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劉晨:中國圖繪敘事傳統及其當代意義
圖繪敘事,簡言之,指以圖繪的方式視覺呈現(visualize)文本或口頭故事。
2017-03-21
-
郭必恒:民族藝術理論中氣韻觀的源起與演化
新世紀以來我國藝術呈現的暢旺發展景象再度喚醒了對中華民族藝術精神的探討熱情,特別是2011年以來藝術學理論一級學科的設立,使如何建構中國特色的藝術理論體系成為一個緊迫的命題,隨之,中華民族藝術傳統觀念或固有之藝術精神將以什么樣的方式和地位納入這一體系之中,亦成為縈繞在業界人士腦海的揮之不去的“思念”。
2017-03-21
-
藝術創作需要“精氣神”
羅錦鱗 羅錦鱗 京劇《智取威虎山》舞臺劇照 “穿林海,跨雪原……”多么熟悉的唱段!前幾日,國家京劇院出品的《智取威虎山》在梅蘭芳大劇院拉開了帷幕。
2017-03-20
-
中華文藝應該把什么樣的影像投射到人類星空?
一個時代的優秀文藝作品能有效作用于當時的社會精神,對于民眾具有不可替代的審美引導力、情感升華力和情緒感染力,因而或彰顯幽微或潛移默化地引領和影響著時代心理。
2017-03-17
-
從傅雷出發來到陳丹青
傅雷先生的美術講稿談的都是鼎鼎大名,生怕與西方美術史的權威錯位,而陳丹青的美術史生怕與任何美術史對位。
2017-03-17
-
梁鴻鷹:詩心傳世 行于天下
中華文化在世界上延續了幾千年,根脈深厚、傳承久遠,就在于中華民族有自己的精神支柱、價值系統。
2017-03-10
-
筑就文藝高峰的主體力量
奔馬圖 徐悲鴻 誰來“筑就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時代的文藝高峰”?一種回答可能覺得當然是那些能創造出藝術精品、佳作或杰作的大藝術家了!這一理解固然不錯,能有資格登上文藝頂峰的,只能是那為數極少的杰出藝術家了。
2017-03-08
-
知過去才能明未來
《中國詩詞大會》火了,火得有點突然,卻在情理之中。
2017-03-03
-
藝考為何熱度不減
春節喜慶氣氛還沒有散去,一大批考生及家長就“背井離鄉”,踏上了藝考的征程。
2017-03-01
-
點點月色照進來
淮劇《半紙春光》劇照 淮劇《半紙春光》是我2016年看到的一部好戲。
2017-02-27
-
看見生活中被忽視的詩意
近些年,紀錄片電影也嘗試進入院線,如2015年有兩部紀錄片走進院線,一是講述鄧小平70年代末期訪美的《旋風九日》,二是講述喜馬拉雅登山者的《喜馬拉雅天梯》。
2017-02-27
-
文藝應有更多的“中國創造”
像《中國詩詞大會》這樣的節目,卻能讓人耳目一新,因為它從形式到內容都是地道的“中國創造” 。
2017-02-24
-
藝術創作還是要回到常態
【事件】媒體曝出“導演被要求拍腦殘點”,引發關注 【觀點】面對當今市場經濟大潮中文藝創作、生產和消費的新變化,呼吁藝術創作中人的回歸,已是當務之急 藝術創作還是要回到常態 ——從“導演被要求拍腦殘點”說開去 “腦殘”一詞已流行很多年,然而當它與影視創作相遇,在媒體上曝出“導演被要求拍腦殘點”的赫然標題時,還是讓人著實“殘”了一陣。
2017-02-20
-
“返鄉體”落潮后,鄉村何為?
編者按 春節剛過,又一大波攪拌著“鄉愁”與“鄉怨”的返鄉文出現在各大媒體和社交網站。
2017-02-16
-
仿佛能聽到花開花落的聲息
衡量藝術的價值永遠是創新。
2017-02-16
-
不學詩 無以言
心中有詩的人,縱然不逞口舌之強、言辭之利,也會用行動寫出“詩言志,歌永言,聲依永,律和聲”。
2017-02-15
-
中國美學在當代藝術理論中的意義和價值
《意象生成》收入了我近年來在學術核心期刊和報紙上發表的戲劇、電影以及其他論文共34篇。
2017-02-15
-
藝考漏洞怎么堵
手段多種多樣 腐敗認定很難 藝考漏洞怎么堵 眼下,全國各藝術院校自主招生正陸續開考。
2017-02-15
-
設計出當代中國風格
●中國正在走向世界舞臺的中心,當代藝術設計也迫切需要完成一次自我風格的蛻變 ●當代藝術設計廣泛地參與到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建設之中,成為推動經濟發展和拓展美學疆域的重要的創造性活動 ●中國新生代的藝術設計師正在自信地面對傳統資源并進行思考和實踐,展現出超越性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有理由相信,傳承中華美學精神的“當代中國風格”必將隨之出現 缺乏獨特風格是中國藝術設計之痛 發端于19世紀末的現代藝術設計,其發展伴隨著一路的風格更迭,從理論體系到視覺形式,一次次的激烈斗爭是對先進文化解釋權的爭奪,也由此實現了風格體系和話語方式的不斷進化。
2017-02-14
-
哲學與藝術
現今大學所辦的學報一般都有兩版,一是自然科學版,一是哲學社會科學版。
2017-02-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