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wsmey"></ul>
  • 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會主管

    2025中國圖書海外館藏影響力研究報告發布 勾勒中華文化世界版圖
    來源:中國出版傳媒商報 |   2025年06月17日08:50

    數據來源:

    1.與往年報告一樣,本次研究報告的基礎數據為OCLC(Online Computer Library Center)的Worldcat全世界圖書館聯機書目數據,并以日本的CiNii數據庫的數據,彌補OCLC數據偏重歐洲、北美地區的不足。CiNii包含了日本1200所大學圖書館的館藏聯合目錄,其數據完全可以說明中文圖書在日本的影響力情況。

    2.與往年報告一樣,本次檢索中文圖書的出版時間為中國大陸近600家出版機構在2024年1月~12月出版(含再版)的中文、英文圖書,并清除了國家圖書館、浙江圖書館等多家機構向OCLC上傳的中文書目數據。

    3.與往年報告一樣,限于研究手段、設定目標以及三地出版歷史的特殊性,中國大陸出版機構的海外館藏影響力排名不包含我國港、澳、臺地區出版機構的數據。

    4.與往年報告一樣,出版機構名稱省略了出版集團及有限公司等名稱,如當數據出現“重慶出版集團、重慶出版社”時,只記錄為“重慶出版社”。

    5.此次數據檢索時間為2025年4月9日至5月6日,連續26天。

    數據搜集整理(按姓氏筆畫排序):布音巴圖·托里、馮嘉晗、孫晴雪、李佳歆、張佳怡、苗佳儀、段旭洋、秦瑩瑩、蔣宇辰、雷欣雅、廖一凡

    ■中國出版傳媒商報社、北京外國語大學國際新聞與傳播學院·中國文化走出去效果評估中心 執筆:何明星、趙霞

    由中國出版傳媒商報社與北京外國語大學聯合發布的中國圖書海外館藏影響力研究報告,截至2025年已連續發布14屆。該報告基于海外圖書館系統收錄的中國出版機構(不含港澳臺地區)書目數據,詳盡描繪了中國出版物(不含港澳臺地區)在全球的流通軌跡,勾勒出中華文化在當今世界的傳播版圖。報告還深入分析了各類出版物的海外館藏情況,揭示了不同領域圖書在全球范圍內的受歡迎程度和傳播特點。通過對比歷年的數據,報告還展示了中國出版物海外館藏影響力的變化趨勢,為出版機構制定國際化戰略提供了重要參考。

    目前,海外館藏數據指標已成為衡量中國大陸出版機構國際影響力的重要行業標準,權威性已得到學術界和業界的雙重驗證。本研究基于全球圖書館系統的客觀數據,不僅為出版行業提供了海外讀者對中國大陸出版物接受度的實時反饋,也為傳播學研究領域提供了一種具有可操作性的評估中國圖書海外影響力的方法。這一創新性研究范式因數據來源的客觀性、研究方法的科學性以及結論的可驗證性,在學界和業界均獲得了廣泛認可。

    2025年中國圖書海外館藏影響力研究報告主要由三部分構成:

    第一部分聚焦2024年1月至12月中國近600家出版機構(不含我國港澳臺地區)出版的中文圖書(含2024年再版圖書)進入全球圖書館系統的數據監測與分析,通過中文圖書的年度出版品種在國際機構市場上的基本信息反饋, 發現中文圖書在國際圖書市場上最具競爭力的板塊。

    第二部分為中國近600家出版機構(不含港澳臺地區)在2024年1月至12月出版(含2024年再版)的英文圖書的品種監測與分析,是對中國出版機構數字出版物海外館藏的競爭力排名。中國數字出版產品(不含港澳臺地區)主要用戶對象是海外圖書館, 這是海外市場上最大、最有潛力的機構用戶。通過對數字出版物在國際市場上的監測與分析, 加快中國出版業融合出版的發展步伐, 加快中國出版的雙循環進程。

    第三部分是對中國大陸近600家出版機構2024年1月至12月出版的(含2024年再版)英文圖書品種監測與分析。本報告以英文產品為切入點, 觀察和把握中國出版機構國際傳播的能力與水平, 提高其國際傳播效能,為早日建成出版強國的目標提供支持。

