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數智時代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活態傳承
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以及外來文化的影響,我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受到了越來越大的沖擊,一些珍貴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瀕臨失傳。
2025-10-31
-
我們為什么要記錄
觀眾在展廳的照片墻前走過。
2025-10-30
-
文化遺產的星河,在熱愛與創造中流轉
隨著全球化與數字化浪潮的雙重沖擊,中國傳統文化遺產的存續正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與機遇。
2025-10-18
-
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記錄工作遼寧專場展演活動在國家圖書館舉辦
9月27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記錄工作遼寧專場展演活動在國家圖書館舉辦。
2025-09-28
-
非遺活躍舞臺,如何實現1+1>2
深藏于歲月中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正以靈動多元的方式活躍在舞臺上。
2025-09-18
-
非遺傳兩岸 同心續華章
剪紙、木雕、傳統音樂等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齊聚一堂,八卦掌、詠春拳、佛漢拳等各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輪番登場……8月10日至17日,第四屆海峽兩岸非物質文化遺產展演大會暨“匠心傳承”魯臺青年交流體驗活動在山東濰坊安丘市舉辦。
2025-08-26
-
非遺研究離不開扎實的田野調查
《閩儺尋蹤:舞蹈人類學視閾下閩儺文化研究》,林榮珍著,文化藝術出版社,2025年6月 儺是我國重要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簡稱“非遺”),是千百年來以活態傳承方式延續至今的優秀傳統文化。
2025-08-15
-
從鄉野山間唱到浩瀚星空
馬渡民歌傳承人雷澤勝(中)等人在演唱《蘇二姐》。
2025-08-06
-
知識產權制度拓寬非遺保護路
從“魯錦”是商標還是通用名稱之爭,到“湯瓶八診”“德州扒雞”商標注冊爭議糾紛,近些年,我國涉及非物質文化遺產知識產權的糾紛和案件時有發生。
2025-07-30
-
非物質文化遺產節在北京舉辦
與非遺代表性傳承人對話,深入“烙畫”技藝工坊學習,逛非遺市集體驗“壓花”等手作技藝……日前,一場別開生面的非遺活動——2025非物質文化遺產節在位于北京朝陽區的塑三文化創意園文化廣場啟動。
2025-06-23
-
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記錄工作成果展覽展映活動啟動
6月13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記錄工作成果展覽展映活動在京啟動。
2025-06-17
-
感受非遺的“引力”與“張力”
在第九屆中國成都國際非遺節現場,有這樣一對組合:50多歲的羌繡代表性傳承人陳云珍飛針走線,身旁的90后“種草官”熱情介紹,吸引人們駐足圍觀。
2025-06-10
-
“從田野到田野的學問”
《非遺學原理》,馮驥才著,人民文學出版社,2024年9月 自20世紀90年代起,馮驥才先生投身城市遺產保護,21世紀初,主持“中國民間文化遺產搶救工程”,并大力推動傳統村落保護,30多年來,其行動深刻影響中國當代人文領域。
2025-05-30
-
非遺遇上微短劇:在“短平快”中開辟非遺傳承新路徑
2024年國家廣電總局發布的“跟著微短劇去旅行”五批162部推薦劇目中,非遺方向有38部,在所有創作方向中數量最多。
2025-05-07
-
非遺薪火相傳關鍵在人
從吉林查干湖冰面上傳承千年的冬捕號子,到朝鮮族婚禮中流淌的禮樂之美,這些非遺項目如同文明的火種,既照亮了我們來時的路,也為未來提供了另一種生存智慧的參考。
2025-04-24
-
風華景泰藍,憑什么“破圈”
近日,“皇家非遺景泰藍·千年瓷都行”活動啟幕,現場展出的作品既有大師精品,也有生活雅器。
2025-04-08
-
“數說”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
國家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地區分布情況 不同批次國家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數量情況 國家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在各非遺門類中的分布情況 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以傳承人的實踐活動為主要載體的活的文化形態。
2025-03-26
-
第六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公布
據新華社電 文化和旅游部于近日確定并公布了第六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名單,共942人。
2025-03-21
-
不入“園林”,怎知春色如許
蘇州拙政園。
2025-03-17
-
做好中國非遺傳承傳播轉化新文章
文化興則國運興,文化強則民族強。
2025-03-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