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鐘求是:時間與作品——喬葉印象記
一 時間里的喬葉 二十年前的那個春天,我和喬葉做了“魯三”同學。
2025-02-26
-
《重疊的事物》:在時間深處打撈柔軟的石頭
通過書寫銅鼓、花山、喀斯特、木棉、歌圩等獨特壯族文化風物,牛依河確立起了少數民族詩人的身份,也成就了他新近出版詩集《重疊的事物》的詩學特質。
2025-02-26
-
探尋中國女詩人的詩意乾坤
《中國女詩人詩選:2023年卷》 施施然 主編 北岳文藝出版社 2024年8月出版 在當代詩歌的浩渺星空中,“中國女詩人詩選”宛如一顆璀璨之星,閃耀著獨特的創作光輝,連接著女詩人豐富多元的心靈世界與讀者的精神彼岸。
2025-02-26
-
唐詩人:女性、情感經驗與城市文學
女性的場所在城市里。
2025-02-26
-
“身體詩學”如何幫助我們理解詩歌
人的出場,首先是身體的出場,隨著知覺體驗在一瞬間綻出,由此世界從不可見的變為可見的。
2025-02-26
-
東北城市敘事:再現與重構
相比于經濟和地理位置的邊緣,東北的文藝作品一直以來都廣受關注,尤其是在當下流量邏輯的數字傳播模式下,《無證之罪》《漫長的季節》《平原上的摩西》《漂白》等大量東北題材的影視劇及衍化短視頻一度成為熱門爆款。
2025-02-26
-
思念的細節在陽光下閃著光——讀陳寶全詩集《風的腳印》
這是一本閱讀前需要鞠上一躬的書,向書中的那位老人,也向書里的文字。
2025-02-26
-
《看不見的河流》:照亮心中的柔軟
李娃在魯院高研班上學時間隙發給我幾篇小說,我在通勤路上打開,驚訝于她對于生活的感受之深。
2025-02-26
-
人與自然的互相發明及“中國深度”——生態文學簡論
近年來,“生態文學”的概念及其文學實踐正在穩步推進,開始引發人們的關注和熱情。
2025-02-26
-
呼喚“新西部文學”出場
對新疆文藝界而言,今冬最具影響力的文藝事件,莫過于天山文學獎的評審和頒獎。
2025-02-26
-
通往“天盡頭”的尋覓之路——讀趙命可小說集《到天盡頭去》
身材瘦小、皮膚白凈且戴著眼鏡的趙命可乍看上去像是南方人,再結合其自西北大學畢業后曾前往廣州及深圳工作和生活的經歷,進一步給人加深了這一印象。
2025-02-25
-
愛,就是不忍——與黑孩的梅島之夜
我常常對文壇前輩們說,我是看著你們的書長大的。
2025-02-25
-
呈現生活之美——讀《故鄉的秋夜》
蔣殊的散文集《故鄉的秋夜》是“試卷里的名家美文”系列中的一部,它選取了作家蔣殊在10年間(2013年-2023年)被選入試卷和中國散文年度選本的優秀作品。
2025-02-25
-
《夢潛》:在海洋深處洞察陸地人生
禹風的潛水題材小說集《夢潛》上市后,在當當、小紅書和豆瓣等平臺受到讀者關注,當當發布的《夢潛》海下漂書視頻也引發年輕人的喜愛。
2025-02-25
-
小說體散文的新探索——讀汪浙成《塞外筆記》
去年年底,老同學汪浙成寄來他新近出版的《塞外筆記》,我最初以為是短篇小說集。
2025-02-25
-
“悖論”敘事:《越野賽跑》的辯證法
內容提要:作為“晚生代”的重要作家之一,艾偉的第一部長篇小說《越野賽跑》,不論在作家的自我體認中還是在其個人寫作史的序列上,都有著重要的地位。
2025-02-24
-
跨文化藝術美學的空間性
《跨文化藝術美學》 中國文聯出版社2024年12月出版 李慶本 著 在全球化的語境下,2023年國際期刊《比較文學與文化》(Comparative Literature and Culture)策劃了“西方理論的中國問題”專欄、2024年“全球史視域下的文明特性與文明互鑒”被評選為中國人文學科年度十大學術熱點之一,跨文化藝術現象日益成為國際學界關注的熱門話題。
2025-02-24
-
“他們在黑暗中改變了語言”——孫頻《地下的森林》五人談
主持人語 特邀主持: 韓 松 剛 江蘇省作協創研室副主任、青年批評家,著有《詞的黑暗》《謊言的默許》《當代江南小說論》等。
2025-02-24
-
鐘兆云和農民胞姐以及“客家戶口本”
鐘兆云是我的同學,2008年從早春到仲夏,我們一起經歷了魯迅文學院第八屆高研班四個半月的學習生活。
2025-02-24
-
《老漂一族帶娃記》:何處安心是吾鄉?
周齊林的散文彌漫著濃郁的煙火氣息,面對復雜的現實,有著自己深入的思考和呈現。
2025-0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