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藝自戀是審美缺失的表現
從事文藝評論多年,不少次遇到享有一定名聲的文藝家指導我 “不能給某某寫,那人不夠檔次”,關照我“寫某某會降低您的聲望”,批評我“不要把我和某某一塊評,他有什么資格跟我在一起”,諸如此類。
2022-02-28
-
新時代文化建設的歷史成就與文論創新
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黨的百年奮斗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的決議》,對建黨百年來,特別是進入新時代以來黨和國家事業取得的歷史性成就、發生的歷史性變革,進行了全面總結。
關鍵詞:  文化建設2022-02-28
-
透過《創業史》看柳青,他為何能得到總書記高度肯定?
路遙在代表作中篇小說《人生》的開頭引用了柳青《創業史》中的一段話作為題記:“人生的道路雖然漫長,但緊要處常常只有幾步,特別是當人年輕的時候。
-
講好中國故事聚焦現代敘事邏輯
新時代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既是我們增強中華民族文化自信、為國家現代化建設事業凝心聚力、堅定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理想信念強大的精神支撐,也是我們進一步提升國家文化軟實力、擴大中華文化影響力,促進人類文明交流互鑒的中國貢獻與中國經驗的現實要求。
-
“消費主義”作為一種“他律”法則
● 摘 要 劉大先在《從后文學到新人文》中提出,以消費主義為代表的資本的彌散性主宰,是當下文學文化場域最為重要的變革之一。
-
擁抱變化——從“后文學”到“新人文”的實踐途徑
摘 要 “后文學”指向“語境-文本”融合的生態場域,其渾沌狀態無法被單維度認知視角所把握,創作/生產者、傳播/營銷者、接受/消費者都無法置身其外地將其對象化,觀察/研究者只能擁抱變化,參與性地介入其中,成為“語境-文本”的組成部分,才可能進行認識和理解,并對其做出有限的判斷。
-
文學大數據與當代文學研究范式轉型
中國當代文學研究范式轉型是一個常談常新的話題。
關鍵詞:  文學大數據2022-02-23
-
“當代性”的綻出與當代文學研究的“反歷史化”契機
當下是這樣一個時刻:一切首尾相顧的歷史都處于破裂之中,時間鏈條上的過去、現在、未來被同時召喚然后并置,一切都敞開著,一切都顯示為未知,一切都在為一場“決戰”準備著。
-
當代文學海外傳播的“走出去”與“走回來”
一 中國當代文學成為向世界展示中國社會主義文學經驗、講述中國故事、形塑中國形象的有效載體。
-
以人民史詩生動再現新征程上“最恢宏的史詩”
文藝是時代的先聲,文藝評論是時代先聲的回響。
2022-02-21
-
面向世界,方能講好中國故事
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國文聯十一大、中國作協十大開幕式上的重要講話中向廣大文藝工作者提出了五點希望。
2022-02-21
-
煥發新時代文藝評論新氣象
文藝評論是文藝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文化強國建設的關鍵內容之一,是時代前行的獨特文化支撐,更是黨領導文藝工作的有效方法和有力手段。
2022-02-18
-
以紅色文藝作品引領社會審美新風尚
◎紅色文藝作品所蘊含的深刻的信仰力量、精神內質以及豐富內涵,成為當前引領社會審美風尚的最佳載體。
2022-02-17
-
奮斗百年路 啟航新征程
深入學習宣傳貫徹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精神,是宣傳思想文化戰線當前最重要的政治任務。
2022-02-16
-
以美的作品展示中國文藝新氣象
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國文聯十一大、中國作協十大開幕式上的講話(以下簡稱“講話”)中指出:“文化是民族的精神命脈,文藝是時代的號角。
2022-02-15
-
堅守人民立場 為時代書寫生生不息的人民史詩
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國文聯十一大、中國作協十大開幕式上的重要講話,站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大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新歷史方位上,高度評價了中國共產黨領導文藝的百年經驗和黨的十八大以來文藝事業所取得的豐碩成就,深刻闡明了新時代新征程上文藝的地位作用、方針原則、目標任務、基本要求,為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藝的發展指明了方向,規劃了道路,提供了根本遵循。
2022-02-14
-
文藝創作要面向新時代
我們已經進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
關鍵詞:  新時代文藝創作2022-02-11
-
把先進文化建設不斷融于黨的奮斗征程之中
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國文聯十一大、中國作協十大開幕式上的重要講話中指出:“中國共產黨是具有高度文化自覺的黨,黨的百年奮斗凝結著我國文化奮進的歷史。
2022-02-11
-
陳亞軍:文學創作與社會審美
人們的活動及人性狀態是離不開社會的:它呈現在社會生活、活躍于社會關系、變化自社會發展。
2022-02-10
-
有為有位服務黨和國家工作大局
出版企業是建設文化強國、出版強國的細胞,是以精品力作凝聚全社會精神力量的橋梁。
2022-02-0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