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程光煒:怎樣研究新時期文學
當2019年的鐘聲敲響的時候,我想很多人心中都會縈繞著怎樣評價新時期文學40年的問題。
2018-10-12
-
認知新時代 抒寫新史詩
學習習近平總書記文藝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筆者有了如下理解:說到新時代文學景象,先要弄清什么是新時代。
2018-10-12
-
以傳世之心打造傳世之作
對話人:張 江(中國社會科學院教授) 張志忠(首都師范大學文學院教授) 張清華(北京師范大學文學院教授) 洪治綱(杭州師范大學人文學院教授) 趙慧平(沈陽師范大學文學院教授) 把文學當成畢生追求的神圣事業,不矮化;用生命錘煉精品,不討巧;與讀者做真誠的心靈溝通,不敷衍。
2018-10-12
-
扎根時代生活,弘揚中華美育精神
在中央美術學院建院一百周年之際,習近平總書記給中央美術學院周令釗等老教授回信,著重提到了美育工作問題,對美育作出了明確、系統、深入的闡述與部署。
2018-10-11
-
文學的擔當與責任
文學是人類重要的精神活動,是參與人類文明的重要內容。
2018-10-10
-
以人民為中心鑄牢文化自信
沒有中國共產黨就沒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也就沒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
2018-10-08
-
以美育重塑美術教育
前不久,習近平同志在給中央美術學院8位老教授的回信中,充分強調了美育工作的重要性,表達了對當今美育和美術教育的關切。
2018-09-30
-
通感敘事:文學的創意表達
文學以通感出場,于是,顏色似乎會有溫度,聲音似乎會有形象,冷暖似乎會有重量,氣味似乎會有鋒芒。
2018-09-29
-
用心用情用功書寫偉大時代
勇擔使命 潛心創作 湖北省文聯主席 劉醒龍 8月27日,我去屈原的出生地秭歸縣樂平里拜訪當地的騷壇詩社。
2018-09-28
-
中華優秀文化傳承符碼
一 中國是古代文明高度發達的國度,歷史悠久而傳統沿襲不斷,地域廣袤而民族形態眾多,敬天法祖而注重經驗積累,政體森嚴而民間空間廣闊,講禮重文而文化兼容性強,詳于記載而習于民間采風,這些特殊條件造成傳統文化的源源產生與連續傳承。
2018-09-28
-
作家要克服浮躁、扛著責任創作
習近平總書記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強調,一部好的作品,應該是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同時也應該是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相統一的作品。
2018-09-28
-
阿來:構筑良好的社會文化生態
長期以來,中國的文藝生產在經受市場化洗禮的過程中,對于文化的功能與作用的理解發生了相當的偏差。
2018-09-28
-
詩意棲居與“生活美學”的出場
1990年代以來,文化的整體趨向已從過去的精英文化范式,轉向了一種更為通俗化、娛樂化、更貼近日常生活的大眾文化范式。
2018-09-27
-
文化創作不能只追求“流量”
日前,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上總結深化宣傳思想工作規律,強調必須進一步建設“具有強大凝聚力和引領力的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并對廣大文化文藝工作者提出更高要求。
2018-09-25
-
花好月圓
又到中秋佳節,全國城鄉各地紛紛舉辦豐富多彩的節慶活動,濃厚的節日氛圍在身邊漫延。
2018-09-24
-
今天,一輪皓月為“我們的節日”代言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
2018-09-24
-
中秋節的時代價值
傳統節日是在數千年的文明傳承中形成的時間生活傳統,它不僅僅是一個時間段落標志,在節日之上,人們賦予其豐富的文化意義。
2018-09-22
-
古典文論中的“文學接受”觀
闡釋學美學和接受美學顛覆了傳統的文學接受理論,把文學研究的重心轉向了讀者與作品意義的關系,認為讀者不是被動接受作者原始意圖和作品絕對意義的容器,而是積極參與作品意義的構成因素。
2018-09-20
-
陳劍暉:當代文學學科建構與文學史寫作
中國當代文學已經走過六十多年的歷程,在時間上是現代文學的兩倍多。
2018-09-18
-
匯聚青春正能量 抒寫文學新篇章
近年來,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廣大青年作家以飽滿的熱情、生動的筆觸和鮮活的藝術創造力,創作出一批優秀文學作品,展示了當代青年作家良好的精神面貌和強勁的創作實力。
2018-0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