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疆文學的希望與未來
作家出版社出版了阿扎提·蘇里坦的維吾爾文學評論集《民族文學的書寫與構建》一書的漢文版,對維吾爾文學50年來取得的成就,進行了全面的梳理和總結。
2016-10-31
-
民族文學評論的責任感與使命感——評阿扎提·蘇里坦評論集《民族文學的書寫與構建》
在我國各民族作家中,維吾爾作家使用母語創作的比例很高。
2016-10-31
-
見證當代維吾爾文學的發展——談阿扎提·蘇里坦的文學評論
阿扎提·蘇里坦是新疆維吾爾族文學的領軍人物之一。
2016-10-31
-
中華民族文學花園的奇葩——評第十一屆“駿馬獎”朝鮮文獲獎作品
第十一屆“駿馬獎”塵埃落定。
2016-10-31
-
新時期蒙古族母語文學的高度和自我超越
在第十一屆“駿馬獎”的評選中,蒙古族、藏族、維吾爾族、哈薩克族、朝鮮族等少數民族作家用母語創作的八部作品獲獎,另有三位翻譯家獲得翻譯獎。
2016-10-31
-
新鄉土主義的新景觀——評第十一屆“駿馬獎”散文獎漢語獲獎作品
散文是一種古老的文體,越古老越難出新意。
2016-10-31
-
和諧 追尋 摯愛——評第十一屆“駿馬獎”詩歌獎漢語獲獎作品
在第十一屆全國少數民族文學創作“駿馬獎”的評選中,白族詩人何永飛的《茶馬古道記》、裕固族詩人妥清德的《風中撿拾的草葉與月光》、彝族詩人魯娟的《好時光》三部漢語詩集和其他兩位作者用少數民族母語寫成的兩部詩集獲獎。
2016-10-31
-
貼近新生活 弘揚正能量——評第十一屆“駿馬獎”報告文學獎獲獎作品
第十一屆全國少數民族文學創作“駿馬獎”,共有四部報告文學作品獲獎。
2016-10-31
-
正是女兒紅——評第十一屆“駿馬獎”中短篇小說獎漢語獲獎作品
第十一屆全國少數民族文學創作“駿馬獎”揭曉并頒獎了,在中短篇小說獎的評選中,三位用漢語寫作的年輕女作家,在如林強手中脫穎而出,和其他兩位用少數民族母語創作的作家一起成為最終的勝出者。
2016-10-31
-
對時代與歷史的深情呈現——評第十一屆“駿馬獎”長篇小說獎漢語獲獎作品
在第十一屆全國少數民族文學創作“駿馬獎”的評選中,土家族作家李傳鋒的《白虎寨》、侗族作家袁仁琮的《破荒》和維吾爾族作家阿拉提·阿斯木的《時間悄悄的嘴臉》三部漢語長篇小說脫穎而出,獲得長篇小說獎。
2016-10-31
-
以需求推動少數民族文藝發展
少數民族文藝是少數民族文化傳承的重要載體,具有鮮明的特色、豐富的內涵和生動的表現形式。
2016-09-28
-
第十一屆(2012-2015)全國少數民族文學創作“駿馬獎”獲獎者創作感言
一、長篇小說獎 李傳鋒(土家族) 獲獎作品:《白虎寨》 我出生在舊中國,長在紅旗下,經歷過三年困難時期,吃過草,掙過工分,我體會過“饑腸轆轆”、“身無分文”的無奈,我深深懂得貧窮對國人的傷害。
2016-09-09
-
菩提風語
一 自我到來,菩提懸垂為鈴,搖曳為歌。
2016-08-25
-
詩是塵世的安慰
詩最根本的底色是真誠——我沒有用“詩歌”,而是用“詩”,是因為吟詠傳統斷裂已久,“詩”和“歌”早已分為二途,“詩”更多訴諸于視覺閱讀和沉思,“歌”則日益在大眾文化中走向聲光電音的娛樂一道。
2016-08-25
-
泥土里開出的鮮花
馬慧娟是以“拇指作家”之名為很多人知道的。
2016-08-25
-
白庚勝:翻譯架彩橋 審美變通途
對于中國這樣一個自古以來就統一、并多民族共同發展的國家來說,翻譯是各種文化族群之間進行互相交流、互相溝通、互相借鑒、互相欣賞,共同繁榮與興旺、共同發展與進步的重要手段與渠道。
2016-08-25
-
加強對流失海外少數民族古籍的搜集普查和追索回歸工作
德國收藏的納西族古籍。
2016-07-29
-
建設多民族共同的精神家園
《民族文學》創刊迄今,已走過35個春秋。
2016-07-26
-
《藏·世界》:從伊甸園到塵世
在閱讀徐東的小說集《藏·世界》,尤其是在閱讀中回憶起生活中的徐東時,我腦海中一再出現的,是《圣經》中那個著名的伊甸園神話以及亞當的形象,里面的亞當純真、樸素、無機心。
2016-07-11
-
在離歌里回旋
當舊年的記憶在我內心平靜時蜂擁而至,我知道,這一生我已注定無法擺脫那些過往;當故園的山水和親朋的容顏在交織時,我知道,昔日的生活,我回不去了。
2016-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