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審美異化的匡正與社會焦慮的緩解
總體來說,當代審美教育存在的問題是社會結構性發展帶來個體的身份焦慮,審美在社會和個體合力作用下異化,審美異化反過來加重了整個社會的精神焦慮。
關鍵詞:  審美異化2021-09-01
-
創造新時代文藝評論中國范式
近期印發的《關于加強新時代文藝評論工作的指導意見》(點擊查看)對開展文學藝術的創作、評論、研究工作提供了重要的指南。
關鍵詞:  文藝評論2021-08-31
-
構建中國特色文學史學體系
習近平總書記在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上提出:“要按照立足中國、借鑒國外,挖掘歷史、把握當代,關懷人類、面向未來的思路,著力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在指導思想、學科體系、學術體系、話語體系等方面充分體現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
-
漫談審美教育中的“詩教”
戰國時期,孟子曾說,“愛美之心,人皆有之。
-
強化算法管理 把好評論導向
近期,中央宣傳部等五部門聯合印發了《關于加強新時代文藝評論工作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意見》),為建構具有中國特色的文藝理論與評論學科體系、學術體系和話語體系提出了明確而具體的新要求,為加強新時代文藝評論工作指明了前進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充分體現了黨對文藝評論工作的高度重視,對于進一步促進社會主義文藝事業繁榮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
新青年與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中國化
1921年中國共產黨成立,這是中國道路百年探索的歷史性實踐的發端,也標志著現代性形態與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相統一進程的開啟。
關鍵詞:  文藝理論2021-08-30
-
人類文明新形態的中華文化特質
自從開始創造使用勞動工具,從動物界脫離出來,由野蠻時代進入文明時代,人類逐漸形成部落氏族的共同經濟、文化和政治生活,制定一定的規則和制度,以協調不同的利益關系,不斷解決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筑之間的矛盾。
關鍵詞:  中華文化2021-08-30
-
切實把總書記重要回信精神宣傳好學習好貫徹好
編者的話 2021年是中國共產黨百年華誕。
關鍵詞:  總書記重要回信精神2021-08-25
-
以馬克思主義文論為新時代文藝評論把好方向盤
新時代文藝的繁榮離不開文藝評論的有效推動。
關鍵詞:  文藝評論2021-08-24
-
陳曉明:人民性、民間性與新倫理的歷史建構
人民性是文化/文學現代性的核心內容,既是其動機也是其成果。
-
“典型”與“形神”:中西文藝理論、美學關于藝術形象認識的差異性解析
在中西文藝理論和美學發展史上,藝術形象都居于核心的理論地位。
-
百年文學批評的古代遺產
20世紀以來,中國文學批評不斷向前推進,對文藝理論和文學創作持續產生影響。
-
中國古代文論概念的“與古為新”問題
清代學者阮元《十駕齋養新錄序》云:“學術盛衰,當于百年前后論升降焉。
關鍵詞:  古代文論2021-08-23
-
新時代·新媒介·新批評
如果從孔子評詩、論樂的言論算起,中國的文藝批評至少已有2500多年的歷史了,已經積累起了豐厚的歷史遺產和獨特的學術傳統。
-
張清華:作為強制闡釋的批評之弊與批評之難
南朝蕭齊時,有個來自天竺的法師叫作求那毗地的,翻譯了一本古代印度的智者僧伽斯那的書,書中有上百個故事,講的都是佛學義理。
-
“喚醒現象世界的此在經驗”——基于闡釋學普遍原則的文學批評觀察
從認識論的意義上看,自蘇格拉底的“認識你自己”,到康德的主體認識能力論,再到海德格爾的“理解是人的存在方式”……如何理解和闡釋世界作為認識主體的基本行為方式,是人類面向自我和探索世界的雙向認識活動中的核心問題。
關鍵詞:  文學批評2021-08-20
-
眾談 | 新時代的紅學研究
編者 2021年是新紅學誕生100周年,以歷史為坐標,回顧與總結新紅學的百年歷程和學術成就,評價與展望未來紅學研究的可能路徑和潛在機遇,有利于堅定民族文化自信,弘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為新時代的紅學研究打開新的局面。
-
新時代文藝評論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價值導向
近日,中央宣傳部、文化和旅游部、國家廣播電視總局、中國文聯、中國作協五部門聯合印發《關于加強新時代文藝評論工作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文件明確要求文藝評論要把好方向盤、開展專業權威的文藝評論以及加強陣地建設、強化組織保障等,為加強新時代文藝評論工作提供了基本遵循。
-
劉保昌:文藝理論創新與文學批評實踐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
-
作為研究范式的中國古代美學命題研究
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中深刻指出:“以史為鑒,開創未來,必須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關鍵詞:  古代美學2021-0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