    入藏品種數量持續下降

    地方出版持續發力 童書出版表現亮眼

    第一,整體來看,2024年度海外圖書館永久收藏的品種數量持續下降。2024年度共有430家出版機構的11839種圖書進入海外圖書館系統,與2023年度的12590種相比減少了751種。具體數據如下:2016年度為29608種,2017年度為24757種,2018年度為24168種,2019年度為18208種,2020年度為17300種,2021年度為15217種,2022年度為13569種,而2023年度則降至12590種。

    2024年度收藏量較上一年度降低了約6%,由于全球數字化轉型加速,全球圖書館預算向數字數據庫、電子書等資源傾斜,實體收藏的采購比例降低,且歐美多國公共圖書館面臨政府撥款減少的問題,如英國、美國等。2025年3月14日,特朗普政府發布行政指令,在法律許可的最大范圍內撤銷美國的博物館與圖書館服務研究所。紙質收藏品種減少是一種必然的趨勢,圖書館的功能正在從“儲藏式”朝著“服務導向式”發展。因此,在全球圖書館功能面臨重塑的背景下,中國出版業必須積極適應“服務導向型”的知識生態,通過數字化和精準化策略來維持其國際影響力。

    第二,老牌綜合類出版機構獨占鰲頭,地方出版機構持續發力。在2024年度出版機構10強榜單中,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和中華書局兩家出版巨頭憑借深厚的學術積淀和品牌優勢,繼續穩居行業第一梯隊。江蘇鳳凰文藝出版社以292種圖書入藏海外圖書館,從2023年度的第12名一躍進入2024年度10強名單,該社在2024年出版了一眾知名作家的作品,如余華、安妮寶貝、盛可以、孫頻等,其中余華的《十八歲出門遠行》《女人的勝利》《我膽小如鼠》《河邊的錯誤》在海外館藏圖書中表現不俗,為中國當代文學在世界范圍內的傳播發揮了積極作用。排名第四位的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上一年度入藏了255種圖書,2024年度則達到了271種,該社圖書以扎實的學術研究為基礎,兼顧大眾閱讀需求,涵蓋歷史、文學、藝術等多領域,注重文獻整理與跨文化對話,體現了該社在人文社科出版領域的深耕與國際化特色。在2024年度出版機構10強榜單中,青島出版社是上升最快的出版機構,該社是一家在社科人文、傳統文化、少兒讀物以及生活健康等領域卓有成就的綜合性出版社,其上一年度入選海外館藏的品種為101種,而2024年度則增加至201種,上升16名。此外,與2023年度排名相比,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上升33名)、江蘇鳳凰科學技術出版社(上升30名)、浙江人民出版社(上升21名)、上海書畫出版社(上升19名)等也表現出色,這些地方出版機構活力不減,不僅在國內出版市場占有一席之地,更在國際舞臺上展現出中國出版業的多樣性和實力。

    第三,專業童書出版機構表現亮眼。2024年度新進入30強的出版機構有中國少年兒童新聞出版總社、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上海書畫出版社、接力出版社、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湖南少年兒童出版社、四川文藝出版社、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其中2家是童書出版機構,湖南少年兒童出版社是2024年度上升最快的出版機構,與2023年度相比上升了65個名次。從主題來看,湖南少年兒童出版社出版的圖書多涉及偵探、冒險、校園生活、傳統文化、科普知識等,內容多樣且兼具教育意義和趣味性,注重傳統文化與現代敘事的結合,多個系列作品表現出一定的IP屬性,如《哈小浪上學記》《少年福爾摩斯》。中國少年兒童新聞出版總社在2024年度上升了57個名次,該社在2024年出版的作品特征表現為強IP驅動,通過多元化主題融合、圖文設計,打造娛樂性與教育性并重的產品線,如“植物大戰僵尸”系列又分化出多個子系列,涵蓋漫畫、科普、歷史等方向,形成“爆笑+知識”的內容矩陣。童書出版機構的表現既反映了全民閱讀背景下少兒出版的市場潛力,也預示著出版業專業化、細分化的未來發展趨勢,其中,注重IP系列開發是一個顯著特征。

