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代呼喚具有中國精神的當代藝術
黨的十九大提出了“文化自信”的時代強音,從筆者的角度來理解,“文化自信”的具體表現就是要讓文化引領時代,文化引領國家建設,在各個領域里體現中國文化精神。在這樣的過程中,中國一定要有代表性的當代藝術作品出現,因為藝術是文化的可視性形式,是文化象征符號的具體呈現。當代中國一定要有藝術作品,能體現中國精神,體現當代中國的文化和當代中國人的創造性。
為什么要提出有中國精神的當代藝術?因為多年來,一提當代藝術,大家容易聯想到的就是西方當代藝術,一提中國藝術,大家容易聯想到的主要是中國繪畫、書法等傳統藝術表現形式。在這個時代,中國藝術是否可以深化擴展藝術的表達形式,努力推動既具有中國精神又富有時代創造性的當代藝術的蓬勃發展?這樣的當代藝術不是跟在西方人后面亦步亦趨,而是在中國哲學基礎上尋求新的藝術表達形式。這樣的表達形式,不僅體現為宣紙上的繪畫和書法,而且同樣可以利用各種媒介和材料,各種新的甚至高科技的聲光電形式來表達。因為未來的藝術,不僅用來觀賞,還可以讓觀眾浸潤其中,深度體驗,在浸潤和體驗中升華自己的想象力,溝通群體認同,讓一定的情感和精神得到釋放。目前,這類富有時代性的當代藝術,包括當代公共藝術,已經處于不斷發展當中,但需要我們去進一步認識其重要性并大力推動。
藝術是一個國家創造力的集中表現,越是文化發達的國家藝術越是發達,一般來說,其經濟基礎也必須發達。人類社會正在進入一個巨大的轉型期,在這一轉型的過程中,人們的思想觀念及消費觀念都發生了顛覆性變化,由以往滿足于消費物質逐漸向消費符號、消費精神,甚至消費景觀的方向發展。在這樣的時代,當代藝術的價值顯得越來越重要。因為當代藝術具有先鋒性和開拓性,其推出的新異的表現形式會讓觀眾更深刻地從感官上得到召喚和刺激,并產生強烈的情感共鳴。
任何藝術都有其主觀性,因此,西方當代藝術必然要推出其自身的文化價值觀,而中國的文化價值觀必須由中國式的當代藝術來推出。藝術需要交流才能得到發展,如果中國沒有具有自己屬性的當代藝術,也就失去了與西方當代藝術交流的可能性。因為社會語境不一樣,歷史背景不一樣,中國人追隨西方當代藝術非常困難,如果我們只從表面形式上去追隨,就有可能畫虎成貓。相反,我們從中國自身的母體文化出發,發掘中國自身的文化資源,然后用具有時代感的新的觀念和新的表達形式,重新詮釋它,表現它,從中傳達出中國智慧,中國理念,中國創造,才有可能對整個世界的文化和藝術有所貢獻。
另一方面,一個國家的國力是否強大,是否有全方位的競爭力,不僅體現在科學技術和軍事力量上,也體現在文化和藝術的創造精神上。當代藝術呈現的是一種新的時代精神,這種呈現會促進當代設計的發展(本來它們就是相互影響的姐妹藝術)。當年,如果沒有西方抽象藝術的發展,沒有西方當代藝術中的極簡主義的思考,也就不會有今天西方式的當代設計,這樣的設計風靡了整個世界。遍布全球的方盒子建筑、流線型的汽車、整齊劃一的室內裝飾都來自西方當代藝術影響下發展出來的當代設計。這樣的設計與審美,推動了社會生活和價值觀念的創造和變遷,但也讓世界變得過于單調和機械。就整個世界而言,也需要有更新的、更多樣性的、更接近自然的審美,更有助于構成全球藝術文化生態的多樣性和可持續性。
如今在中國,無論當代藝術還是當代設計,都是在學習西方后發展起來的。通過近百年的學習,發展到今天,如果要提升文化自信,走向世界前列,就首先要在原有基礎上進一步凸顯和強調中國文化的價值和意義,要在中國傳統哲學、傳統美學中煥發出具有中國原創性的當代藝術精神,讓充盈中國精神的當代藝術引領中國的當代設計,并在此基礎上建構出中國式的當代審美哲學,引領中國新時尚,進而將具有中國新時尚的設計產品推向世界,增強中國文化的世界影響力。同時,中國當代藝術,還可以促進中國建筑設計、環境空間設計的發展,從而建構新的人文景觀;中國當代設計反過來也會作用于中國當代藝術,推進當代中國文化價值觀的建構與發展,使中國真正成為屹立于世界東方的文化強國。
在此過程中,我們要認識到,如果一個國家的當代藝術發展起不來,這個國家的當代設計也就不可能得到發展,而設計是產業發展的基礎,一個產品沒有好的外觀和結構設計,這個產品就很難具有文化的高附加值,難以形成品牌和時尚。因此,當代藝術也是引導國家創意產業的先鋒力量。
在我國,有關當代藝術、當代設計、當代時尚等領域的問題及其相互學術關系方面的探討還十分缺乏,在許多問題上還未形成共識,因此,中國當代藝術還在探索和發展中。應當鼓勵具有中國精神的當代藝術創作,設立專項獎勵機制,舉辦系列具有原創精神的中國當代藝術的展覽活動或評比活動,以推出優秀的當代藝術作品。在進行國際交流時,優先選擇具有中國精神的當代藝術作品與世界對話。目前,政府和民間的各種文化基金、藝術基金等也要優先資助具有中國精神的當代藝術的創作,鼓勵藝術家們從中國優秀文化傳統中汲取營養,創造出屬于這個時代的藝術精品,不斷將中國當代藝術推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