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標簽”時代,怎樣找到“自我”
近年來,“MBTI”(“邁爾斯-布里格斯類型指標”的簡稱)于社交媒體中越發流行,逐漸成為獨特的社交文化。
2025-11-07
-
“迷霧”與“異物”
中篇小說是“長三角”地區四家“大型文學雙月刊”(安徽省《清明》、江蘇省《鐘山》、浙江省《江南》、上海市《收獲》)的一個支柱性品牌,通覽四家刊物第三期上發表的13部中篇小說,可以發現其題材選擇、人物形象、敘事節奏、結構設置、語言風格以及寫作主體與寫作筆力均有所不同。
2025-10-30
-
新京派散文的變調
本文所寫的四位作家,是否屬于新京派,可能存在爭論。
2025-10-28
-
向過往呼喊、向身邊探索、向內心叩問
時間是塊橡皮擦,記憶則是試圖在擦痕上重繪輪廓的筆。
2025-10-22
-
徐霞:都市空間眾生相的文學細描
青年文學雜志社自二〇一八年發布城市文學排行榜,上榜作品一直備受關注。
2025-09-30
-
在困境中尋求突破——2024年江西中短篇小說創作綜述
2024年,傳統文學雜志走進直播間、進駐自媒體平臺等一系列動作,可以理解成文學主動對接新的話語場域,也意味著與文化生產機制、社會經濟形勢,以及讀者的生活狀態、情緒狀態可能形成新的耦合與共振。
2025-09-25
-
路徑與挑戰:作為文學批評對象的新大眾文藝
內容提要:新大眾文藝已經成為近年文藝創作和研究的熱點,本文歸納、闡述了有關新大眾文藝研究的六大路徑:提出并闡釋標識性概念、創作與傳播的市場增值、價值觀的主流導向、文藝系譜流變中的位置、生產性及其機制特征、高科技和復雜因素的影響。
2025-09-17
-
賦予歷史記憶文學的溫度
當80載光陰在歷史長河中沉淀為靜默的刻度,當抗戰勝利的號角在歲月風華中化作悠遠的回響,2025年的中國文壇迎來一場特殊的記憶返場。
2025-09-03
-
詩歌中的抗戰記憶與時代傳承
優秀的詩歌從來都是和歷史、現實保持著深度的關聯。
2025-09-03
-
贛鄱地域敘事的故事密碼與時代回響
2024年江西長篇小說創作,帶有強烈的贛鄱地理環境色彩及文化特征。
2025-09-01
-
中國藝術研究院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學術研討會發言摘編
01 在勝利與和平的旗幟下——抗戰文藝的歷史實踐、發展演變及文明價值 魯太光 中國藝術研究院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研究所所長、研究員 抗戰文藝是中國現代文藝史上一個重要的文藝類型,內容十分豐富。
2025-08-31
-
雪域文華六十載——西藏當代文學的發展與繁榮
在西藏自治區成立60周年之際,回望這片雪域高原的文學發展之路,我們看到了一幅用文字編織的絢爛畫卷。
2025-08-22
-
守護精神世界的溫度與詩意
5月以來,許多成熟作家攜新作重返創作現場,青年寫作者亦以銳利的筆觸介入現實。
2025-08-13
-
文學如何書寫現代化進程下的城鄉圖景
中國社會的現代化發展不僅顯著改善了我們的物質生活條件,其引發的結構性變革也深度滲透至文化生態與個體精神層面。
2025-08-11
-
為新時代交上令人欣喜的文學答卷——“新時代山鄉巨變創作計劃”階段性成果綜述
20世紀50年代,在北京工作的作家周立波回到家鄉湖南益陽,扎根鄉村體驗生活,創作了長篇小說《山鄉巨變》。
2025-07-23
-
受傷的鳥獸在說什么?
想象力是重建聯結的能力,是將分散的事物聚集在一起的能力。
2025-07-22
-
點亮守望相依的燈塔
當人工智能開始介入詩歌寫作,詩人們在迷茫中堅守文學的領地,將筆觸深入到人類最深沉而細微的情感,以豐富的情感體驗在技術理性的沖擊中尋求突圍。
2025-07-16
-
新時代農村題材文學創作的歷史站位與辯證之思
2024年7月27日,由中國作家協會指導,中國作家出版集團、湖南省作家協會、中南大學聯合主辦,中國作家協會新時代文學研究中心(中南大學)、中南大學人文學院承辦的“新時代文學論壇:新時代農村題材創作的傳統、發展與實踐”在湖南長沙舉行。
2025-07-07
-
構建世界普惠的中國自主知識體系——2024年度文藝學前沿問題研究述要
摘 要 2024年度的文藝學研究立足新時代語境,自覺運用跨文化、跨學科的方法,在馬克思主義文論、文學基礎理論、中國古代文論、西方文論、中西美學、人工智能文學等論域精耕細作,取得了一些不俗的理論成果。
2025-06-24
-
挑戰與突圍——論中國新世紀非虛構寫作
新世紀以來的中國非虛構寫作可謂異軍突起,備受關注。
2025-06-2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