    2024年度,共有11839種圖書被海外圖書館收藏,這些圖書來自430家出版機構。通過篩選OCLC海外館藏中文書籍被3家及以上圖書館收藏的數據,最終確定了312家出版機構。本報告對中國大陸出版機構出版的中文圖書的館藏量進行了統計,按照每家出版機構作者作品的館藏總量進行計算,并選取各出版機構館藏量最高的作家,總結得出“世界影響力作者”榜單。

    這里面的含義有二:一是歷時14年的中國圖書海外館藏影響力研究報告,大體上篩選出了近50萬種圖書,這些絕大部分都被海外圖書館聲明是永久收藏的圖書。這意味著只要圖書館存在,這些圖書就會存在;只要人類文明存在,這些圖書就會被代代相傳下去。每一本書都具有文化價值,這些圖書如同建造高樓大廈的一磚一瓦,共同構建起了人類文明的輝煌殿堂。“永久收藏”,對于深受“立言不朽”中華文化影響的中國大陸作者而言,具有不同尋常的意義與價值。中國數千年歷史上,有無數先賢、哲人、智者,有的人視金錢如糞土,用一生的精力撰寫了一部曠世之作;有的人憤而著書,殘而著書,通過撰寫圖書使自己名垂史冊,類似例子不勝枚舉。圖書在中國人的心目中具有崇高地位,已經與人生目標、生命價值的實現緊密聯系在一起。因此,我們有理由向這些撰寫了具有世界影響力作品的作者致敬。

    二是在中國出版業激烈變革的數字化時代,特別是AI時代來臨,中國出版人要堅信,任何數字化傳播、生產技術的出現,都不會改變圖書出版,這個以人的思想、精神創造為核心本質的古老行業的本質。刻在竹簡上、抄寫在絹帛上的《老子》《論語》,與印在紙張上、通過手機閱讀的《老子》《論語》沒有什么不同。不同的知識載體,不能改變人的思想、情感以及價值,人永遠是圖書出版的核心。盡管AI等人工智能可以寫詩歌、可以創作、可以繪畫,甚至可以寫出手冊、指南這樣規制化的圖書,但是永遠不能夠取代人類的情感表達、思想價值判斷。為了彰顯作者、出版者不可替代的價值,我們從今年開始發布入藏海外圖書館的作者榜單,希望鼓勵更多的出版社出版好書,好書的標準不僅僅是指銷售了多少碼洋,而是要對人類思想精神生活有益,“世界影響力作者”榜單就具有這樣的性質。

    系列圖書作者、文學類圖書作者以及學術類圖書作者等名列前茅。其中,位居榜首的是我國臺灣漫畫團隊笑江南,其作品以生動有趣著稱,尤其是“植物大戰僵尸”系列在市場上廣受好評。此外,笑江南還榮獲中國文化藝術政府獎首屆動漫獎、國家精品動漫工程項目獎等殊榮。莫言、余華、麥家、遲子建、格非等作家則代表了中國當代文學的中堅力量,他們的作品不僅在國內受到廣泛關注,也在國際文學舞臺上具有一定的影響力。江蘇鳳凰科學技術出版社的“生活新實用編輯部”團隊專注于生活健康科普讀物,其出版物涵蓋飲食、養生、育兒、家居等多個領域,內容圖文并茂、步驟詳盡,兼具實用性和可操作性。從表3的數據還可以看到,童書作家(團隊)在榜單中占據了相當大的比例。這一現象表明,中國童書在國際圖書市場已經具備了一定的競爭力和影響力,然而,要注意的是,隨著社會的發展和讀者需求的不斷變化,童書創作面臨著更高的要求。

    數字出版物海外館藏數量略有上升

    融合出版亟待加速推進

    2024年度中國大陸430家出版機構進入海外圖書館系統永久收藏的11839種圖書中,有477種是數字出版物(電子書、互聯網在線出版物),約占總數的4%。相比2023年度,2024年度進入海外圖書館系統永久收藏的數字出版物雖然增加了115種,但對比2022年度的637種則減少了160種,這種數量的起伏不定,反映出中國出版的數字化水平仍處于發展階段。

