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顧炎武手稿在抗戰中的命運
2011年元旦,南京圖書館公布了十大珍品古籍,這是從該館館藏的150余萬冊古籍中評選出來的。
2025-09-03
-
筆底波瀾見匠心——汪曾祺《故里三陳》手稿探微
今年是汪曾祺誕辰105周年。
2025-09-02
-
“倭寇未滅 誓不生還”:家書里的抗戰記憶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
2025-08-31
-
左權家書流露鐵漢柔情
左權將軍寫給妻女的最后一封家書 “別時容易見時難,分離二十一個月了,何日相聚?念、念、念、念……”在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的左權家書視聽空間前,無數游客駐足凝神,耳畔回蕩著低沉渾厚的誦讀聲,心中則默默跟著念起左權將軍寫給妻子劉志蘭與女兒左太北的一封封家書。
2025-08-28
-
呼喚對歷史的敬意與共情——讀冰心手稿有感
冰心關于“甲午戰爭”手稿(信封封面內頁上半部分) 冰心《童年雜憶》手稿 冰心致巴金的信 ??當電腦替代傳統的紙筆,給人們帶來各種便利的同時,手稿就成為一種稀缺性資源,猶如一道即將消失的晚霞風景,這不能不引發關注與重視。
2025-08-27
-
“和人民、和生活一同前進”
田間《笑呵》手稿 中國現代文學館藏 田間《〈給戰斗者〉寫作前后》手稿 中國現代文學館藏 1982年,田間參加《詩刊》座談會發言修訂稿 中國現代文學館藏 1937年冬,武昌的一間小旅館,長江的濕冷浸透薄窗,油燈在寒風中掙扎。
2025-08-27
-
夏衍、郁達夫、曹禺等名家云集,在泛黃手稿里看中國百年電影史
“印象最深的是展覽中夏衍用過的筆與放大鏡,還有他反復修改的手稿,這位大文學家,在他一生中寫了很多作品,仍十分勤奮。
2025-08-25
-
作家手稿如同雕刻家的工作間
圖片為汪曾祺《羊舍一夕》手稿選頁。
2025-08-20
-
勝利的回響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
2025-08-15
-
“藝旗共舉創新天”——阿英日記手稿整理有感
2025年3月,國家圖書館出版社出版了《阿英日記手稿》,這部影印本中收入了祖父阿英的《煙臺日記1947》《大連日記1947-1948》《沈陽日記1949》《平津日記1949》和《華北文聯日記1953》。
2025-08-12
-
陳艷:永不消逝的手稿
丁玲《杜秀蘭》手稿。
2025-08-06
-
手稿是作品的“生產現場”
陳忠實手稿《白鹿原》 謝有順手稿 陳應松手稿 大地之上,如山巒起伏,如老樹虬根,如蟒蛇盤旋,如蒼鷹俯沖……那些畫面——我確實把這些紙質上書寫的手稿,看作畫面。
2025-07-30
-
《四世同堂》手稿背后的故事
《四世同堂》手稿第一部首頁,中國現代文學館藏,照片僅供本文使用 《四世同堂》手稿 中國現代文學館 藏 《四世同堂》是老舍先生的經典長篇小說,一部百萬字的巨著,小說以恢宏的敘事與地道的“京味”城市書寫,幾乎復原了老北平的民俗畫卷,有記憶中的家國安寧、人情醇厚,也有現實的仇寇鐵蹄、遍地血雨,書寫了抗日戰爭時期北平淪陷后普通百姓的生活,寫盡了復雜人性。
2025-07-21
-
“勝利的日子就快來了”
徐光耀家書(局部)。
2025-07-07
-
重溫歷史記憶 讀懂家國情懷
寧兒!母親對于你沒有能盡到教育的責任,實在是遺憾的事情。
2025-07-07
-
在《保衛延安》手稿中尋找文學的“戰壕”
杜鵬程自存《保衛延安》初版本,布滿批注修改手跡,中國現代文學館杜鵬程藏書文庫藏。
2025-06-06
-
作家手稿的價值闡釋和體系構建
編者按:2025年5月21日,本版刊發學者符杰祥的文章《作家手稿是解密文學發生的鑰匙》,引起學界和讀者關注。
2025-06-04
-
作家手稿是解密文學發生的鑰匙
茅盾《子夜》手稿 資料圖片 朱自清《詩言志辨》手稿 資料圖片 郭沫若《水調歌頭·贊焦裕祿同志》手稿 在中國現代文學館建館40周年之際,作家畢飛宇、孫甘露分別將珍藏多年的長篇小說《玉米》和短篇小說《信使之函》手稿捐贈出來,成為豐富館藏的新力量。
2025-05-21
-
黃喬生:《朝花夕拾》手稿略說
一 《朝花夕拾》是魯迅五種創作之一(另外四種是《吶喊》《彷徨》《野草》和《故事新編》),魯迅在《自選集·自序》中稱之為“回憶的記事”,在自傳中稱之為“回憶記”,共10篇,前5篇寫于北京,后5篇寫于廈門,記述作者從幼年到青年時期的生活道路和經歷,生動了描繪了清末民初中國社會生活圖景,往事與現實糾結,敘述與議論交織,是研究魯迅早期生活、思想及當時社會狀況的重要文獻。
2025-05-20
-
顧廷龍先生的手澤
日本學者橫山弘先生曾寄給我一份資料,是顧廷龍先生手澤的照片。
2025-0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