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傳統年俗煥新生 文化年味別樣濃
作為中華民族最隆重的傳統節日,春節承載著深厚的歷史底蘊與民族情感。
2025-02-12
-
“非遺”這個標簽不能亂用
2004年8月,中國正式加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并從國家層面開始實施非物質文化遺產(下文簡稱“非遺”)保護工作。
2025-02-12
-
馬街書會再開腔
2月10日,陽光明媚,64歲的劉秉利支好攤位,打起簡板,唱起了拿手的河南墜子。
2025-02-11
-
春節的當代價值將進一步彰顯
2024年12月,“春節——中國人慶祝傳統新年的社會實踐”(以下簡稱“春節項目”),成功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以下簡稱“代表作名錄”)。
2025-02-05
-
山西:跟著“悟空”過大年
“大圣,你是來降妖除魔的嗎?” “小娃娃們,這小西天沒有妖怪,卻又很多珍貴的文化寶藏,快和俺老孫一起來探索吧!” 剛剛過去的2024年,國產游戲《黑神話:悟空》的爆火,讓游戲中的取景地之一——隰縣小西天成了眾多游客的打卡地。
2025-02-05
-
非遺要到田野中去理解
馮驥才先生說:“只有進入田野,才能真正感受到遺產的復雜與豐富。
2025-01-26
-
首個“非遺版”春節,咱這么過
游客在河北省唐山市2025年第六屆唐山南湖春節燈會游覽。
2025-01-26
-
非遺綻放賀新歲
一對母子在山東滕州市年貨大集上選購春節飾品。
2025-01-24
-
讓文化遺產更有精氣神地“火”起來
文化遺產,如同一條橫跨時空的橋梁,聯結著歷史與未來,融合著傳統智慧與現代精神,承載著民族的深厚記憶與獨特創造力。
2025-01-19
-
非遺無價 保護有方
春節的腳步日益臨近,各地的非遺年貨節也熱鬧起來。
2025-01-17
-
宮燈照亮岸底村的新年
春節臨近,山西省大同市靈丘縣岸底村村委會大院內一派熱火朝天的景象,村民制作道具、排練節目,為即將在農歷正月初十開展的“岸底耍十支”做準備。
2025-01-17
-
樂歲弦歌起 非遺年味濃
室內廟會街市上的各式年畫吸引著人們的目光。
2025-01-15
-
讓非遺影像呈現更多文化之光
受現代生產生活方式沖擊,非遺的傳承面臨多重挑戰。
2025-01-10
-
節慶歡歌 祈愿迎新
觀眾正在展廳內參觀。
2024-12-26
-
《開播吧!國潮》用創意傳播傳統文化
《開播吧!國潮》節目劇照。
2024-12-23
-
黎錦披彩五指山
劉香蘭展示黎錦織造技藝。
2024-12-17
-
春節里的藝術在傳續中弘揚與發展
春節是人民的節日,春節的美學就是人民的美學,是日常生活中的藝術。
2024-12-16
-
構建春節演劇新傳統和新記憶
春節是歲首之節,承載著豐富的中華文化內涵;戲曲是民族之花,保存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基因。
2024-12-16
-
全球“圈粉”,世界共享中國年
“百節年為首”,春節是我國最盛大、最熱鬧、最重要的傳統節日,也是最大的非物質文化遺產。
2024-12-16
-
理解春節文化,才能更好認識我們的民族
“春節是最具中華文化特性的傳統節日,是中華民族的偉大文化創造與最大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是熟悉和認知中國人最直接的文化窗口,最能體現中國人的精神追求和生活情感。
2024-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