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美學思想史的研究方法
【編者按】 《求是》雜志2019年第12期發表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文章《堅定文化自信,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
2019-12-16
-
讓詩歌回歸現實
中國是詩的國度,這是中華民族的驕傲。
2019-12-16
-
新時代需要新政治抒情詩
我結合自己多年來孤獨的文本實踐來討論這一話題,在我的視界中,它不再是當年的政治抒情詩,而是一種新政治抒情詩。
2019-12-16
-
非虛構:鏈接于文學與影視之間
摘 要:非虛構是包含文學、歷史、新聞、電影、電視等文體話語體系里具有“非虛構”元素的文類集合。
-
新時期文藝意識形態論爭反思
“文學是什么”,這是文學理論研究的基本問題之一。
2019-12-13
-
主體形塑與分級“價位”:詩人主體性的正面建構
談論詩歌和詩歌文本,無法回避它的生發者、主宰者——詩人主體性。
2019-12-13
-
回應時代的呼喚是詩人的天職
詩人應該如何回應時代的呼喚,這是一個常說常新的問題。
2019-12-11
-
在21世紀重新思考“20世紀中國文學”
在中國文學史研究中,“現代文學”“當代文學”以及“20世紀中國文學”這些概念,并非一開始就存在,而是在特定時期特定歷史語境中提出的。
2019-12-10
-
現代詩語的重要“紐帶”:隱喻與轉喻
摘要:人類生活充滿了隱喻活動,最具創造性的隱喻無疑來自詩歌這一特殊文體。
2019-12-10
-
當代美學研究的多元化與系統化
當代中國美學的繁榮有目共睹,這不僅體現在美學觀念創新上,也體現在美學多元化上。
2019-12-09
-
馬克思主義經典文獻的中國傳播
“馬克思主義經典文獻傳播通考”文庫旨在立足于21世紀中國和世界發展的歷史高度,對我國1949年以前馬克思、恩格斯、列寧等重要著作的中文版本進行收集整理,并作適當的版本、文本考證研究,供廣大讀者特別是致力于深入研究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原著的讀者閱讀使用。
關鍵詞:  馬克思主義經典文獻2019-12-08
-
融入國家治理體系的中華文化基因
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中共中央關于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指出: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廣泛凝聚人民精神力量,是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深厚支撐。
-
地域敘事與意義發現——以東莞文學為例
不同的地域成長著不同的文學文本和特定的文學生態,從不同側面展示著整個中國文學的繁榮和發展。
-
新世紀詩歌寫作的現實關懷和時代精神
詩人是每個時代最偉大的先覺者,而詩歌是每個時代最敏感的風向標。
2019-12-06
-
中國文學創立期的藝術格局與歷史高度
內容提要:中國文學有著氣象恢宏的歷史開篇,先秦文學不是簡單的文學發源,而是一種決定性的歷史突破。
-
中國美學的“中外古今”
近年來,圍繞中國美學的話語體系構建,學界產生了很多討論。
-
培根鑄魂要與時代發展同行
“幾位專家開闊的視野反映了當前我們的學術空間、話語空間非常廣闊,這種廣闊在民族復興、提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倡議的背景下應該說是空前的。
-
在古典詩歌誦讀中激活形象思維
古典詩歌利用“意合”漢字,選擇物象,創設意象,以象表意,使詩歌的語言、情感、意象、意境特具形象性。
-
黃鐘軍:原創性是好作品的標志
3月4日,習近平總書記在看望參加全國政協十三屆二次會議的文化藝術界、社會科學界委員時強調,原創性是好作品的標志。
-
不確定性中的文學批評之惑——從制度轉型和文學生態之變談起
編者按 中國當代文學的進程是伴隨著國家文學的經驗和理論的探索、調適、建設而形成的一種獨特軌跡,制度設計一直是其中潛伏著的支持性或限制性框架。
2019-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