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長篇小說的結構與總體性
一 長篇小說,作為文學創作中一個特殊的文類,它所使用的語言和詩歌以及短篇小說有著很大不同。
-
重視新時期 面向新時代
改革開放40年,中國文藝理論走過雄邁而壯闊的道路,盡管相對于文學創作而言,文藝理論的建設成果還沒有那么彰顯與矚目,但我依然用“雄邁而壯闊”去形容它所走過的歷程。
-
文學研究應有歷史責任感
文學研究,要在嚴謹、求實基礎上講創新,否則很容易走到“束書不觀,游談無根”的路上去 我自高中二年級(1948年秋)在上海地方報紙上發表兩篇短篇小說起,便奠立一生要與文學結緣的志向。
2019-05-17
-
文藝批評和文藝創作應彼此借力、相互砥礪
作為文藝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很長一段時間里,文藝批評似乎遠離了普通公眾的視野。
2019-05-17
-
中華詩歌復興獻言
清沈德潛編《古詩源》,最后一首詩是無名氏的《雞鳴歌》。
2019-05-17
-
彭鋒:現代美學神話的建構與解構
現代美學通常被等同為西方美學,具體說來,是源于 18 世紀歐洲,隨后向非歐洲文化蔓延并取得統治地位的美學。
2019-05-15
-
賀紹俊:無處不在的現實主義
羅伯 - 格里耶是法國新小說派的創立人之一,他挑戰傳統現實主義,主張打倒巴爾扎克,并建立起一套反對現實主義的小說理論。
2019-05-15
-
歷史文學應當塑造民族之魂
歷史文學,是以歷史為題材的文學。
2019-05-15
-
親近新時代 抒寫新篇章
《求是》雜志發表了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文章《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不能沒有靈魂》,在陜西廣大作家和文學工作者中產生熱烈反響。
2019-05-15
-
大丈夫:中國文論一個原創性概念
孟子提出的“大丈夫”說為中國文論提供了一個重要的原創性概念。
-
為了建設新時代的青春中國
為了建設新時代的青春中國 □王宏甲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加強對五四運動歷史意義的研究,“要堅持大歷史觀,把五四運動放到中華民族5000多年文明史、中國人民近代以來170多年斗爭史、中國共產黨90多年奮斗史中來認識和把握。
-
從大歷史觀認識和把握五四運動
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四次集體學習時強調:“要堅持大歷史觀,把五四運動放到中華民族5000多年文明史、中國人民近代以來170多年斗爭史、中國共產黨90多年奮斗史中來認識和把握。
2019-05-11
-
詩詞復興與詩詞大眾化
中華詩詞千百年來一直家弦戶誦,廣為流傳。
2019-05-10
-
挺起時代的文學脊梁
核心閱讀 經典作品創作在生活的深入開掘、藝術的充分準備、創作的不遺余力等方面表現出驚人相似,從中尋索規律,總結經驗,將為打造新的文學經典、構筑文學高峰,提供有益借鑒和有力動能 從小說創作尤其是長篇小說創作來看,無論是改革開放以來40年,還是新中國成立以來70年,映入人們眼簾的,首先是那些產生于不同時期的經典作品,如“十七年時期”的“三紅一創”(《紅巖》《紅日》《紅旗譜》和《創業史》)與“保青山林”(《保衛延安》《青春之歌》《山鄉巨變》《林海雪原》),新時期以來的《古船》《平凡的世界》《白鹿原》等。
-
文化傳統與生活智慧
但凡古老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傳統。
2019-05-09
-
構建新時代中國文藝理論體系
回顧梳理新中國70年來文藝理論的發展歷程,探討文藝理論界如何以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文藝和社科工作的重要論述為指導,時刻保持與理論經典對話、與時代精神對話、與創作實踐對話的治學姿態和精神狀態,有利于深耕文藝理論、引領創作實踐、推動文藝理論創新發展。
2019-05-09
-
致敬中國青年 禮贊青春中國
發揚五四精神,堅持人民文藝的方向 張 炯 習近平總書記號召要研究和學習五四精神的講話,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2019-05-08
-
有效提升文藝引領能力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文藝是時代前進的號角,最能代表一個時代的風貌,最能引領一個時代的風氣。
-
《現代性的想象:從晚清到當下》:現代性的想象
若干年前,王德威曾為李歐梵編過一本《現代性的追求》,傳播甚廣,從此以后,“現代性”與中國現代文學緊緊勾連,成為論說中國現代文學最重要的維度之一;后來我也曾為李老師編過一本《中國現代文學與文化十講》,試圖呈現他在中國現代文學與文化研究方面的不同面向;這次有機會再為李老師選編文選,編入了近年新作及少量舊作,仍然不避重復,冠以《現代性的想象:從晚清到當下》之名,實在是想彰顯李歐梵一以貫之的“現代性”的內在理路和復雜意涵。
2019-05-06
-
吳娛玉《西方文論中的中國》:中國文論走向世界的先導
在文化自信和理論自覺的輿論引導下,我國學者的理論主體意識逐漸增強,構建中國文論話語的熱情也日益提高。
2019-0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