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品讀《莊子》,不要光看“莊周夢蝶”
人生如同在茫茫的大海,有時遭遇驚濤駭浪,有時看起來風平浪靜。
-
汪曾祺:我所追求的不是深刻而是和諧
在電影《無問西東》里有一個情節:日軍飛機來襲,警報拉響,西南聯大的學生急忙躲避,卻有一個人拿著白搪瓷茶缸,走到鍋爐房,不緊不慢煮著冰糖蓮子。
2020-06-03
-
斷章:卞之琳佚簡里的交游史
安徽教育出版社2000年12月出版的《卞之琳譯文集》和2002年10月出版的《卞之琳文集》以及人民文學出版社2009年12月出版的《卞之琳作品新編》幾乎涵蓋了卞之琳所有的著譯。
-
日本詞人對蘇軾詞的接受
相比唐詩,詞在日本的影響要弱一些,這是因為觀念上詩為正宗,詞為詩余,而且寫作技術更難。
-
祝勇:沈從文與故宮博物院
沈從文 一、故宮的調令 1956年,吳仲超院長為了給故宮博物院的文物研究“充血”,決定大批引進“外援”,將包括唐蘭、徐邦達、沈士遠、羅福頤、孫瀛洲在內的一批文博界學術骨干調入故宮,沈從文,就在吳院長的這批調入名單中。
-
從“刪詩”到“撤稿”
在早期新詩發展史上,魯迅為胡適《嘗試集》“刪詩”與《我的失戀》引發的“撤稿事件”是兩個端點,其間的變化象征著新文化陣營走向分化,也反映了魯迅對新詩寫作倫理建構的參與。
-
為什么說李清照是“千古第一才女”
作為中國古代文學“婉約詞派”的代表人物,李清照是文學史上一位舉足輕重的人物,被譽為“千古第一才女”。
-
小羊圈胡同的童年老舍
小楊家胡同舊貌 老舍在豐富胡同的家中 《四世同堂》的故事就發生在小羊圈胡同 童年總是令人難忘的,我國現代小說家、語言大師、人民藝術家老舍先生,童年是在北京小羊圈胡同度過的。
-
陳寅恪為何“苛評”中國學術
1931年,陳寅恪在《國立清華大學二十周年紀念刊》上發表《吾國學術之現狀及清華之職責》一文,雖然不長內容卻極為重要。
-
“看得懂”與“看不懂”:林徽因《別丟掉》與圍繞該詩的筆戰
關鍵詞:  林徽因2020-05-26
-
路遙:十年辛苦不尋常
古城西安是路遙創作生涯的福地,他一生中最重要的作品,都是他從延安大學調到西安《陜西文藝》之后完成的。
-
黃仲則:“病鶴”“饑鳳”一真人
程十發為黃仲則造像 詩人黃仲則 來常州,有個夙愿,一定要去洪亮吉故居看看。
-
魯迅怎么就成了日本的國民作家?
提到魯迅,必然會提到革命文學。
-
出離“沉醉西風”之后:1920年的梁啟超
梁啟超《歐游心影錄》與《清代學術概論》書影 一旦哲學成為了流行的主題,哲學家就要考慮自己在什么地方誤入歧途了。
-
青年巴金的讀書和寫作
19歲的巴金離開四川成都,去南京和上海求學,不久之后他得了嚴重的肺病。
-
奚密:徐志摩和中國的浪漫主義
2017年5月, 哈佛大學東亞系講座教授、著名漢學家王德威主編的《新編中國現代文學史》(A New Literary History of Modern China)在哈佛大學出版社推出,該書由美、亞、歐三大洲的一百多位學者歷時五年編撰而成,敘述了從1635年至2066年的“中國現代文學”,全書由161篇短小精悍的文字所組成,別具一格,引人注目。
-
“第一流人物”范仲淹
桐廬范仲淹紀念館內范仲淹塑像 紀念館內,范仲淹的半身塑像,凝視著所有的來訪者,“天地間氣,第一流人物”,朱熹的贊詞成了醒目的匾額。
-
常與變:巴金國家觀“變化”之考察
摘要:巴金的無政府主義信仰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他對國家的認同。
-
汪曾祺:與君安坐吃擂茶
《北京的秋花》版樣、手稿和汪老的信 眼下,文壇大家汪曾祺3月5日百年誕辰紀念尚此起彼伏余熱未平,轉眼間5月16日汪老祭日又接踵而至。
-
汪曾祺:“好看的應該長遠存在”
《百年曾祺》 梁由之 編 天津人民出版社2020年2月出版 汪曾祺出生于1920年3月5日,適逢農歷庚申年元宵,肖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