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開辟新時代文藝之路
制圖:蔡華偉 在黨的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習近平同志莊嚴宣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
2017-10-20
-
讓民間文藝回歸生活
近日,我與國際著名的文化人類學家進行了一場座談。
2017-09-21
-
做滋哺時代的“創客”
最近,幾個學藝術的小青年,在浙江富春江畔打造的“藝術民宿村落”,紅遍了大江南北——上海、北京甚至國外的游客紛至沓來,如果是周末或節假日,不提前預訂很難有床位。
2017-07-24
-
“人生論美學”有利于實現中華傳統美學的“兩創”
浙江理工大學金雅教授寄來即將付梓的《 “人生論美學與當代實踐”全國高層論壇論文集》書稿,并囑我為之作序。
2017-07-21
-
文藝不能當市場的奴隸
主持人:張 江(中國社會科學院副院長、教授) 對話人:白 燁(中國當代文學研究會會長、評論家) 王一川(北京大學藝術學院院長、文藝理論家) 徐沛東(中國音樂家協會副主席、音樂家) 高希希(中國文聯主席團委員、導演) 核心閱讀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文藝以產品形式進入市場,文藝工作者不應無視市場、拒絕市場,要認識到市場是文藝傳播的重要途徑,文藝作品可以借助市場機制更為有效地推向社會,更為充分地實現其審美價值和精神價值 ●市場具有唯利是圖的特性,一味地遷就市場,隨著市場大潮游走,就可能在追逐流行、追趕時尚中,走向見利忘義,趨于低俗媚俗,使藝術品應有的審美追求與精神追求被忽略、被淡化,最終淪為市場的奴隸 ●藝術品具有雙重屬性:既是審美的個性化創造,依賴于個體想象力的自由馳騁,能對社會公眾產生陶冶和提升作用,又是文化產業生產的商品,需要按市場規律去投資、營銷和消費,滿足公眾的休閑娛樂需要 ●文藝工作者的創作固然不必輕易否定利,但也不能全然為了利,而是應當自覺地讓利服從于義的導引。
2017-07-18
-
讓文藝批評回歸價值判斷
無 題(漫畫)王建明 20世紀90年代以來特別是進入21世紀,我國文學藝術界在一定范圍內衍生并流行著一種怪異現象,一些文藝評論家似乎成了亦真亦幻的魔術師,而文藝批評則變成“魔術師”手中把玩拿捏的道具,言談間將各種虛華標簽擲出,隨意地把“一代巨匠”“藝術大師”“文壇新秀”“黃鐘大呂”“精品力作”等貼在某些普通作家和平庸作品上。
2017-06-29
-
藝術發展到這一階段,已經是對美的背叛
▲20世紀有人偽托17世紀維米爾而作出的同樣風格的畫,被學界認為是沒什么價值的贗品。
2017-06-28
-
新型文化形態期待新型藝術思維
“中國有沒有自己的美學?如果有的話,我們的美學區別于西方美學理論體系的內涵、特質又是什么?人生論美學作為體現著中華文化特質的美學學說,需要我們發展和建構它的理論體系,在中西古今的融匯中,開拓對自然、人、藝術、生活中各種審美活動的研究,引領提升當下國人的生活實踐和生命情致。
2017-06-23
-
自信滿滿 小心翼翼
對文物保護工作,我是個外行。
2017-06-19
-
以史詩品格鑄就文化自信底蘊
●偉大的文藝作品,通過一個個獨特的藝術形象折射出時代的滄海變革,揭示民族和國家的命運,呈現出歷史文化長河的流徑 ●中國傳統文人憂國愛民的拳拳赤心,奠定了中國現實主義文學的偉大傳統,構成了與西方文化迥然不同的中華文化的史詩品格 ●偉大的作家藝術家會在史詩意義上刻畫中華民族歷史變遷的足跡、追尋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世紀夢想,把時代英雄化為藝術形象,以此豐盈中華文化寶庫并滋養民族的心靈和魂魄 當代中國的文化自信建立在文化主體對文化傳統的深刻自省、清醒自覺和積極建構的基礎上。