    通過表4可以發現,共有42家出版機構的數字出版物進入海外館藏,2024年度中國出版機構(不含港澳臺)數字出版物海外館藏數量排行榜前10位的出版社仍主要是大型的專業性出版社。中華書局排名第一,與上一年度相同。中華書局一如既往地關注數字出版,2024年度以104種進入海外館藏,比第二名多23種。縱觀中華書局進入館藏的圖書,其主題豐富,涵蓋歷史、文學、哲學、藝術等多個學科領域,大部分書籍具有較強的學術研究性,如《美華書館:檔案如是說》《殷墟甲骨歲祭研究》《南宋館閣與文學研究》等,中華書局的作者群體在學術界具有很強的影響力,如傅璇琮、閻崇年、啟功等,這些都體現出中華書局在學術研究出版領域的深厚底蘊和獨特眼光。

    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以81種圖書居于第二位,從該社2024年度數字出版物海外館藏數據來看,可以總結出其出版特點為注重教育實踐、學術研究,同時,出版品類覆蓋了歷史、經濟、軍事等多領域,注重檔案整理與專題研究。其出版的《宋詩選》一書(數字出版物版)被17家圖書館收藏,該書收錄宋詩67篇,按感情分為豪壯、悲憤、憂思、沉痛、沉思等20類,每篇結合注釋、鑒賞及詩學文獻拓展,是了解宋代詩詞的大眾讀物。青島出版社2024年度入藏的數字出版物,主要分為兩大類,一是兒童類圖書,如“故事奇想樹”系列(《桃花源大考驗》《妖精老屋》等),二是歷史與文化類圖書,如《中國通史少年版》《時光里的中國故事》,另外還有少量的文學作品,如《梁曉聲短篇集》。此外,重慶大學出版社、上海書畫出版社、廣陵書社都是2024年度新進入前10強的出版機構。

    2024年度中國大陸出版機構數字出版物海外館藏品種排行榜表明了當前中國數字出版在國際市場中的發展態勢。從出版主體來看,躋身排行榜前10位的出版機構大多為隸屬于國家級或省部級單位的專業出版機構,其出版品類主要集中在古籍、文史、社科等領域。盡管數字出版物的海外館藏品種數較上一年度略有增加,但近年來這一指標總體上仍呈現下降趨勢。這一現象反映出當前中國出版機構的融合出版進程仍處于波動不定的轉型階段。例如,位居榜首的中華書局,盡管持續關注數字出版,但其2024年度的數字出版物入藏數量相較于上一年度減少了32種。越來越多的出版機構已認識到數字出版和數字化轉型的重要性,并積極投身于這一浪潮中,但整體發展仍面臨挑戰。

    從數字出版物的內容來看,2024年度海外館藏收錄品種較多的主要為體量較大、價格較高的古籍類和文獻匯編類。在融合出版的新興業態下,中國歷史古籍文獻出版的數字化和教育出版的數字化受到海外機構用戶的青睞。古籍作為歷史文獻的原始載體,是研究文明發展的一手資料。這類資源往往涵蓋數十年甚至數百年的歷史資料,具有顯著的文化遺產屬性。而出版社將其轉化成數字出版物之后,又延長了其學術生命周期。因此,古籍與文獻匯編類數字出版物憑借其學術獨特性、文化價值及長期使用效益,成為海外館藏的重點收錄對象。

    隨著數字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全球出版業的數字化轉型浪潮日益加劇。數字出版物形式種類多樣,將圖書內容與新興技術相結合,進一步凸顯了大眾出版與教育、科技、醫藥、古籍等專業出版在產品形式、市場回報等方面的差異。大眾出版仍以傳統圖書為主要產品形式,而海外圖書館則是數字信息技術時代下專業出版內容的主要用戶群體。

    因此,中國出版機構應不斷創新,推出更多的中國主題性數據庫、高質量在線出版物以及基于大數據的知識服務大模型等新型出版物,以適應時代變化,滿足全球讀者的需求,進一步推動中國數字出版物進入國際市場。隨著海外圖書館圖書資料數字化普及,海量存儲、搜索便捷的數字圖書館資源煥發出強大的生命力。在中國出版業融合出版的發展背景下,中國出版機構應優化數字出版物供給,研發融合出版產品,培育融合出版人才,構建融合出版機制,推動更多的中國數字出版物進入海外市場。

