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渡瀾:鳥的起源在鳥啼
《常俗派》里講了主人公“我”與已故舅舅的12次相遇。
2025-08-04
-
寫父親,重返故鄉(xiāng)
這本書我寫得很慢,也寫得很猶豫。
2025-08-03
-
不同時間與空間交匯點的相遇
對于一個青年寫作者來說,談論自己的文學觀多少有些不成熟且不自知。
2025-08-03
-
第一次寫作,準備了大半生
《風吹起了月光》:王柳云著;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出版 我是王柳云,今年59歲,2020年只身來北京打工,今年已經(jīng)是第六個年頭。
2025-08-03
-
楊小凡:我對這個世界有話想說
我一直對這個世界有話想說。
2025-07-31
-
海水當然能被凍住——《青島人》創(chuàng)作談
我名字不是筆名,當年起的十幾個筆名都讓編輯老師覺得難聽,最后只能實名發(fā)表小說,無法安然遁入虛構(gòu)。
2025-07-31
-
貴州和上海給了我兩束目光
由于我曾經(jīng)在貴州山鄉(xiāng)修文、息烽、開陽三縣交界一個叫砂鍋寨的地方插隊落戶,當了整整十年七個月的知青,描寫砂鍋寨的民情風俗和生活勞動的文章比較多,給很多人留下了一些印象,就說那里是我的第二故鄉(xiāng)。
2025-07-31
-
每棵樹都有自己的故事,人也是
退稿 十年前給《收獲》投稿,被退。
2025-07-29
-
王計兵:現(xiàn)實與夢想的連接點
經(jīng)常有人問我:“你是什么時候開始喜歡文學的?是不是上學時就表現(xiàn)突出?是不是從小就有文藝細胞?” 我認真想了想,好像還真不是。
2025-07-29
-
南翔:短篇小說的淵與峰
現(xiàn)在回憶,我小時候雖然喜歡文學,卻并沒有做過作家夢。
2025-07-28
-
白色幻夢——《到珠海看看》創(chuàng)作談
多年前,我看了一次抽象主義畫家馬克·羅斯科的畫展,巨大的尺幅,鋪天的色塊,全方位壓迫神經(jīng),感官無處躲避,過去未來好像都被覆蓋在油彩之下。
2025-07-28
-
萬物皆數(shù)——世界數(shù)學家大會中的小說家
事情鬧得有點大,一個寫小說的,參加了國際基礎科學(數(shù)學)大會。
2025-07-28
-
趙暉:此篇故事感謝全智賢
全智賢是蜚聲國際影壇的韓國女演員,其扮相清新脫俗,角色演繹上能文能武。
2025-07-28
-
為萬物寫作,窺見自然之美
凡是書寫有關人類自然生存環(huán)境的變化、修復或者重建的文學,都可以統(tǒng)稱為生態(tài)文學。
2025-07-28
-
李燕燕:期待“隱形”的孩子不再“隱形”
很多人好奇地問我,為什么《“隱形”的孩子》這個報告文學單行本由主線作品《校園之殤——關于“校園霸凌”的社會觀察》(《北京文學》2024年9期刊發(fā)時原名)和“外一篇”《長大的他們——大齡孤獨癥患者的社會融合之路》(《當代》2025年2期)組成。
2025-07-27
-
偶得的饋贈——《江佛入海》創(chuàng)作談
話題是怎么提起的,我忘記了,每年春節(jié)的時候,家人總會提及一些過去的事情,講得最多的是九十年代,那時候我已經(jīng)出生,至少有參與感,再往前,多少顯得與我無關。
2025-07-27
-
《洄游》:在性命與自由之間選擇的可能性
《洄游》緣起于爺爺生前講給我的故事。
2025-07-25
-
湯成難:時間之河
《江水蒼蒼》的構(gòu)思來自我對瓜洲古渡的某種執(zhí)念。
2025-07-25
-
包倬:像涼山一樣文學
“我出生在這里。
2025-07-23
-
魯敏:我的親人越來越多
寫小說,尤其是長篇,與人物的關系很有意思。
2025-0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