2017-06-16
-
忠實與發揮
陳忠實的長篇小說《白鹿原》是當代文學一部具有經典意義的作品,它厚重的內容、豐富的意蘊,既是其他藝術形式改編、移植包括再創作的豐富資源,同時也給改編、移植和再創造設置了難度。
2017-06-09
-
創新是藝術的生命
主持人:張 江(中國社會科學院副院長、教授) 對話人:南 帆(福建省社會科學院院長、教授) 何 平(南京師范大學文學院教授) 唐小林(四川大學文學與新聞學院教授) 王春林(山西大學文學院教授) 核心閱讀 ●文學是對中國經驗的發現、總結、提煉,甚至是以審美的方式共同開創新的生活,缺乏創新精神的作家很難契合這個時代的特質 ●創新有不同的路徑和方式,作家藝術家首先要有深刻的現實洞悉力和寬廣的歷史感,從而突破自己的拘囿去把握“必然性”,不能游離隔離在生活之外 ●文藝創新包含技術因素,比如表現方法、敘述手段、切入視角等等,但又不能僅僅從技術層面去理解文藝創新,事實上,文藝創新既是技術的更新,更是作家藝術家胸懷和創意的對接 ●古往今來的文學史早已證明,真正優秀的文學作品不可能只顧及所謂的語言與藝術形式,而忽略了更為重要的思想內容,那些文質兼勝,既以文采引人注目,更能夠“以文傳意”,表達出深邃思想內涵的文學作品,方才稱得上是真正優秀的文學作品 張江:在歷史的長河中,文學藝術之所以能夠奔騰向前、永不止歇,核心動力是創新。
2017-06-06
-
現實主義是一種精神品格
●現實主義文學的真實性不僅僅是細節描寫的真實,恩格斯還特別強調真實地描寫現實關系,真實地再現典型環境中的典型人物,真實地把握和描寫推動現實生活發展的歷史潮流 ●社會的文明進步和合理健全發展以及人合乎人性的自由全面發展,確立了我們應有的文學觀念和審美理想,從這種基本立場及其審美理想出發,就理應堅持批判反思與弘揚正氣相統一的價值導向 ●現實主義雖有不同的風格流派,當今也仍然呈現開放性發展,但其文學精神應當是彼此相通和不斷傳承的 近一段時間以來,《白鹿原》《雞毛飛上天》等一批影視作品熱播,受到社會普遍好評,重新喚起了人們對現實主義創作的熱情,也引起了評論界對現實主義問題的重新探討。
2017-06-02
-
新時期有關二人轉走向的爭鳴與思考
二人轉在改革開放以來即新時期曲藝發展中的潮動頻率,應當說僅次于相聲。
2017-05-26
-
國防教育是文化版圖的前線
當今世界,文化版圖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可以上升到國防,甚至是國防教育,乃至民族精神領域內的國家安全的高度。
2017-05-24
-
藝術家與人民共命運
75年前的今天,毛澤東同志主持召開的延安文藝座談會圓滿結束。
2017-05-23
-
百里奚崗趣話
30年前,我寫過關于他的文章,倒也并非為顯示“有才華”,也并不為了百里奚在中國歷史上的顯赫地位,說透了,是很偏頗的一個意思。
2017-05-22
-
為杰出藝術家立傳
近來讀到一則消息,這才知道《黃土高原上的銀鈴——人民藝術家贠恩鳳》已經出版。
2017-05-18
-
一場以美食為名隔空交流的愛情夢幻
李安深諳食文化在中國文化中的地位,他執導的《飲食男女》堪稱美食類型電影的典范。
2017-05-16
-
想象的無邊與藝術的目的
國產片怎么辦? 這是剛剛過去的電影“五一檔”向所有關心國產電影者拋出的問題。
2017-0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