    中國當代文學

    在國際圖書市場穩定發力

    自2000年以來,中國當代文學類圖書一直是海外圖書館重點收藏的品種。與往年相同,本報告將收藏該類圖書的圖書館數量達到30家作為最低評選標準,據此評選出2024年度海外館藏影響力最大的中文圖書榜單。

    2024年度中國圖書(中文)海外館藏數量在30家以上的圖書有6種,比上年度減少了3種。通過表5可見,上榜的6種書主要為文藝類出版機構出版的文學作品。其中,湖南文藝出版社、花城出版社、江蘇鳳凰文藝出版社、上海三聯書店、譯林出版社、人民文學出版社分別有1種圖書上榜,譯林出版社與人民文學出版社均以31家的館藏數量并列第5名。

    位于榜首的是湖南文藝出版社出版的《食南之徒》,該書傳承了《兩京十五日》《長安的荔枝》等歷史小說以小見大的寫作手法,以美食為切入口,以西漢時期南越國的政治斗爭與美食文化為雙線來展開敘事。該書作者馬伯庸曾獲得人民文學獎、朱自清散文獎、茅盾新人獎等諸多獎項,創作的歷史小說情節動人,一波三折。馬伯庸的作品已連續兩年入選海外館藏數量30家以上排行榜,2023年度的入選作品為《太白金星有點煩》,該書在圖書市場廣受歡迎,截至2025年4月底,開卷監測銷售近72萬冊。

    花城出版社出版的麥家作品《人間信》位于第二名,該書是麥家自《人生海海》之后暌違5年的又一長篇小說,自2024年出版以來便備受矚目。與以往諜戰懸疑不同,《人間信》繼承了被稱為麥家“轉型之作”的《人生海海》中立足小人物的敘事手法,以“我”的第一視角展開,講述了一家四代人的故事,刻畫出母親、父親、奶奶、小妹等一系列鮮活的人物群像,以“我”和父親的糾葛為主軸,探索了作家的內心,正如麥家的自述:“如果說《人生海海》講的是天下事,《人間信》就是向我內心深處攀升、鉆研,寫進了我的內心深處。”

    由江蘇鳳凰文藝出版社出版的《十八歲出門遠行》排名第三位,該書是余華的成名作,1989年由作家出版社出版,此后由明天出版社再版,2024年版收錄了《十八歲出門遠行》《鮮血梅花》《往事與刑罰》《此文獻給少女楊柳》等10個短篇小說,全面呈現了余華早期先鋒文學風貌,其內容“常讀常新”,尤其契合當代青年精神困境。

    排行榜第四名的《貓魚》則是由演員、電影人陳沖創作的自傳性散文集,不僅追溯了其四代知識分子家族史,也在文中披露了《末代皇帝》《太陽照常升起》等電影的幕后故事,被學者認為“既是個體生命史,又是時代大記錄”。該書以“貓魚”喻指渺小卻堅韌的生命力,以及記憶的消逝與復活,文字書寫細膩克制,受到一眾讀者的追捧。

    同列第五位的是中國當代文學界地位舉足輕重的兩位作家格非的《登春臺》和遲子建的《東北故事集》。《登春臺》是譯林出版社于2024年出版的長篇小說,以改革開放40年為背景,通過4位主人公的命運交織與精神探索,展現了現代社會中個體與世界的復雜關聯性,作品融合了現實主義的細膩描摹與哲學思辨的深度。遲子建的《東北故事集》由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以三個中短篇鉤沉東北歷史,分別講述了清末黑龍江畔的海蘭泡慘案(《喝湯的聲音》)、宋徽宗幽囚五國頭城的歲月(《白釉黑花罐與碑橋》)、晚清羅振玉甲骨散佚事件(《碾壓甲骨的車輪》),將歷史與現實、虛構與真實串聯起來。

    綜上所述,2024年度海外館藏數量超過30家的6種圖書仍以中國當代文學為主。盡管與上一年度相比館藏數量有所下降,但中國當代文學依然是中國中文圖書在海外最具傳播影響力的類別,中國當代文學不僅是中國文化“走出去”的重要載體,更是海外讀者了解當代中國的重要窗口。因此,在守住這塊“陣地”的同時,更要加強國際傳播的力度和效能,使更多優秀的中國圖書觸達世界各地的讀者。

