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西風情擁抱“一帶一路” ——訪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白庚勝
白庚勝
納西古樂表演
清 風攝
作為地地道道的納西族人,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白庚勝每當談及納西文化時,都飽含深情。日前,我們采訪了這位致力于文化學、地名學、文化遺產學、文化安全、色彩學、民俗學、文學等方面研究的學者,聽他講述文化、旅游以及那濃濃的納西風情。
納西文化恒久遠
起源于古羌文化的納西文化,自古以來便與中原文化相輔相成,是華夏文明的有機組成部分。白庚勝介紹,由于特殊的地理條件、民族歷史,納西文化中還滲透有印度文化、兩河流域文化的血脈。
納西文明在自身民族文化的基礎上,融入了云南周邊、四川、西藏等地的漢、藏文化及其他民族文化,是中國少數民族文化中頗具特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更是滇云文化的支柱之一。其中,麗江古城、東巴文化、摩梭走婚、麗江古樂、三江并流區等自然美景與文化元素在當前最受關注。此外,納西族是一個擁有3個世界遺產的民族,這與白庚勝多年來的努力不無關系。
教育是文化傳承之本,道德是民族興旺之基。白庚勝表示,自古以來,盡管納西人生活環境十分艱苦,卻毫不忽視對子女的知識道德教育,其中不僅包括本民族文化、漢文化、藏文化教育,還有近現代的西方文化教育。也正因如此,納西族才能與時俱進、源源不斷地為中國和世界輸送大量有為人才,并為本民族的生存發展保持生命力和創造力。
旅游產業需擔當
對于文化傳統的傳承,白庚勝以近段時間見諸媒體的一些麗江旅游亂象舉例說明。在他看來,這些事件對麗江的形象有所影響,我們應高度重視,歡迎輿論監督,清理整頓,凈化旅游市場,提高旅游品質。白庚勝強調,如果僅看到眼前利益,消耗當地旅游資源,而在開發自然與文化旅游資源過程中,沒有以人為本、還權于民、讓利于民、對自然與傳統文化進行保護,就只能竭澤而漁,沒有出路。
因此,白庚勝倡議,無論麗江,還是云南或其他中國旅游目的地,文化傳承者不僅要發出自己的聲音,各界還要一致行動起來,讓廣大游客看到自然與傳統文化的本來面貌,而不是被高度商業化影響下的樣子。包括納西文化在內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我們獨一無二的智慧、理念、氣度、神韻所在。麗江以旅游為支柱產業,去年一年就有3500多萬游客涌入。因此,麗江別無選擇,應為中國旅游業做更多的承擔、更好的探索。當地政府一定要負起責任,決不能僅僅滿足于一年640億元的旅游收入。
新中國成立以來,國家在關心少數民族文化建設、大力扶持少數民族經濟和文化發展等問題上采取了許多重要舉措,取得了巨大的成就,這在全世界都堪稱“風景這邊獨好”。白庚勝表示,在古代,納西族因生活在茶馬古道與古絲綢之路的連接地帶而繁榮。如今,云南及麗江的發展也與“一帶一路”戰略緊密聯結。全國、云南、麗江以及納西等各個民族,只有積極融入“一帶一路”建設,才能實現跨越發展,迎來當地及其民族文化發展的絕佳契機;只有融入大中華與世界文明,納西文化的創新發展才有出路、才有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