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云深不知處——李云作品解讀
解讀李云的作品費時費力,因為作為一個能動性極強的創作母體,他相當高產。
2025-02-20
-
徐則臣《北上》:讓時間變慢
原標題: 讀徐則臣的文字,會讓時間變慢 | 王海濱評《北上》 2014年,偶然讀到了一篇小說《如果大雪封門》,講述了幾位來自南方鄉村的青年“北漂”在北京為夢想而追逐的故事。
2025-02-20
-
石華鵬:短篇小說的藝術性“彈跳點”
如果我們將短篇小說置于藝術的范疇內談論,那我們必須面對縈繞短篇小說的三個現實:一,藝術降臨于一篇小說是吝嗇的,只有那些或原創,或獨特,或迷人的作品方稱得上藝術;二,藝術是殘酷的,它如一只稀疏的篩子,會篩漏掉十之八九的作品。
2025-02-20
-
鄉土文明的崩潰與重生——觀察新世紀以來鄉村敘事的一個角度
進入新世紀以來,隨著資本全球化時代的到來、城市化進程的不斷推進,作為總體性中國敘事核心情節的鄉村故事,面臨著諸多挑戰。
2025-02-20
-
“非日常性”:于生活之外,重新發現生活
孫頻的寫作是旺盛的,也是平穩的,而且每部新的中篇小說出現,都會讓我們的眼睛一亮。
2025-02-20
-
何為人間,在人獸的邊界凝視人性
在過往文藝作品里,非人類物種歷經磨難修煉成人的故事不勝枚舉,往往成為映照人性、反映時代的棱鏡。
2025-02-20
-
宋遠升《套索》:在困境中尋找突破與救贖
繼2023年出版《記錄者》之后,宋遠升在2024年又推出了第二部長篇小說《套索》。
2025-02-20
-
探秘,其實是講一個精彩的故事
屏幕閃爍、代碼飛躥,指尖躍動間,便決定著無數人能否踏上歸鄉的列車、開啟逐夢的旅程的鐵路12306客票系統,究竟隱藏著什么樣的秘密?作家王雄的新書《鐵路12306密碼:中國鐵路互聯網客票系統探秘》(以下簡稱《鐵路12306密碼》),為我們揭開了其神秘的面紗。
2025-02-20
-
從“東北文學”到“新東北文學”
摘要:近年來,學術界新興起的“新東北文學”,是繼20世紀30年代的“東北文學”之后出現的又一個描述東北地區文學現象的命名。
2025-02-19
-
《海與土》:拓展灘涂題材的寫作空間
周韞在小說《海與土》中對沿海灘涂的回望,具有雙重的意味。
2025-02-19
-
白云之下,命運分野——評《嶺上多白云》
葛安榮的中篇小說《嶺上多白云》(首發于《鐘山》2024年第4期)以故土鄉村為原型,虛構了一個“嶺上村”,將目光投向多年前親身經歷的農村戶籍制度變遷。
2025-02-19
-
鄢莉:打撈時光深處的物象和暖意
李澤厚曾經說過:“血緣基礎是中國傳統思想在根基方面的本源。
2025-02-19
-
王法艇詩歌創作的藝術探索與時代擔當
在當代中國詩壇,王法艇的詩歌創作無疑具有獨特的標識性。
2025-02-19
-
城市敘事的古代溯源和當代啟迪
隨著城市化的進程日益加速,當代城市文學與文化的研究蔚為大觀。
2025-02-19
-
“文學生態史”的開端——關于王堯《“新時期文學”口述史》
王堯教授《“新時期文學”口述史》(下文簡稱《口述史》)的發想始于1990年代末,2002年展開訪談,歷經二十年終于大功告成。
2025-02-18
-
亞熱帶的西緒福斯——讀森目小說
通讀森目出道以來的幾乎所有作品,穿透潮濕燠熱的南方意象、雅潔的詩性表達、有節制的敘事技法與無涯涘的青春幻想,看到他在碎片化的心靈圖景或謂精神亂碼大背景下進行自身意義坐標建構的全部努力,是向著自然深處、歷史深處、家庭深處、人性與人情深處的一次次頭破血流的開掘,是以一己之力對抗整個后現代的幽靈籠罩,當中蘊含的悲情英雄主義足以令人動容。
2025-02-18
-
新北京感知與書寫
摘要:新北京作家群是近年來在北京文學界崛起的一個重要群體。
2025-02-18
-
一蟲一國為一蟈,一蟈之中有一國
幾年前,讀過畢飛宇的《小說課》,開篇就是《讀促織》,真是感慨。
2025-02-18
-
走進春天里——讀《繁花深處》
去年11月我就從微信群里獲悉,文瑞先生又將出一本書,書名叫《繁花深處》。
2025-02-18
-
在“形象”或“概念”外,言說秦的肌骨表理
2025年《鐘山》雜志第一期,推出作家、學者李潔非的專欄“識秦錄”,對于這個我們看似并不陌生的朝代,他暫拋舊念、由“識”入手、重新看秦。
2025-0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