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為人文主義者,作家鮑德溫一生都在抵抗偏見、無知和野蠻
不,我沒有感覺到死亡已來臨。
關鍵詞:  鮑德溫2019-09-03
-
梅松與雨果的《巴黎圣母院》
十九世紀初,英國作家司各特的歷史小說風靡全歐,在其影響下,在法國詩壇、劇壇已經聲名鵲起的年輕作家雨果,也在1831年發表了長篇小說《巴黎圣母院》。
-
三十載年華似水,一起《追憶似水年華》
法國作家普魯斯特的代表作、法語文學的不朽之作A la recherche du temps perdu的書名譯法,近日引起了讀者的廣泛爭議。
2019-09-02
-
羅伊·雅各布森:挪威文學是溫暖的
羅伊·雅各布森第一次從遙遠的挪威來到中國。
關鍵詞:  羅伊·雅各布森2019-09-02
-
迷宮之謎:因為它們難,并且迷人
決定翻譯這本書,只是因為它看上去有趣。
2019-09-02
-
你不只是你自己
《我包羅萬象》[英]埃德·揚 著 鄭李 譯 北京聯合出版公司(二○一九年七月版) 對于形態微小、構造簡單、要在高倍數顯微鏡下才能看清面貌的微生物,我們看似熟悉實則陌生。
關鍵詞:  我包羅萬象2019-09-02
-
由艾略特《但丁與我的意義》想到的
經典論著,不僅是史上杰出智慧者思想言行的記錄,還有天意下達、人神共舞之可能。
關鍵詞:  《但丁與我的意義》2019-09-01
-
《佩恩先生》:觸摸荒誕迷霧中的真相
《佩恩先生》[智利]羅貝托·波拉尼奧/著,朱景冬/譯,上海人民出版社2019年5月版 “我將死在暴雨的巴黎”是秘魯詩人巴列霍在詩中的句子,而在1938年,他的死印證了這句預言般的詩句。
-
扎迪·史密斯,《白牙》和“多動癥現實主義”
史密斯的母親1969年從牙買加移民到英國,父親是英國人。
關鍵詞:  扎迪·史密斯2019-08-30
-
《七河之地》:七河已涸,印度難渡
一直以來傾心于南亞研究的我,對《七河之地:印度地理史略》(Land of the Seven Rivers: A Brief History of India’s Geography)并不陌生,但始終無緣得讀此書。
關鍵詞:  七河之地2019-08-30
-
仍然值得回顧的……“革命之年”
《1848:革命之年》,[美]邁克?拉波特 著,郭東波、杜利敏 譯,紙間悅動·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19年7月出版,496頁,92.00元 近日讀美國現代革命史學者邁克?拉波特的《1848:革命之年》(郭東波、杜利敏譯,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19年7月),想起70年代末在課堂上學到這一段歷史的時候,感覺頭緒很紛亂,那時候我們用的那本西方近代史教材讀起來也比較枯燥無味,記憶較深的反而是老師講述的馬克思、恩格斯關于1848年革命的論述。
關鍵詞:  1848:革命之年2019-08-30
-
他與自己對峙,也把讀者架在了火上
書信是一種無法定義的寫作。
關鍵詞:  詹姆斯·鮑德溫2019-08-30
-
《巴黎圣母院》為何沒有消滅巴黎圣母院?
維克多·雨果在《巴黎圣母院》中表達過一個有意思的觀點:“書籍將要消滅建筑”。
關鍵詞:  巴黎圣母院2019-08-28
-
兩部英譯歐洲十四行詩集
今年買書是開始網上購書以來最少的一年,這與個人收入減少有關,與書價和郵費劇增也不無關系。
-
美國文學研究的歷史源流及當代發展
美國文學的歷史并不長,美國文學研究獲得獨立學科地位的時間則更短。
關鍵詞:  美國文學2019-08-27
-
坂本龍馬:站在“明治維新”反面的人
1853年6月3日傍晚,四艘吐著濃煙的黑色鐵船出現在日本神奈川浦賀海岸外。
-
馬丁·路德·金發明了FREESTYLE?
馬哈麗亞·杰克遜 《樂隊的夏天》的熱播讓參與節目的樂隊得到了眾多關注,也讓音樂知識流行起來,最新出版的《如何假裝懂音樂》,用輕松幽默講故事的風格,帶領讀者回顧了20世紀20年代以來世界流行音樂的百年發展史,簡明扼要又風趣幽默,用輕松語調囊括了30多種流行音樂的主要風格。
關鍵詞:  福音音樂2019-08-27
-
當代文學海外傳播發生巨變
《三體》英文版 百度圖片 文學是一個時代記錄者,也是最為喜聞樂見的傳播者。
2019-08-26
-
卡爾維諾:冬夜里有一臺計算機
繼《人類愚蠢辭典》之后,意大利“國民科普爺爺”奧迪弗雷迪又推出《叛逆的思想家:在不科學的年代告別愚蠢》,再次怒懟形形色色的愚蠢思想,獻給每一個獨立思考的讀者。
2019-08-26
-
伊坂幸太郎新作《鯨頭國王》嘗鮮書畫合璧
日本文壇獨樹一幟的新銳作家伊坂幸太郎,曾與東野圭吾、村上春樹一起包攬權威書評雜志《達芬奇》票選最受歡迎男作家前三名。
關鍵詞:  伊坂幸太郎2019-0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