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中秋,和蘇東坡一起“超然對月” “東坡濃度”拉滿帶來宋代美學文化盛宴,也為文化消費體驗提供更多沉浸式選擇
“將蘇軾的一生以VR互動的形式徐徐鋪展開來,不虛此行!”10月6日中秋節,陳先生祖孫三代一家四口在虹口區和平書院以一場《遇見東坡》沉浸式VR大空間探索體驗,為這個節日添上濃墨重彩的一筆——在虛實交織的空間里,和蘇東坡共賞一輪明月。
由PICO聯合上海圖書館、上海戲劇學院上海市虛擬環境下的文藝創作重點實驗室共同開發制作的《遇見東坡》自今年上海書展期間啟動上海首展以來,已接待近2000人次參與體驗。國慶長假期間,項目不僅迎來本地市民參觀高峰,還有不少外地乃至外國游客特意選擇來到和平書院,體驗傳統文化與高科技交織的魅力。
同在虹口區,北外灘友邦大劇院10月7日至9日將迎來音樂劇《大江東去》上海首演,劇目以蘇軾被貶黃州的生命軌跡為敘事核心,運用寫意白描手法與多媒體投影技術,構建出“江上清風”“山間明月”的詩意空間。
“東坡濃度”拉滿,不僅為申城帶來一席宋代美學文化盛宴,也為長假期間市民游客文化消費體驗提供更多沉浸式選擇。
超然臺上,我欲乘風歸去
“如果蘇東坡在他自己的人生最后一站能夠戴上頭顯,回顧一生走過的路、到過的重要之處,他會怎么想呢?”體驗過《遇見東坡》,華東師大中文系教授方笑一對“超然對月”一幕印象尤深,“跟著蘇東坡一起‘我欲乘風歸去’,俯瞰人間大地,既可以感受到身臨其境的文化和科技震撼,又能從中學到宋代文學和歷史的知識,可謂一舉兩得。”
《遇見東坡》根據上海圖書館制作《雪泥鴻爪》VR數字展項改編,正式投入運營的《遇見東坡》項目分為八個場景——雪泥鴻爪、西湖疏影、超然對月、烏臺詩案、東坡問耕、赤壁夜游、雷海歸舟、天涯此時,在原有基礎上增加更多XR互動環節及道具、陳設裝飾,以蘇軾的生平游蹤為線索,融合經典古詩詞、國風寫意風格場景、北宋文人真實生活細節,打造出一個充滿詩意的沉浸式體驗空間。
在VR場景中,觀眾可以陪伴蘇東坡面對超然臺上的中秋圓月,體會《水調歌頭》里的孤獨豁達;一起穿越黃州的清風竹林,品讀《定風波》中的隨遇而安;同船觀賞赤壁的滔滔江水,感受《念奴嬌》的光明磊落。蘇軾的名篇佳作不再只是躺在書本里的文字,更是與現代觀眾跨越千年的文化之約。
項目支持4人同組體驗,陳先生一家四口同時“踏上旅途”,半個小時后摘下頭顯,祖孫三代還沉浸在劇情里。“高科技加持,讓我們認識了一個不一樣的蘇軾,不僅是課本里的大詩人,也是愛生活、愛美食的尋常人。”陳先生感慨,“中秋節,我們全家能和蘇東坡一起過,特別有意義。”
東坡路線,串起秋天滿滿的文化獲得感
在和平書院藝術館,《遇見東坡》設計了“導賞課+導覽手冊+VR大空間體驗”三重模式供參觀者自由選擇。國慶長假第一天,參加“踏花訪賢蘇東坡”研學營的孩子們在這里度過收獲滿滿的一天。導賞課堂里,很多孩子爭先恐后發言,有人說,VR里的詩詞都會背,有人說,超然臺升起來的時候,感覺自己真的飛起來了!
“開展前,我們預計小觀眾更多,實際上各個年齡段都有,年輕群體也很有熱情。”《遇見東坡》現場工作人員介紹,比起小觀眾在觀展時感受到直觀的視覺沖擊和體驗,有點閱歷的成年人會對故事主題更有共鳴,外國游客則對中國文化很感興趣。
除了VR體驗,展覽還同步推出以東坡文化為靈感的系列文創產品,趣味十足的“東坡肉”冰箱貼將文學與生活巧妙相連,尤其受到參觀者歡迎。“跟著東坡去旅行——美食地圖”展覽墻吸引觀眾駐足,多枚特意設計的印章讓集章愛好者大呼過癮。
包含24小時開放閱讀空間的和平書院是上海首個城市公園閱讀集群,今年8月入圍有“圖書館界奧斯卡”之稱的國際圖書館協會聯合會(IFLA)2025年度最佳公共圖書館獎,總評分位列全球第二。《遇見東坡》項目與城市公園深度鏈接,成為文旅商體展融合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鮮活案例。
除了VR體驗,國慶長假期間,還有一臺東坡主題音樂劇《大江東去》等待與觀眾相會。作為中國東方演藝集團繼《只此青綠》后的又一傳統文化創新實踐,《大江東去》通過25首原創歌曲與多層次舞臺空間的巧妙調度,生動展現蘇軾從仕途低谷到精神涅槃的蛻變歷程。人氣演員張新成、宗俊濤的加盟,讓該劇一開票就受到觀眾歡迎。
從和平書院到北外灘友邦大劇院,這條“東坡路線”,串起上海秋天滿滿的文化獲得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