元對立模式的思想陷阱存在。
2018-02-14
-
海外中國現當代文學研究的理論偏執
在文學研究和文學批評中,我們所使用的文學理論應當是從具體文學實踐中總結、概括出來,又反過來能指導與促進文學實踐的發展,二者是緊密聯系、相輔相成的。
2018-0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