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阿爾斯別克·努漢:用原創動畫展開民族尋根之旅
阿爾斯別克·努漢說,多思考才能創作出原創作品。
2017-06-15
-
張子楓:演戲是愛好 未必當職業
提起“李雷和韓梅梅”,一定會勾起很多80后對中學時代的回憶。
2017-06-15
-
張昊辰:藝術家就是要相信自己的直覺
我國旅美青年鋼琴家張昊辰自2009年獲得美國范·克萊本國際鋼琴比賽冠軍后,進入了職業鋼琴家的行列。
2017-06-14
-
老陜張嘉譯
圖/姜曉明 “老陜張嘉譯 本刊編輯部 典型的陜西關中人常被形容為“生冷蹭倔”,這四個字可以用在《白鹿原》 里的族長白嘉軒身上,也可以用在電視劇里扮演白嘉軒的張嘉譯身上。
2017-06-13
-
“喜歡在異國他鄉拍片的那種孤獨感”
制圖/夏曾珍 上周末,法國女星伊莎貝爾·于佩爾首次來到上海的舞臺,以“朗讀者”而非“電影演員”的身份亮相,為觀眾朗讀瑪格麗特·杜拉斯的《情人》。
2017-06-12
-
兒童劇創作者要有“一顆純凈未蒙塵垢的心”——訪編劇董妮
●挖掘童真、童趣,不全部是技術活,要求劇作者有一顆純凈未蒙塵垢的心,要克服裝傻、扮弱智的傾向,將一些有意思的事件、行為或語言,進行不露聲色地拔高。
2017-06-12
-
舒暢回歸熒屏不在乎紅不紅
《龍珠傳奇》正在北京衛視周播劇場播出,劇中舒暢再一次一人分飾兩角,一個是深閨小姐舒婉心,柔弱天真;一個是潛伏在康熙身邊時刻準備為大明復仇的反清復明聯盟成員雪傾城,隱忍堅強。
2017-06-09
-
李沁談《白鹿原》:從薛寶釵到田小娥很酷
《白鹿原》最受關注的女性角色無疑是田小娥,原著小說中,田小娥是個人盡可夫的紅顏禍水,而擺脫封建觀念的現代人在她身上看到的是女性的自我覺醒。
2017-06-08
-
拼它一次沒白活──記金乃千
百年和平 家國情懷 拼它一次沒白活──記金乃千 題圖為金乃千 題圖為金乃千故居(今和平區長沙路42號) 1989年4月28日,金乃千的骨灰安放在北京八寶山革命公墓,大理石墓碑上鐫刻著:中央戲劇學院金乃千之墓。
2017-06-06
-
著名民間美術研究學家、畫家楊先讓:“我只是一個美術工作者”
楊先讓木刻作品:《徐悲鴻》(上)《弘一法師》(下) 楊先讓部分蓍作 楊先讓部分蓍作 楊先讓,1930年生于山東牟平。
2017-06-06
-
余少群“找到一條新的路”
6月1日晚,著名戲劇家吳祖光的經典話劇《風雪夜歸人》在國家大劇院迎來第七輪演出。
2017-06-05
-
“我是笨鳥先飛的北京小妞”
與男友秦俊杰合作 《龍珠傳奇》 制圖/夏曾珍 長大,是童星出身的藝人繞不過的話題。
2017-06-05
-
五月的追思——痛悼藝術大家宋雨桂先生
宋雨桂在創作中 暮春之際,我曾前往探視病中的宋雨桂先生,他雖面目清瘦,但精神強韌,康復自信意識頗強,還與我構想著下一步的創作計劃。
2017-06-05
-
劉佩琦:讓朱先生落地
劉佩琦在《白鹿原》中飾演朱先生,自幼苦讀,晝夜吟誦,孤守書案,飽學儒雅,淡泊名利,慧眼看世, 朱先生是“白鹿原”的精神領袖,是原著中最智慧的人物。
2017-06-02
-
他騎著真馬躍上了銀幕——周信芳與電影的不解情緣
京劇大師周信芳不僅鐘情于傳統的京劇,而且對話劇、電影等新文藝具有濃厚的興趣。
2017-06-01
-
六小齡童:猴戲藝術屬于中國屬于世界
5月28日,六小齡童攜首部自傳《行者》空降深圳,并接受了本網專訪。
2017-05-31
-
韓天衡:“不逾矩不”與推新出新
這其中玩味出的文化意蘊,常常讓我感受到妙到毫顛的文化特性:一支毛筆是軟的,匹配以水、墨色,卻體現出強大的視覺沖擊力和無比的美感。
2017-05-30
-
“重案六組”歸來“反電詐”
暌違熒屏的《重案六組》團隊整裝待發,一部以電信詐騙為題材的電視劇《天下無詐》5月19日在珠海開機,憑“警花季潔”家喻戶曉的王茜擔任制片人,余丁導演,郭曉冬、徐悅、王茜、丁志誠主演。
2017-05-26
-
琵琶音樂家吳蠻——在“絲路”尋根 在世界發光
吳蠻,琵琶音樂家,馬友友“絲路計劃”重要創始團員,7次獲得格萊美“最佳演奏”和“最佳世界音樂專輯”提名。
2017-05-25
-
專訪電視劇《白鹿原》編劇申捷:那片原太深,但有人挖了進去
原標題:本報記者獨家專訪電視劇《白鹿原》編劇申捷 那片原太深,但有人挖了進去 申捷說:“從某種意義上說,田小娥與白靈是白鹿原上的同一個人,是一個想要對抗舊傳統糟粕的中國女性。
2017-0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