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中國作家協會隆重推出“新時代文學攀登計劃”,對以長篇小說為主的優質選題提供支持,充分發揮由全國重點文藝出版社、重點文學期刊等成員單位組成的聯席會議作用,從作家創作、編輯出版、宣傳推廣、成果轉化、對外譯介等多方面統籌協調,形成聯動機制,推動新時代文學高質量發展。中國作協創研部、中國作家網聯合推出“行進的風景——新時代文學攀登計劃作品聯展”系列專題,將對計劃入選作品逐一展示、閱讀、評論、探討,并以融媒體的形式與大家攜手攀登文學高峰。2025年10月總第三十七期,讓我們一道走進呂新的《深山》。(本期主持人:李英俊 王清輝)
2024年10月14日,由中國作家協會創研部、山西省作家協會、中信出版集團主辦,山西省作協創研部、山西省當代文學基金會承辦的呂新長篇小說《深山》研討會在京舉行。[詳細]
呂新:深山(長篇小說 節選)看完一本小人書以后,整整一個晚上,耗子都在琢磨土匪的事,連戲也沒顧上去看。他媽從外面用棉簾子把窗戶掛好,披著一身白花花的雪花回來,說,你爹見過。耗子說,你沒見過?他媽就說,看愣得!我能見?我不能見![詳細]
2024年上海書展期間,中國先鋒派作家、魯迅文學獎得主呂新攜暌違八年的長篇新作《深山》做客思南文學之家,與評論家黃德海、木葉,作家走走,圍繞深山的故事與“精神生活的可能”展開對話。[詳細]
與以往的其他作品相比,實際上《深山》是距離我最近的,或者說這樣的記憶是最刻骨銘心最永世難忘的。一個人的出生地是任何其他地方都難以替代的,當然你出生的第二天甚至當天就被抱走,抱到幾百里甚至幾千里以外的另一個地方,在那里成長并長大成人,那里可能就會形成一個新的故鄉。任何一個地方都是故鄉,故土,主要是看對誰來說,不是你的,一定是別人的。[詳細]
小說中,眾多人物構成了深山中的群山,他們生活中四處皆是無常、荒涼和荒誕,他們不動聲色地完成自己的墜落和飛升?!岸涕L書”第20期,評論家杜學文、李義利一起談談《深山》,那個晉北之地“清冷又人聲鼎沸的夢”。[詳細]
《深山》從任一章節進入都可以啟動閱讀。呂新有意打破傳統的線性敘述方式,時空交錯、片段拼貼、情節閃回,記憶與現實、真實與想象相互交織,甚至有些看似毫無關聯的內容也被并置在同一敘事平面上,構建了一個“敘事迷宮”。[詳細]
呂新的新長篇名叫《深山》,“深山”也差不多是他多年來不變的小說世界。打開這本書,就好像面對一個不變的老朋友,還是那口音,那腔調,那氣質。[詳細]
我長期以來一個堅定的看法是,呂新的確是這個時代少有的一位純粹的、杰出的作家。他一直在以特有的語言方式、特有的調性、特有的藝術直感,呈現他對故鄉也即雁北山區一帶農民生活、農業時代生活的理解與認識。應該注意到,呂新的小說故事基本上都發生在二十世紀六七十年代這個具體的時代背景之中。[詳細]
《深山》是我拜讀過的二十一世紀最佳長篇小說之一。它勝在于紙上建立了一個真實、還活生生的空間。這部近四十萬字的長篇小說,文本主體不是故事事件、不是人物傳奇,而是二十世紀七十年代的晉北山村——這一獨具中國民間性的時空土壤。[詳細]
呂新的《深山》是“新時代文學攀登計劃”的重要收獲,也是新時代文學的重要收獲。書寫山鄉巨變,攀登文學高峰,我們一直期待洪鐘大呂的出現,《深山》讓我們看到了這種可能性。[詳細]
呂新被譽為極少數仍然堅持先鋒小說創作的作家。他的長篇小說《深山》以深摯之筆重回“故鄉”,聚焦晉北深山中的鄉土,從鄉村內部書寫鄉土中國,以銳利如初的先鋒之刀做再一次的還鄉與尋根,延續了上溯至魯迅而始的鄉土之脈、國民“壞根性”之思。[詳細]
呂新的《深山》是一部記憶之書、歷史之書、命運之書,也是一部渾厚的大地之書,這是作家獻給晉北大地的又一部詩篇。小說回望了呂梁山深處人們所經歷的一段特殊歲月,以幾個小人物為中心,對他們的命運進行了交叉呈現,同時還寫到了無數個同樣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普通人。[詳細]
《深山》寫鄉村,寫北方鄉村,寫人們熟悉又陌生的北方鄉村。單是村莊的名字就出現了數十個,它們在小說人物的只言片語中,有了相對距離,一幅完整的深山地理圖便徐徐展開。這些村子中的近一百個人名,陸續出現在敘事時間線上,不論其故事長短,總有些久別重逢之感。[詳細]
現代社會的高速發展正在推著深山的子孫走出深山,大勢所趨之下,任何人都沒有能力和理由來阻擋這一歷史進程。一個值得深思的問題是:人去樓空之后,深山給我們留下了什么?作者的回答或許是:深山的故事和精神生活的無限可能。[詳細]
