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學,以什么樣的姿態“破圈”
文學“破圈”的復雜背景 近些年來,隨著媒介語境的變化和文化產品的多樣發展,文學書籍的單本平均銷量不斷下降。
2023-09-20
-
互聯網時代的文學突圍
海量的網絡信息與撲朔迷離的真相 當代的多數作家已經意識到互聯網對于文學的巨大影響。
2023-09-18
-
文學“破圈”的可能與文學邊界的拓展
李音(海南大學教授) 何平(南京師范大學教授) 桫欏(《詩選刊》主編、中國作協網絡文學委員會委員) “跨界”“破圈”“出圈”是近幾年文學領域頻繁討論的話題。
2023-09-15
-
楊獻平:散文創作應與時代發生更深層聯系
在我看來,近年來的散文創作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樂此不疲的故鄉、親情、個人現實和與之密切相關的林林總總。
2023-09-14
-
宋時磊:創意寫作學科的優勢、隱憂與必由之路
2019年,筆者曾撰文《創意寫作重教學與實踐,科研怎么辦?》(《文學報》2019年12月26日第19版),談到了創意寫作教師所面臨的巨大困境:開展創意寫作教學和創作指導,需要付出大量時間和精力,但在當前的學科體制和考核體系下,考核教師業績的主要指標是科研成果。
2023-09-13
-
當代文學史料研究存在哪些問題
在中國文學史研究領域,向來有一個不成文的“鄙視鏈”,即研究古代文學史的瞧不起研究現代文學史的,而研究現代文學史的又看不上研究當代文學史的。
2023-09-13
-
今天,我們如何回應“昆德拉之問”
7月中旬米蘭·昆德拉逝世,在眾多的悼念中,我想起了他的經典之問:“今天,我們為什么要讀小說?”帶著好奇心,我重溫了昆德拉《小說的藝術》。
2023-09-12
-
無論古詩還是新詩,都應講究“詩味”
何為“詩味” 世上萬物大多有滋味,詩當然應有“詩味”。
2023-09-11
-
當高原進入高速時代,作家何為
一個小村寨折射出時代的巨變 2019年夏天,我為創作反映脫貧攻堅題材的長篇小說《太陽轉身》,在云南省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馬關縣靠近中越邊境的一個寨子馬灑寨采訪、體驗生活。
2023-09-11
-
互聯網時代,文學期刊如何轉型
前不久舉行的全國文學報刊主編論壇,在圍繞“新時代文學報刊的轉型與發展”作深入研討的同時,也在媒體平臺上直觀展示了文學編輯出版的陣容。
2023-09-06
-
新時期文學理論的獨特歷史性貢獻
文學理論的知識演進是漸進的、累積性的,而不是一個范式替代另一個范式的革命性變革。
2023-09-05
-
嶺南的歷史流動和文學新變
編者的話 本報近期組織探討“新東北文學”“新南方寫作”等當下文學創作中的熱點話題,并以此為入口,開辟了“從地域出發——”筆談專欄,期待將這一探討引入更為開闊、深入的領域。
2023-09-04
-
詩樂精華在美育
什么是文學經典?葉嘉瑩先生說:“書生報國成何計,難忘《詩》《騷》李杜魂。
2023-08-31
-
當代青年寫作:從細節和碎片出發,與歷史對話
青年寫作一直是文學界熱議的話題;何為“青年”,如何定義“青年作家”,似乎也有著不同的選取標準。
2023-08-30
-
以親情拯救自我——論新時代小說中的倫理姿態
新時代總會催生新人物,然而在小說的世界中,卻未必總能夠推陳出新。
2023-08-23
-
數字時代,你有沒有被網絡困住?
“精神內耗”是2022年互聯網的熱詞。
2023-08-21
-
作為“非文化”的短視頻
短視頻作為互聯網時代的新型視頻形態,它既構成一種媒介景觀,也在海量用戶的深度參與之中形成契合時代自身結構的敘事形式和美學特征。
2023-08-21
-
ChatGPT語境下的青年寫作者觀察
與其他代際的作家相比,青年作家還沒有來得及對自身經驗進行有效處理,就面臨以ChatGPT為代表的人工智能的沖擊。
2023-08-19
-
寧肯:一個人的現場——小說的八個問題
一 空間 1.共時與歷時 我同意結構主義觀點:一個文化意義是透過相互間的關系也就是結構即空間被表達出來。
2023-08-16
-
楊靜南:小說及其背后的視角
1 在貌似淺顯易讀的長篇《布魯克林》里,愛爾蘭作家科爾姆·托賓塑造了十來個各有特色的人物形象,其中描繪最細膩也最為突出的當然是這部書的女主人公艾麗絲。
2023-0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