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非遺保護 版權護航
“我們繡工做出來的作品得到版權保護,繡工們更有創作力,通過我們的繡品,可以讓全國人民了解內蒙古的發展景象。
2023-06-05
-
《非遺里的中國》:用非遺文化點亮現代生活
由中央廣播電視總臺與文化和旅游部聯合推出的大型文化節目《非遺里的中國》通過還原絕技、創新秀演等方式,生動提煉展示中華文明的精神標識,成為以非遺話語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的創新實踐。
2023-05-31
-
非遺傳承“年輕態”
如何找到一座在傳統文化和年輕觀眾之間溝通的有力橋梁?或許對于受眾廣泛的影視藝術而言,在此方面大有可為。
關鍵詞:  花絲鑲嵌2023-05-31
-
盤活非遺資源 助力鄉村振興
村標石上懸掛著各色戲劇臉譜,村居房屋墻上掛滿戲曲道具,家家戶戶都能唱上幾句戲詞……通過對非遺資源的挖掘、保護、傳承、創新,樓上村,這座太行山深處的小村莊迎來新的機遇。
關鍵詞:  非遺2023-05-25
-
非遺之水澆開現代設計之花
過去很長一段時間里,在不少人眼中,非遺就像老古董一樣,有點高冷,只適合擺在博物館的展架上,“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關鍵詞:  非遺2023-05-10
-
一方硯臺 三代匠心
藺濤創作的云海騰蛟硯。
-
保護文化遺產 建設美好家園
北京中軸線不僅是需要保護的文化遺產,更是人們生活其中的美好家園。
-
盲藝人在京唱響“左權開花調”
“桃花來你就紅來,杏花來你就白,爬山越嶺俺尋你來呀……”近日,中國工藝美術館·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館舉辦“向天而歌——中國瞽傳非遺講座與展示”活動,邀請山西省左權縣和武鄉縣的盲藝人團隊進京,現場展示多項非遺項目,精彩的演出贏得陣陣熱烈掌聲。
-
守得住傳統 跟得上新潮
核心閱讀 創新傳統工藝,延展產品的功能屬性;開發潮流玩具,發掘古老非遺的青春模樣;走進日常生活,帶來更多沉浸式體驗……作為首批國家級非遺,無錫惠山泥人已有400多年歷史。
-
灣區協同 傳承守護粵劇文化
2022年11月,多元粵劇節目亮相香港“粵劇日”活動。
-
湘劇之美,被更多人“發現”
漣源湘劇深受民風民俗影響,融合了梅山武術、湘中曲藝等藝術成分,形成獨有的地域特點:動作以粗獷火爆為美,兼具滑稽幽默;聲腔高亢激越,白口多用方言俚語。
-
石椅羌寨 踏歌前行
石椅羌寨寨門。
-
《瑪納斯》,千年史詩煥發生機
演員在表演《瑪納斯》。
-
非遺在我 執此一念
劉蘭芳香包作品 圖片由作者提供 許明堂表演道情皮影 圖片由作者提供 非物質文化遺產中蘊藏著古老的中華大地與山川的氣息,它們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需要進行系統性保護、傳承和發展。
關鍵詞:  非遺2023-03-22
-
非遺工坊激發鄉村發展內生動力
站在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館的講臺上,重慶魯渝共建石柱縣中益鄉夏布非遺工坊負責人綦濤,既興奮又自豪。
-
當古老非遺遇上美麗風景
作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非遺既是旅游的重要資源,也豐富了旅游的文化內涵。
關鍵詞:  非遺2023-03-01
-
一條“線”的數字化生長
北京中軸線永定門航拍。
-
非遺的盛會 群眾的節日
剪紙、皮影、倒糖畫,油茶、糌粑、胡辣湯,左邊一場川劇變臉,右邊一首陜北民歌,里面變著寶豐魔術,外面扎著濰坊風箏……這幾天,陜西榆林“非遺大集”上人山人海,處處有前來觀看體驗非遺的游客,老人們圍坐在秦腔臺邊,瞇著眼睛享受著傳統藝術,孩子們跳來蹦去,好奇地參觀著每一個非遺作品。
關鍵詞:  非遺2023-02-22
-
一曲英歌乘風舞
圖為英歌表演現場。
-
讓非遺“活”起來“潮”起來
節目發起人楊瀾(左)在體驗白族扎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