在《深山》中有一點不得不引起關注,那就是作為一部長篇小說來說,這部小說中有沒有主要人物、次要人物。依我愚見,呂新似乎只是塑造了一系列的人物群像,并不刻意地渲染筆墨和區分人物的主次。呂新給予人物筆觸和深度,將他們變得立體、綜合、致密,使他們成為與主題相契合的源頭,以此為深山的氛圍提供依據,為敘事的推進提供動力。[詳細]
《深山》這部作品,沒有注重故事情節的演繹,沒有完整的故事主線,而是從人物形象刻畫入手,將小說人物按照家族區分開來,形成一個個敘述個體、群體,如五燈家、耗子家、杜林家、七板、三爺、“她”等。[詳細]
《深山》還有一個非常突出的特點就是色彩和聲音的運用。黃艷艷的光照,紅黃的泥土,黃燦燦的秋天,黃澄澄的土墻,黃泥的煙囪里冒出一股一股的黑煙或白煙,到處都是暗黃加明黃以及其它各種黃……[詳細]
與中國作協其他推動出優秀作品的工程不同,“新時代文學攀登計劃”不是直接面向作家的,而是與全國重點文藝出版社、文學期刊以及中圖公司達成合作,為文學創作、出版、傳播搭建平臺,形成合力,助推精品力作??陀^地說,作品質量的提高,不僅僅是作家藝術家的事情,也需要社會環境的方方面面和文藝生產各環節的共同努力。作為一名文藝工作者,我深知,有沒有質量意識、能不能切實做到“十年磨一劍”,一方面固然同作家自身的信念和修為有關,另一方面,也取決于社會文化的環境和條件…… 當我們回顧新時期文學的成就的時候,恐怕不能否認,老一輩編輯家們精益求精的精神起了重要作用。我們現在是否應該思考一下,怎么能夠從體制機制上培養和鼓勵像章仲鍔、崔道怡這樣的編輯家?或者說,我們怎樣在新的時代條件下逐步調整和發展出一套更合理更有效的機制,使得文藝生產的各個環節都能夠堅持質量導向,把出精品放在第一位、把社會效益放在第一位。[[詳細]
[“新時代文學攀登計劃”系列談之一:各方聯動推精品 形成合力攀高峰] 新時代新征程,為中國文學提高作品質量、攀登文藝高峰設定了新語境、提出了新要求……
[“新時代文學攀登計劃”系列談之二:彰顯新時代文學價值與尊嚴的重大文學行動] 一部文學史,就是文學不斷發展創新的歷史。隨著時代發展突飛猛進,文藝體制機制不斷變化……
[“新時代文學攀登計劃”系列談之三:多方聯合搭建 文學精品的傳播平臺] 今天的媒介環境正在不斷更新迭代,深刻影響著我們的文學生產,全方位介入著我們的文學生活……
[文學界出版界熱議“新時代文學攀登計劃”之一:讓新時代文學的沃野結出累累碩果] 充分發揮廣大作家和文學工作者的積極性創造性,為文學精品的產生賦能,推動文學精品的傳播和轉化,有力彰顯新時代文學的價值……
[文學界出版界熱議“新時代文學攀登計劃”之二:對長篇小說創作的扶持正當其時
] 原創文學尤其是長篇小說力作的推出,需要作家和出版者共同經過漫長的艱苦努力,“攀登”一詞很精準……
[文學界出版界熱議“新時代文學攀登計劃”之三:整合優勢資源 助推精品力作
] 攀登計劃以扎實有效的舉措推動新時代文學從“高原”走向“高峰”,受到文學界、出版界的熱忱歡迎……
[文學界出版界持續關注“新時代文學攀登計劃”] 大家表示,“新時代文學攀登計劃”集中優勢資源,全過程扶持優秀作品的成長,為文學精品的產生加壓賦能,力推文學從“高原”邁向“高峰”,是中國作協積極應對新媒體環境挑戰、勇攀新時代文學高峰的重大文學舉措。波瀾壯闊的社會生活為文學創作提供了豐富的新鮮題材,也為文學出版提供了豐厚的資源,文學界、出版界要積極回應時代要求,勇于面對挑戰,不負讀者期待。
[中國作家協會“新時代文學攀登計劃”啟動] 7月31日,中國作家協會“新時代文學攀登計劃”在湖南益陽啟動?;顒蝇F場,鐵凝、張宏森、楊浩東、彭玻、瞿海與32家共同發起單位啟動“新時代文學攀登計劃”。李敬澤與發起單位簽署合作議定書,發布第一批入選項目名單。中國作協黨組書記處同志向第一批項目入選單位代表頒發出版標志。
[新時代文學攀登計劃聯席會議座談會在益陽舉行] 7月31日,新時代文學攀登計劃聯席會議座談會舉行。中國作協黨組書記、副主席張宏森,中國作協副主席、書記處書記李敬澤出席并講話。會議由中國作協書記處書記施戰軍主持。中國作協創研部主任何向陽、副主任李朝全,全國32家重點文藝類出版社、文學期刊負責人,中國作協各報刊社網負責人參加會議。
[攀登新時代文學高峰,出版人與期刊主編出謀劃策!] 在現代傳播格局中,文學真的沒有競爭力了嗎?作家資源和編輯人才如何培養與尋找?文學面臨全新定位,行業生態是否遭遇洗牌?針對這些話題,全國32家重點文藝類出版社、文學期刊負責人建言獻策,在依據自身發展經驗的基礎上,探討新時代文學攀登的方向與現實意義,同時表達希冀與展望,為新時代文化版圖耕耘文學的遼闊沃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