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化主體性:當代文學繁榮發展的依托與動能
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在全面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的進程中,高度重視文化建設在其中的地位與作用,把文化建設的重要性不斷提升到新的歷史高度。
2023-07-07
-
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文學藝術的歷史性演變芻論
從世界發展的全局來看,現代化已成為一種不可逆轉的歷史潮流。
2023-07-06
-
傳統文論富有鮮活而深刻的現代價值
傳統文論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華文化根脈和中華民族思維方式的具體體現,其理論表達方式具有鮮明的民族特性,既有哲學的思辨性,又有詩性的智慧。
2023-07-05
-
從大視野小切口書寫文明的連續與創新
傳統的審美觀念一直在影響我們 “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也罷,“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也罷,似乎都沒有嚴格的邏輯關系,但是有獨特的審美情感關系,而且這種審美情感關系已經建立千百年了。
2023-07-03
-
中國式現代化的美學意蘊
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在新中國成立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長期探索和實踐基礎上,經過十八大以來在理論和實踐上的創新突破,我們黨成功推進和拓展了中國式現代化。
2023-07-02
-
挖掘優秀傳統文化元素滋養當代文藝創作是時代要求
習近平總書記在文化傳承發展座談會上指出:“中國文化源遠流長,中華文明博大精深。
2023-06-26
-
中國文學本質論話語建構:現代生成與當代演變
無論西方文論還是我國文論,文學本質論都是一個現代文學理論問題。
2023-06-25
-
中國文學的經典、正典與美典
摘要:討論中國文學典范應凸顯詩文文體、文學境界、儒學正統等幾個基本要素。
2023-06-19
-
以文化繁榮來推動中華民族現代文明構建
中華文明源遠流長、博大精深,歷經劫難而不死、創新轉化而新生,是最具生命力和創造力、一直延續至今的文明形態。
2023-06-19
-
“思想淡出,學問凸顯”的年代敘事癥
摘 要 當中國現代文學研究邊緣化愈加凸顯時,“1980年代”儼然成為渴望被重返的光榮時刻;而與之相接的“1990年代”通常被描繪為一個平庸時代的開始,“思想淡出,學問凸顯”漸漸成為它的頑固標簽。
2023-06-16
-
新時期“詩化小說”的詩性思維建構及其文體特征
中國是一個古老的詩歌的國度,詩歌與小說的盤根錯節由來已久。
2023-06-13
-
文字及其載體與文化的關系
近期讀書,形成了一些關于文字及其載體與文化之互動關系的思考,作成下文。
關鍵詞:  文字與文化2023-06-12
-
與時代同行的中國現代文學研究——1990年代的學科演進與學術經驗
摘 要 1980年代的中國現代文學研究一向得到高度評價,但學科史上的“1990年代”同樣是一個重要問題。
2023-06-08
-
論21世紀中國文學批評的文體新變
摘要:21世紀中國文學批評的文體新變,一方面表現在學院機制和學院批評之成為問題并且導致了諸多不滿;另一方面表現為在批評文體上具有充分自覺的人們突破學院機制的壁壘和學院批評的文體束縛,面向古今中外批評文體的豐厚傳統,堅持和接續20世紀八九十年代富有成效和影響力的對話體批評,充分開放和多樣化地實踐隨筆體批評。
關鍵詞:  文學批評2023-06-06
-
深耕生態文學 書寫美麗中國
核心閱讀 這場生態文明建設與生態文學創作的雙向互動,進一步鼓舞人心、激勵士氣,增強人們推進美麗中國建設、推動綠色發展的信心和決心 生態文明建設和生態環境保護涉及面廣、專業性強。
2023-06-06
-
文學批評“理論化”及其不滿
摘 要 在1990年代以降的思想史視野中,當代文學批評“理論化”及其反思,鐫刻著現代性歷史實踐的精神印痕。
關鍵詞:  文學批評2023-06-05
-
張光芒 史鳴威:反崇高之后,崇高何在?
本文副標題使用了“道德敘事”的概念,而在我們另外的問題思考中有時使用的是“倫理敘事”這一概念,在進入正文之前,有必要簡要說明一下本文在概念使用上的基本思路。
關鍵詞:  崇高2023-06-02
-
是繼續“歷史化”,還是重建“文學性”
摘 要 回顧改革開放以來的中國當代文學研究,“文學性”與“歷史化”兩種研究范式之爭此起彼伏。
2023-06-01
-
網絡文藝助力中華文化海外傳播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網絡文藝提供了創作源泉,使其具有豐富、獨特的內容與形態。
2023-05-25
-
把握創作規律 繁榮文藝事業
馬克思主義認為,規律是事物發展中本身所固有的、本質的、必然的、穩定的聯系。
2023-0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