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編一部“讀者友好型”工具書
如何編好一部“讀者友好型”工具書?眼下,由英漢大詞典編纂處編纂、上海譯文出版社出版的《英漢大詞典》(第3版)陸續上架全國各大書店。
2025-07-24
-
王躍文:于歷史細節處,見人心、見大道
7月21日,“花城文學課”第19講邀請到了中國作協主席團委員、湖南省作家協會原主席王躍文與中山大學中文系教授、廣東省作家協會主席謝有順。
2025-07-23
-
書寫“文化潤疆”新篇章,廣東作協喀什文學強基培訓班舉辦
近日,廣東省作協文學強基培訓暨助力喀什精品創作采風交流活動在喀什舉行。
2025-07-23
-
101名文青表態“既當文學創作者,也做文藝提燈人”
第七屆《星火》驛站寫作訓練營于2025年7月18—21日在南昌灣里舉辦。
2025-07-23
-
山東作協舉辦“抗日烽火在膠東”紀念抗戰勝利80周年“深扎”實踐活動
7月14日至18日,“抗日烽火在膠東”紀念抗戰勝利80周年“深扎”實踐活動在煙臺、威海舉辦,來自全省各地的30余位作家和文學工作者參加。
2025-07-23
-
吉林省作協走進梨樹開展系列活動
7月21日、22日,由吉林省作協、梨樹縣委主辦,四平市文聯、梨樹縣委宣傳部承辦,四平市作協、梨樹縣文聯協辦的“一樹梨花一樹詩”吉林作家走進梨樹系列活動在吉林梨樹黑土地學院啟動。
2025-07-23
-
傳承文化根脈 書寫時代詩篇
7月21日、22日,由吉林省作協、梨樹縣委主辦,四平市文聯、梨樹縣委宣傳部承辦,四平市作協、梨樹縣文聯協辦的“一樹梨花一樹詩”吉林作家走進梨樹系列活動在吉林梨樹黑土地學院啟動。
2025-07-23
-
當代詩歌如何創造性轉化傳統文化資源? 這部詩集提供“富有啟發的范例”
從奔涌江水到古滇青銅,在新作《江水謠與貯貝器》中,詩人愛松以云南的地理山川與歷史記憶為經緯,構建紙上的精神原鄉。
2025-07-23
-
“瓊崖好書閱讀平臺”上線 30萬冊電子圖書免費暢讀
7月22日, “瓊崖好書閱讀平臺” 在海口正式上線發布。
2025-07-23
-
杜絕AI生成、層層遴選 百篇大學生閱讀體會作品誕生
7月19日,“品味好書 分享閱讀——中國出版集團第二屆大學生閱讀分享活動優秀作品發布會”在京舉行,現場發布了100篇優秀獲獎作品名單,邀請著名作家梁曉聲、劉醒龍、東西以及中山大學副教授黃燈等與獲獎學生代表分享交流。
2025-07-23
-
文學浙軍 勇攀高峰
去年9月中國網絡文學歐洲文化交流活動中舉行的書籍捐贈儀式。
2025-07-23
-
“烽火藝魂——中國藝術研究院抗戰文藝典藏展”在京開幕
為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由中國藝術研究院主辦、中國藝術研究院藝術與文獻館承辦的“烽火藝魂——中國藝術研究院抗戰文藝典藏展”于2025年7月16日在中國藝術研究院開幕。
2025-07-22
-
《吉林藍皮書》(2025)發行 吉林西部文學受關注
近日,《吉林藍皮書·吉林文化發展報告》(2025)由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出版發行,白城市作家杜波、張瑾撰寫的《“吉林西部文學”發展狀況與對策研究》收錄其中。
2025-07-22
-
文學,從來不缺讀者
2025年已過半,回望上半年文學圖書銷售情況,很多人會慨嘆文學出版市場變了——通過一則獲獎感言感動全網爆火出圈的劉楚昕,他的長篇小說《泥潭》累計銷量突破40萬冊;鄧紫棋的首部長篇科幻小說《啟示路》,首日銷量超20萬冊,流量對圖書銷量的帶動作用不言而喻。
2025-07-22
-
“山河見證——我們的抗戰記憶”廣播電視和網絡視聽全媒體宣傳行動啟動
由國家廣播電視總局主辦的“山河見證——我們的抗戰記憶”廣播電視和網絡視聽全媒體宣傳行動21日在北京盧溝橋畔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正式啟動。
2025-07-22
-
2025“浙江青年文學之星·夏季榜”揭曉,薛超偉、慈琪、王晴飛上榜
夏日悠長,有文學為伴。
2025-07-22
-
楊志軍讀者見面會啟幕 西寧將連迎三場文學盛宴
7月21日,作家楊志軍在青海省西寧市新寧廣場開啟讀者見面會暨作品簽贈簽售活動,拉開了“西海2261?河湟文化大集”系列文學簽售活動的序幕。
2025-07-22
-
人民文學出版社遷入新址,社長帶我們一起新家“探寶”!
人文社供圖 人民文學出版社近日正式遷入新址——右外西路2號院4號樓,人民文學出版社內一片忙碌,編輯們正在忙著整理圖書。
2025-07-22
-
第二屆“龍江之夏”文學周在哈爾濱啟動
7月21日,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黑龍江省作協主席遲子建,在黑龍江文學館宣布第二屆“龍江之夏”文學周啟動。
2025-07-22
-
《破壞實驗》上海首發:中國學者筆下的紐約傷痕與人間韌性
2025年7月18日,華東師范大學教授李明潔攜新書《破壞實驗》(廣東人民出版社,2025年7月)亮相上海朵云書院戲劇店,以“紐約的傷為何與我們有關”為題,與復旦大學新聞學院陸曄教授對談“紐約的損毀與愈合”。
2025-0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