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加偉(東南衛視總監):“原創+民族”“創新+傳承”,樹立對于民族音樂的文化自信
作為中國的主流媒體,東南衛視以“海洋時代,中華情懷”為定位,一直有自己的文化堅守。我們之所以把視角落在少數民族文化方面,做《天籟之聲》這檔節目,主要源于以下幾個方面的認識:
首先,福建一直是一個開放的省份,從福建走出去的華人華僑特別多,東南衛視的海外觀眾群體較大。在與國外同行及觀眾交流時,我們深刻地認識到“民族的就是世界的”。
其次,福建也有世居少數民族,如畬族、回族等。因此,我們帶著中華情懷、追溯民族根脈,自覺承擔起保護和傳承民族文化的媒體責任。
再次,東南衛視很早就做音樂節目了,鑒于目前國內音樂節目對少數民族音樂的關注度不高、一些在國際上具有影響力的中國少數民族樂團和歌手并不被國內觀眾熟知的現狀,東南衛視認為有必要為少數民族音樂搭建展示和傳播的平臺。
在民族音樂方面也需要樹立文化自信。過去很長一段時間,我們都在關注外來音樂或流行音樂,崇洋媚外現象較為嚴重,對中國的民族音樂沒有很大的信心。東南衛視打造《天籟之聲》,目的就是要讓觀眾認識到我們國家的音樂資源是如此豐富,進而樹立起對于民族音樂的文化自信。
《天籟之聲》秉承“原創+民族”“創新+傳承”的節目理念,充分尊重民族音樂傳統和歌手的創作自由。登上這個舞臺的歌手既是“天籟之聲”的求索者,也是帶領觀眾探訪中華民族音樂的引航人。節目通過對民族音樂的堅守、傳承和致敬,回答了“我是誰”的音樂文化追問,讓觀眾置身于天籟之聲中,感慨“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習總書記要求:“不讓廉價的笑聲、無底線的娛樂、無節操的垃圾淹沒我們的生活。”主流媒體要多做一些起引領作用的節目。在這方面,東南衛視一直身體力行。以《天籟之聲》為例,民族音樂常因不屬于大眾化的范疇而曲高和寡,是電視節目不敢輕易觸碰的領域。東南衛視能沉下心來做精品,用創作—展示—傳承的方式來呈現民族音樂的魅力,為稀缺而厚重的民族文化資源提供了一個演繹的舞臺,實現了電視價值的回歸。
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監管中心副主任肖黨榮稱贊《天籟之聲》是“眾聲喧嘩里內觀獨步者之一,醉夢浮華里清音獨奏者之一”。我們將不負眾望,積極推動《天籟之聲》第二季的相關工作,努力打造民族音樂發展的金字招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