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佐羅”喜歡躲幕后——訪配音藝術家童自榮
童自榮近影 本報記者 胡曉芒 攝 他用聲音塑造過風流倜儻的俠客、單純英俊的王子、狡猾滑稽的上校、謹慎的記者……通過一個個虛構的角色,他實現了自己羞澀外表下深藏的伸張正義、劫富濟貧的英雄夢想——年逾古稀的童自榮,音色依舊高貴清澈。
2017-07-11
-
喚醒音樂在當代的創造力
譚盾接受采訪。
2017-07-11
-
馬伊琍:浮生過半,霧隱秋山花誰賞 舊夢初醒,蓮破冬泥莖自直
“子君在每個時代都是存在的,女性在任何時候都要獨立。
2017-07-10
-
喬羽:歌是一杯熱血沸騰的酒
2009年,喬羽在家鄉山東濟寧。
2017-07-10
-
近代藝術歌曲,不該被遺忘的音樂寶藏
▲著名低男中音歌唱家沈洋 ◆黃自《思鄉》手稿(部分),摘自《黃自先生誕辰110周年珍貴文獻檔案展展覽手冊》 7月9日,“2017上海夏季音樂節”期間,低男中音歌唱家沈洋、Echo室內合唱團等將連袂帶來一場特殊的音樂會:《長恨歌——黃自聲樂作品專場》。
2017-07-07
-
《反轉人生》伍仕賢反轉了嗎
由伍仕賢導演,夏雨、閆妮主演的電影《反轉人生》上映一周票房6000萬,成績不溫不火。
2017-07-06
-
做昆曲的傳承者和傳播者——專訪青春版《牡丹亭》主演俞玖林
俞玖林劇照 光明圖片 在蘇州昆劇傳習所,幾名青年演員表演實景版昆曲《牡丹亭》。
2017-07-06
-
如何在劇場空間處理歷史議題
導演漢斯-維爾納·克羅辛格 《國家劇院的絆腳石》 劇照 Felix Gr nschlo 攝影 “絆腳石”(Stolpersteine)是德國雕塑家岡特·德姆尼希(Gunter Demnig)在1992年發起的一項藝術計劃,旨在紀念納粹統治時期遇難的普通人。
2017-07-06
-
333天,吳秀波監制天性
“秀波,已經超預算七千萬了”;“秀波,那誰誰合同到期了,他的經紀人說怎么不能再拍了”;“吳老師,人家不能給咱們那十二輛發電車,說只能給兩輛,所以半邊的燈是打不亮的”……吳秀波做出接電話的樣子,嘴里一點磕巴都沒打。
2017-07-06
-
馮遠征:中國觀眾需要提高文化自信
馮遠征談起德國戲劇感情頗為深厚。
2017-07-06
-
胡歌:遇見一個不帶光環的主角
電視劇《獵場》海報 導演姜偉在為電視劇《獵場》的主人公鄭秋冬物色合適的演員時,和胡歌約在杭州見面。
2017-07-06
-
黃渤的春天,折射了中國電影的成熟
他的表演氣場很大,與顏值表演構成了一種對質關系,不靠顏值而靠演技,同樣走遍天下,收獲人心,并獲得今年上海國際電影節金爵獎最佳男演員 ▲黃渤與林志玲合作浪漫勵志愛情片《101次求婚》 自1990年代初,“審丑”開始在中國銀幕上粉墨登場,并與審美表演形成一種對峙的局面。
2017-07-05
-
以酒之名的碰撞與相遇
陸帕攝影/趙天陽 《酗酒者莫非》劇照攝影/王曉明 趙天陽 鈴木忠志供圖/SCOT 《酒神狄俄尼索斯》劇照攝影/王小京 波蘭的克里斯蒂安·陸帕和日本的鈴木忠志,可能是近三年在中國舉辦的戲劇節上出鏡率最高的兩位外國導演。
2017-07-04
-
她在敦煌石窟里練就繪畫童子功———訪86歲的工藝美術家常沙娜
常沙娜為亞太和平會議設計的彩印頭巾禮品,巧妙地運用了敦煌壁畫中的藻井及鴿子圖案。
2017-07-04
-
“為人師”的張火丁一點兒不高冷
張火丁給學生上課 10位學生有的來自各地劇院,有的是中國戲曲學院學生 張火丁在后臺給學生整理頭發 一說到張火丁,常常跟“程門冷艷”這樣的詞語聯系起來。
2017-07-03
-
讓老戲迷過癮 讓新觀眾著迷
李寶春(右)領銜臺北新劇團三部大戲 7月25日-27日,由臺北新劇團帶來、知名京劇老生李寶春領銜的三部京劇“新老戲”——《長生殿》、《趙匡胤》和《寶蓮燈》,將在東方藝術中心與滬上觀眾見面。
2017-07-03
-
吳思遠:在內地影壇書寫“第一”
人物小傳 吳思遠,生于1944年,香港資深電影人、思遠影業集團董事長、UME影院管理集團董事長、香港“太平紳士”。
2017-07-03
-
讓中國民樂奏響世界音樂之林
閻惠昌 香港中樂團今年迎來成立40周年慶典,這一時間節點對中樂團來說有著特殊的意味:以1997年香港回歸為分界點,中樂團的歷史被平均地分為兩個20年。
2017-06-30
-
回歸:香港電影再度崛起的轉機
洪祖星 曾四度出任香港電影金像獎主席的香港影業協會理事長洪祖星,從事電影行業40余年,被香港媒體譽為“香港影業泰斗” 。
2017-06-30
-
香港藝人多到內地尋機遇——訪中國文聯全委會委員、香港知名藝人汪明荃
汪明荃 最近,中國文聯全委、香港知名藝人汪明荃正在為8月份的紅磡演唱會做著緊張忙碌的準備工作,這次演唱會是她對從藝50周年的慶賀演出。
2017-0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