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潘靜如:論晚清民國李商隱集句詩的隱微書寫與褶皺
內容摘要:晚清民國時期誕生了大量的李商隱集句詩。
-
艾蕪研究四十年:視野?方法?問題
引 言 作為筆耕不輟的跨代作家,艾蕪近半個多世紀的文學創作融匯著獨特的生命體驗、深沉的人文關懷、濃郁的鄉土氣息以及鮮明的時代精神。
-
陶淵明的孩子們
-
唐弢的舊體詩寫作
唐弢在20世紀中國文學史上首先是作為散文家,尤其是雜文家而知名的,繼而是作為現代文學史家聞名的。
-
汪曾祺說淮安——從一篇“觸電”寫作說起
汪曾祺是二十世紀中國文壇難得的多面手,這在新近出版的12卷本全集中表現得很充分。
-
魯迅如何看待“后浪”
近日,B站制作的五四青年節特別視頻《后浪》引發了熱議。
-
追憶巴金:一個超越文學的作家
“我不喜歡巴金,為什么別人那么多人喜歡巴金呢?我們就要研究,要懂得那些讀者,擴大自己的眼睛。
-
張隆溪:追憶馬悅然先生
-
魯迅論青年、青春
1 近來很通行說青年;開口青年,閉口也是青年。
-
陳思和:張愛玲《金鎖記》講稿
-
西方人眼中的杜甫
杜甫像 紀錄片中朗誦杜甫詩歌的伊恩·邁凱倫爵士 BBC紀錄片《杜甫:中國最偉大的詩人》 董其昌書杜甫詩歌《醉歌行》 本文圖片均為資料圖片 一 “中國最偉大的詩人”這個問題可能會在讀者心里引起不小的震顫,因為它不在常規的思考范圍,很難簡單地做出判斷。
-
“有情的諷刺”:魯迅雜文的美學特質
摘要:魯迅對諷刺藝術有自覺的理論提倡和大量的文本實踐。
-
“小哀歌”:關于《蕭紅墓畔口占》的兩種讀法和思考
哀歌作為一種詩歌體裁,上溯至古希臘。
-
黃天驥:王昌齡一首未被人注意的好詩
《出塞》 騮馬新跨白玉鞍,戰罷沙場月色寒。
-
“金林戀情”新考——兼及金岳霖1932年的國內外行蹤
梁思成先生的第二位妻子林洙在《人物》1990年第五期發表了《碑樹國土上,美留人心中——我所認識的林徽因》第一次提到了“金林戀情”: 我曾問起過梁公(即梁思成),金岳霖為林徽因終身不娶的事。
-
戰時返鄉的傳道者——1940年代廢名的思想狀況與鄉土實踐
《莫須有先生坐飛機以后》“開場白” 初刊《文學雜志》1947年6月第2卷第1期 廢名畫像 寫作于抗戰勝利、內戰正在進行之時的小說《莫須有先生坐飛機以后》(1947-1948,未完篇,以下簡稱為《坐飛機以后》),是廢名在北平追憶之前抗戰時期家鄉避難生活、闡述自己所悟之道的作品。
-
紀念施康強:我們都是傅雷的私淑弟子
施康強 施康強譯著 一 施康強匆匆辭世已有多月,眼前不時浮現和他交往的一些情景,最忘不了的是他在一篇文章中的文字:十幾年前,施康強在《后傅雷時代》一文中說,我們這一代的法國文學翻譯家,或多或少都是傅雷的私淑弟子。
-
李宗恩與胡適在協和醫學院的交集
在1949年前的中國主流知識界,胡適是當仁不讓的祭酒,其學術影響不僅溢出他所擅長的文史哲領域,而且漫延到人文學科之外。
-
常思量不能忘——懷念賈植芳先生
賈植芳、任敏夫婦。
-
秋之白華:楊之華心中的瞿秋白
今年是杰出的無產階級革命家、作家、翻譯家瞿秋白英勇就義85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