    提升中國出版國際化水平的關鍵路徑

    打造精品與激發地方活力

    根據對中國大陸近600家出版機構2024年1月~12月出版的英文圖書品種館藏數據監測發現,2024年度中國大陸出版機構英文圖書出版及海外館藏品種涉及108家中國出版機構(與上一年度相比增加了6家),合計出版了505種英文圖書,而進入世界圖書館系統永久收藏的品種為28種。

    通過表6、表7可以發現,中國出版機構2024年度英文出版情況與往年相比,品種數量增加明顯,但海外圖書館永久收藏品種數大幅下滑,這反映出中國出版機構的英文出版物在質量和吸引力上仍有待提升。表6數據則表明,雖然一些大城市如上海、澳門、武漢等地的出版機構在英文出版方面表現突出,但仍有大量城市的出版機構未能進入世界圖書館系統,這表明中國出版機構的國際影響力存在地域不平衡的問題。因此,中國出版機構(不含港澳臺)仍需提升國際出版能力。對此,本報告特別提出兩點建議。

    第一,中國出版機構在英文出版中應強化精品意識,打造高質量出版物。出版機構需立足國際視野,深入研究海外讀者需求與學術前沿動態,優化選題策劃,避免同質化、低水平重復出版。根據歷年數據,入藏品種為文史、政治、經濟管理、教育類的英文品種出版物更容易得到海外圖書館機構的青睞。2024年度位于榜首的外文出版社出版的4種英文圖書:《習近平著作選讀》(Selected readings from the works of Xi Jinping)、《全球發展報告》(Global development report)、《中國發展報告》(China development report)、《艾克敦譯中國戲曲選》(Popular Chinese plays)均為容易受到海外圖書館歡迎的品類。但是,在出版精品的同時,若缺乏有效的推廣和發行渠道,海外圖書館和讀者仍難以接觸到中國出版的英文書籍。因此,中國的出版機構應加強與全球知名學術數據庫(如Springer、Elsevier、JSTOR)的合作,推動優質出版物進入國際主流學術檢索系統。

    第二,鼓勵和支持更多的地方出版機構參與國際出版競爭,推動中國出版的整體國際化水平提升。2024年度英文圖書品種出版地署名中國城市的數量較2023年度增加了1個,中國有22個城市出版英文圖書,出版品種共計3116種,較2023年度增加了542種。2024年度英文圖書品種出版地署名城市中,香港、臺北、澳門出版英文圖書共計1993種,約占中國所有城市出版英文圖書總量的64%,香港書籍市場面向國際,許多國際出版機構的分支機構設立在香港,這使得香港每年能出版豐富的英文圖書品種。在排行榜前5名中,內地城市只有北京和上海,其中北京英文圖書出版705種,僅次于香港。2024年度較上一年度英文圖書品種出版地署名城市排名差異較小,但英文圖書品種數較上年度均有增加。同時也應看到如武漢、南京、廣州、杭州、西安等大城市發力不足,各地政府應出臺更多針對性的政策,支持地方出版機構“走出去”。地方出版機構也要抓住機遇,提升內容質量和國際化表達,立足于本地風土,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英文出版物,例如,武漢作為中國中部地區的文化中心,可以依托其豐富的歷史文化資源,開發關于楚文化、長江文明等方面的英文圖書。南京則可以圍繞其古都身份,推出關于明清歷史、江南園林等主題的英文出版物,吸引海外讀者對中國傳統文化的興趣,以此來推動中國出版的整體國際化水平邁上新臺階。

