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鄭茜:用民族文化的內在光亮燭照當代生活
與別的場域相比較,博物館實施文化創意的優勢,在于博物館不僅保存著傳統的物像,而且珍存著傳統的意義內涵。
2017-05-22
-
自覺傳承傳統文化是一種深深的愛
◆ 文化自覺來自于人們對文化的自信和對傳統的熱愛,而對傳統的熱愛又進一步使人有清醒的頭腦。
2017-05-08
-
納西風情擁抱“一帶一路”
白庚勝 納西古樂表演 清 風攝 作為地地道道的納西族人,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白庚勝每當談及納西文化時,都飽含深情。
2017-05-04
-
中央民族歌舞團團長丁偉:文化自信,要有開放的心、勇敢的心
◆ 中央民族歌舞團就是要敞開大門,把觀眾請進來,勇敢地面對市場,迎接觀眾挑剔的眼光。
2017-05-03
-
史學巨擘話脫脫
脫脫這個名字,不少人很陌生。
2017-05-03
-
“讀圖時代”如何做好圖文報道
隨著社會與科技的發展,“讀圖”成為人們熱衷的一種獲取信息的途徑。
2017-04-24
-
中庸理性:多民族事務治理的中國經驗
民族事務治理的現代化,一直是多民族國家孜孜以求的事。
2017-04-24
-
故國之思:流淌在東干人血液里的情結
作者:巴隴鋒 出版者:北京燕山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6年12月 東干人,是清代后期遷移到中亞的中國甘肅、陜西回族的后裔。
2017-04-11
-
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的生動實踐
《天籟之聲》這檔音樂節目令觀眾耳目一新,藝術家們的精湛表演展現了民族音樂來自大自然的純正美。
2017-04-10
-
張爽(百集專題紀錄片《民族文化之旅》總制片人、北京天成嘉華文化傳媒董事長):建設“中國民族文化資源庫”,為傳承發展民族文化搭建平臺
《天籟之聲》節目自播出以來,受到了社會各界的好評。
2017-04-10
-
趙大新(中國唱片總公司原黨委書記、百集專題紀錄片《民族文化之旅》總策劃):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支點,做年輕人喜愛的民族音樂節目
什么是天籟之聲?過去,我們覺得草原上的長調是天籟之聲;后來,我們聽到了班得瑞唯美的音樂、莎拉布萊曼空靈的歌聲,覺得這也是天籟之聲。
2017-04-10
-
陳加偉(東南衛視總監):“原創+民族”“創新+傳承”,樹立對于民族音樂的文化自信
作為中國的主流媒體,東南衛視以“海洋時代,中華情懷”為定位,一直有自己的文化堅守。
2017-04-10
-
寓教于樂——談談民族節日的德育功效
民族節日,是一個民族在長期歷史發展中形成的、具有一定意義的、根據各民族傳統習俗舉行慶祝或祭祀儀式的日子。
2017-04-05
-
深挖民族文化才是“留客”根本
4年前,四川甘孜的旦真加措一家僅憑他一人壯勞力在城里打工,維持生計。
2017-04-05
-
傳承傳統文化需要更多“文藝小清新”
蒙古族藝術家斯琴高娃在中央電視臺《朗讀者》節目中朗讀賈平凹的《寫給母親》,引得無數觀眾熱淚長流。
2017-04-01
-
“多元”與“一體”共揚 民族性與時代性并顯
“多元”與“一體”的共揚,民族性與時代性的并顯,將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的設計與實踐充滿內在張力,也充滿無窮生機。
2017-03-24
-
西藏方志研究的一部創新之作
清代,西藏開始出現專記藏地的地方志,盡管數量只有20多部,但彌足珍貴。
2017-03-20
-
少數民族語言資源保護任重道遠
丁石慶教授在內蒙古自治區莫力達瓦達斡爾族自治旗騰克鎮提古拉村調研時,與82歲的鄂金山老人交流。
2017-03-20
-
多民族國家應當如何整合民族認同與國家認同
在多民族國家,族群身份的多元性、民族組成結構的復雜性、民族與國家邊界的非對稱性,使得妥善處理好民族與民族之間、民族與國家之間的關系成為重要難題。
2017-03-20
-
如何打造民族地區文化產業的核心競爭力
在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進程中,在精準脫貧的時代背景下,民族地區應根據當地實際,逐步走出一條以市場運作為主,以文化發展與經濟發展相促進、相結合的路徑,實現文化產業化,形成文化產業的核心競爭力,帶動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的協調可持續發展。
2017-0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