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增強文學批評的學理性和有效性
在中國當代文學研究中,批評的有效性是一個反復被討論的問題。
關鍵詞:  文學批評2023-03-27
-
馬克思主義文學批評的中國之路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馬克思主義是我們立黨立國、興黨興國的根本指導思想。
關鍵詞:  馬克思主義文學批評2023-03-21
-
人工智能的文學創作:實踐與問題
在阿蘭·圖靈(Alan Mathison Turing,1912—1954)、馬文·明斯基(Marvin Lee Minsky,1927—2016)和唐納德·米奇(Donald Michie,1923—2007)等先驅者的推動下,人工智能產業已經開花結果,成為今天席卷全球的人工智能革命。
關鍵詞:  人工智能2023-03-17
-
人工智能美學視域中的審美理性
近年來,隨著智能技術的高速發展,人工智能在文學、繪畫、設計、音樂等領域的表現令人驚嘆,人們不禁要問,人工智能是否已經能夠擁有創意和情感?人工智能是否會代替藝術家?人工智能藝術是否意味著科技與藝術能夠徹底融合了?人工智能時代,技術與藝術的關系是什么?我們又應該如何引導人工智能技術的發展呢? 想要從美學和哲學層面回答這些問題,我們需要從“審美理性”這一核心概念入手,因為這一概念涉及了人類理性與感性、科技與藝術的關系等問題。
-
中國式現代化的文明底蘊及其世界歷史意義
摘要:中國式現代化是中華民族在世界歷史進程中實現文明重塑的創造性探索,既是中華文明在中國革命、建設、改革和新時代偉大變革中的自我更新,也是對西方現代性危機及其文明限度的內在超越。
關鍵詞:  中國式文明2023-03-14
-
在“文學”面前“理論”何為
對于文學理論研究而言,所謂“新”就是一個接一個不斷涌現的“熱點”話題。
關鍵詞:  文學理論2023-03-07
-
傳承紅色文藝經典,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黨的二十大報告就新時代新征程的各項事業發展作出了重要的戰略部署。
2023-03-01
-
匯聚實現中國式現代化的文藝力量
黨的二十大報告明確提出了“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心任務,擘畫了新時代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宏偉藍圖。
2023-02-22
-
論文學理論的原創力之源
引言 此前寫過一篇談文學理論的理論性與實踐性問題,題目叫《理論的理論品格與及地性》。
關鍵詞:  文學理論2023-02-19
-
加強思想道德修養 把握文藝內在規律
黨的二十大報告明確提出,要“培育造就大批德藝雙馨的文學藝術家和規模宏大的文化文藝人才隊伍”。
2023-02-17
-
書寫新時代山鄉巨變
既要有宏觀視野,多角度開掘并呈現鄉村振興主題的豐富性,又要具體深入,寫出鄉村實踐因地制宜的差異性。
關鍵詞:  山鄉巨變2023-02-17
-
建設文藝理論評論話語體系,努力推動文藝創作從“高原”邁向“高峰”
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推進文化自信自強,鑄就社會主義文化新輝煌”。
2023-02-16
-
中國式現代化創造了人類文明新形態
黨和人民事業是人類進步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
2023-02-12
-
文藝評論作為一種對話性的言說方式
藝術創作是以感性為主、理性為輔的一種精神建構活動,文藝評論則是理性為主、感性為輔的一種價值判斷活動。
2023-02-09
-
新文科視野下中文專業的發展路徑
作為我國高等教育質量革命的重要一環,“新文科”建設根植于知識生產模式轉變、世界范圍內的產業革命、我國新時期面臨的發展難題以及高等教育自身發展新趨勢的時代背景中。
2023-02-08
-
傳承浩然正氣 倍增前行信心
在二〇二三年新年賀詞中,習近平主席指出:“今天的中國,是賡續民族精神的中國”“每當辭舊迎新,總會念及中華民族千年傳承的浩然之氣,倍增前行信心”。
關鍵詞:  精神文明建設2023-02-07
-
陳亞軍:山鄉巨變題材創作的審美內涵
山鄉巨變題材是一種主題性創作,其思想性和藝術性是不可忽視的認知高度和寫作要求。
關鍵詞:  山鄉巨變2023-02-06
-
用精品佳作講好中國故事
核心閱讀 影視作品只有將鏡頭對準人民生活,探向廣袤大地,才能用萬千平凡奮斗者的故事展現真善美,給觀眾以心靈觸動和深刻印象。
關鍵詞:  中國故事2023-02-03
-
時間意識與中國抒情傳統
摘要:時間意識是中國抒情傳統得以建構的一種路徑。
關鍵詞:  抒情傳統2023-02-02
-
當代文學價值論觀念嬗變與話語建構
摘要:文學價值論是一種現代文學理論觀念與話語,在中國文論現代轉型中形成和建立,并在現當代文學和文論變革發展中不斷實現理論觀念嬗變與話語建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