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陳再見:“叛逆”的女兒
女兒讀初中,有一段時間很叛逆,凡事都與家人對著干,全家人都拿她沒辦法。
2024-11-12
-
李約熱:瞬間成鄉愁
對我來說,小說就是無數個瞬間有機的累積或疊加之后的產物,黏合劑是作家的情感和價值觀。
2024-11-12
-
劉慶邦:尊重個體生命的尊嚴
我八九歲的時候遇到了大饑荒,吃過榆樹皮。
2024-11-06
-
李傳鋒:難分難舍香獐隘
退休之后,我回到鄂西山村,目睹貧困山區扶貧工作取得舉世矚目的成就與新農村建設發生的巨大變化,我深有感觸,就想寫一篇小說,最開始是想寫動物小說,寫一群狗,寫著寫著,燈籠爺成了主角。
2024-11-06
-
穆薩:神秘性和復雜性
在我記憶中,從小到大,幾乎每年夏天,我們家里都會來一兩次蛇,每次有蛇來,我們要么等它自己走,要么就去請會捕蛇的鄰居把它抓住,放回到野外。
2024-11-06
-
石鐘山:他們還有許多秘密不能解禁
近年來,關于反映中國共產黨地下戰線的影視作品層出不窮,在眾多題材當中獨樹一幟,深得觀眾的喜愛。
2024-11-03
-
葛安榮:留一片記憶的白云
我一直想寫一篇表現戶籍制度的小說。
2024-11-03
-
找到自己的寫作根據地
2014年10月15日上午,由魯迅文學院、陜西省作協主辦的“文學陜軍新梯隊小說研討會”在北京舉行,我作為八位被研討的陜西青年作家一道參會。
2024-11-03
-
小說的河流——我們為什么寫下了那些曾經的小說
這些年來,我一直游走在小說和影視文學的創作中,創作量非常大。
2024-11-03
-
盛可以:我把語言看得比一切都重要
每次都是這樣,把自己從小說創作中扯出來弄創作談或答訪談,總是不太情愿,磨磨蹭蹭,最終抱著長痛不如短痛的心理,趕緊著手完成任務。
2024-11-03
-
薛舒:寫作者的“初心”
2014年10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發表前三個月前,我的長篇非虛構《遠去的人》(又名《當父親把我忘記:隱秘的告別》)在《收獲》雜志發表。
2024-11-03
-
西元:那一刻突然明白我要的是什么
近年來,我一直在從事中國近現代革命與戰爭題材小說的創作。
2024-10-31
-
王亦北:童年,閱讀和我的寫作
說起來,一個山村女孩跟文學這種事好像并不算太沾邊。
2024-10-31
-
付秀瑩:一些閑話
寫這篇文章的時候,正好是立夏時節。
2024-10-29
-
阿郎:把自己交出去
我將《肥夢》算作一個階段,《鐵銹新鮮》算作另一個階段,我想寫出一些不同。
2024-10-28
-
《酒殤》:不應被忘卻的記憶
多年來,我一直堅持現實主義寫法。
2024-10-27
-
我們來嘮嘮閑嗑——一篇不太正經的創作談
收到編輯老師的過稿信息時,船即將停靠舟山碼頭,此前兩天三夜的航行致使手機信號徹底丟失在黃海上,信息也只能暫時幽閉在黑暗的空間里,以等待船舶靠港。
2024-10-24
-
王單單:當代是歷史的門
詩歌召喚我們來到水邊。
2024-10-23
-
楊怡芬:您愿意進入《與海豚同游》這一虛擬的時空嗎?
在我的理想中,一個寫作者,他不是追趕著時間背影的人。
2024-10-22
-
藍藍:詩歌隨想選錄
思考如何捍衛詩之為詩的原則問題,并不是因為對現實的關注超出了對美或藝術形式的關注。
2024-1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