    中國出版國際化現狀、挑戰與“三跨”戰略

    基于全球圖書館14年縱向研究

    綜上所述,本報告通過OCLC、CINII等全球圖書館系統的檢索發現,中國出版機構傳統紙質圖書館藏數量近幾年來呈減少趨勢,而數字出版物的入藏品種數量相較上一年度呈現小幅增長趨勢,整體國際化水平仍面臨諸多挑戰。海外圖書館正加速采購電子書、數字資源,但中國出版機構在數字出版領域的全球布局仍較為滯后。中國當代文學雖已成為國際圖書市場的“文化名片”,但如何進一步提升中國當代文學和中國圖書的國際影響力仍值得思考。通過世界圖書館系統收藏的中國出版機構出版的英文圖書品種以及中國出版地城市排名來看,中國出版機構在英文圖書出版領域發力不足。而海外圖書館作為中國出版產品最大的機構用戶市場,其需求正在迅速轉變,中國圖書在海外的影響力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間。

    基于14年的縱向觀察與研究,本報告得出以下判斷:一是中國出版已經身在數字化的革命時代之中,這種數字化技術、AI模型與出版這一古老行業的結合,意味著不同出版類型的分野會更加突出。比如文學出版、童書出版,仍然會以單本圖書的知識形態長久存在,而且愈加強調作者、出版者的原創性,即突出人的價值在出版行業中第一驅動力的性質。只有AI等人工智能無法創作的文學作品、學術專著,才是真正的曠世之作。我們鼓勵更多的出版社出版這種“永垂不朽”的圖書。二是對于教育出版、科學出版、醫藥出版而言,中國出版機構明顯落后于各大跨國出版集團。迄今為止,除了少數幾個中文期刊數據庫之外,由中國大陸出版機構出版的中文主題數據庫,仍在起步過程中,還未廣泛進入海外高校、研究機構、圖書館的采購名單之中。因此,中國出版機構應緊跟時代步伐,在數字出版領域加大投入和資源整合力度,推動出版業與數字技術深度融合,以適應海外讀者日益增長的數字化閱讀需求。

    正如本研究報告以往呼吁的,“三跨”是加強中國大陸出版機構對外傳播能力建設的有效途徑,一是要著力提升跨文化、跨語種的出版能力。中國出版機構的圖書、期刊、數字化產品不僅要滿足中文本土讀者的需要,還要被不同國家、民族和文化地區的人們接受和喜愛。二是擴大跨地域、跨國別的市場占有率。跨地域、跨國別的出版市場,意味著未來中國出版機構不再以中國大陸為單一市場,還要面對世界不同國家、地區的讀者需求,在出版對象國有針對性地開展出版活動。一個國家出版的文化產品是否能夠占有跨地域、跨國別的市場,在多大程度上占有,是判斷這個國家是否為出版大國的核心指標。三是匯聚世界化、多元化的出版人才。所謂世界化、跨文化的出版人才,意味著未來中國出版企業不僅僅以中國員工為主,還要大量具有不同文化背景、不同宗教信仰以及來自不同國家和地區的編輯、出版和發行人才。“三跨”是中國出版國際化水平的標志,也是要一以貫之進行奮斗和努力的目標。

    99热这里只有精品免费播放| 日韩精品中文字幕视频一区| 亚洲AV无码乱码精品国产| 久久99精品久久久久婷婷| 亚洲AV永久无码精品一区二区国产 | 动漫精品第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国产精品一国产精品金尊| jizz国产精品网站| 国产免费久久精品99re丫y| 久久亚洲国产精品一区二区| 一区二区三区精品视频| 98精品国产综合久久| 国产成人vr精品a视频| 国产精品福利在线观看免费不卡 |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精品视频| 伊人精品久久久大香线蕉99 | 精品无人区无码乱码毛片国产| 精品人妻无码一区二区色欲产成人| 久久国产精品最新一区| 久久精品国产99久久香蕉| 国产精品嫩草影院在线播放|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免费| 久久精品国产99精品国产2021| www好男人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视频一区国模私拍| 精品久久人妻av中文字幕| 色妞ww精品视频7777| 亚洲精品无码乱码成人 | 精品亚洲成A人无码成A在线观看| 国产产无码乱码精品久久鸭| 在线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成人精品无人区一区| 精品久久久无码中字| 亚洲精品无码av中文字幕| 精品国产无限资源免费观看| 99热热久久这里只有精品166| 久久成人精品视频| 亚洲综合av永久无码精品一区二区 | 狠狠色丁香婷婷综合精品视频| 91精品国产9l久久久久| 国产偷国产偷高清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