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溫暖的文字源于思想的溫度
今年6月,中共中央發出關于印發《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學習綱要》的通知,提出“要通過廣泛的學習宣傳闡釋工作,推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進一步深入人心、落地生根”,在這一背景下,東方出版社7月推出了一部力作《新時代的溫度——人民是共和國的堅實根基》,這是一部幫助人們感悟習近平總書記“以人民為中心”思想的溫暖讀本,其出版恰逢其時,意義重大。
2019-09-07
-
時空觀塑造中國古代語言和思維
人類對時間和空間的好奇與關注以及所形成的時間觀和空間觀,古已有之并不斷推進,對認知模式和思維方式均產生了深刻的影響,在語言使用上更是表現為豐富而獨特的構詞規律和話語表達,形成了系統化的空間域和時間域的語言表達系統。
2019-09-05
-
推動譯介學研究深入發展
譯介學是中國學者原創的比較文學學科理論和翻譯學理論,自20世紀八九十年代推出后,在國內外學界產生了較大影響。
關鍵詞:  譯介學2019-09-05
-
“人民至上”匯聚強大合力
正是把“人民”作為發展的價值尺度,國家的發展進步才能最大范圍地凝聚共識、最大程度地激發力量 知向何處則不惑于方向,明所從來則充足于動力,既有“為了人民”的明確指向,又有“依靠人民”的深厚動力,這正是人民共和國的成功密碼 為民愛民的聲音,勝過激昂的樂章。
2019-09-03
-
培根鑄魂 以新文化塑造時代新氣象
習近平總書記在今年政協會議期間,看望了出席會議的文藝界、社科界委員,并參加了聯組會議。
2019-09-02
-
開啟當代國外馬克思主義哲學思潮研究新局面
編者按 新中國成立70年來,中國的國外馬克思主義哲學研究始終堅持以馬克思主義及其中國化理論成果為指導,助推馬克思主義哲學創新發展,取得了巨大成就。
2019-09-02
-
青年要與祖國共成長
大中小學開學在即,正值“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在全國各地正如火如荼地開展,社會各界黨員干部都在認真學習領會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回看來時路、展望新時代。
2019-08-29
-
大自然是文藝書寫的富礦
當現代化的生產工具造成生態破壞日益嚴重的今天,人們就越來越關注與自然生態之間的關系,對于綠色環境的渴望也越來越多地表現在文學文本之中。
-
馬克思主義文論:占據真理和道義的制高點
就當代中國文藝理論的闡釋力來說,我們以馬克思主義立場、方法、觀點去闡釋文藝現象時,與以其他的立場、方法、觀點相比,確實更深刻、更徹底、更有力。
2019-08-27
-
聚焦文藝精品創作 更好滿足人民期待
心懷信仰 肩有擔當 電影《紅海行動》主演 張 譯 電影是時代的寫真,演員是連接觀眾的紐帶。
-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大意義(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深入回答時代之問,不斷引領時代前進,是新時代精神的精華。
-
中國當代詩歌與“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情懷
詩歌是世界不同國家、民族,乃至全人類心靈的吟唱,表現人類最真摯、永恒的情感,滿足人類對真善美的動人追求,展示人性中的高貴品質,這是詩歌天然的世界性。
2019-08-26
-
新時代馬克思主義文論中國化理論發展的新境界
一 馬克思在《〈政治經濟學批判〉序言》中指出:“人類始終只提出自己能夠解決的任務,因為只要仔細考察就可以發現,任務本身,只有在解決它的物質條件已經存在或者至少在生成過程中的時候,才會產生。
2019-08-26
-
新時代青年詩人的眼力和筆力
一 如何在一個已經到來并且快速前進的新時代大潮中展現個體自我的才思與擔當,是擺在所有詩人尤其是青年詩人面前的難題和任務。
2019-08-26
-
人民文藝觀的歷史形態與當代內涵
圍繞人民性進行的理論建構,是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在中國化過程中最具標志性的理論成果。
關鍵詞:  人民文藝觀2019-08-21
-
史料研究:文學研究新的增長點
結合近年來現當代文學研究的實際可知,史料研究正在成為熱點。
關鍵詞:  史料研究2019-08-21
-
開拓中國敘事文化學研究新局面
中國敘事文化學研究是在借鑒西方主題學研究方法的基礎上,倡導以中國本土的敘事文學故事作為學術基礎和研究對象。
2019-08-21
-
建立文學經濟學學科的可行性
文學是以語言文字為媒介,反映社會生活,表現心理活動的學科;經濟學則是研究價值的生產、流通、分配、消費規律的學科。
2019-08-21
-
堅定文學自信 肩負歷史擔當
在中國文聯、中國作協成立70周年之際,習近平總書記專門發來賀信,充分體現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對社會主義文藝事業的高度重視、對文聯和作協組織的親切關懷和殷切期望。
2019-08-19
-
新時代文學呼喚崇高風格
習近平總書記 《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 中指出,新時代的作家藝術家“應該成為時代風氣 的先覺者、先行者、先倡者,通過更多有筋骨、有道德、有溫度的文藝作品,書寫和記錄人民的偉大實踐、時代的進步要求,彰顯信仰之美、崇高之美,弘揚中國精神、凝聚中國力量,鼓舞全國各族 人民朝氣蓬勃邁向未來”。
關鍵詞:  崇高2019-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