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wsmey"></ul>
  • 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會主管

    奚密:徐志摩和中國的浪漫主義 ——《新編中國現代文學史》選登
    來源:《現代中國文化與文學》 | 奚密  2020年05月19日06:44

    2017年5月, 哈佛大學東亞系講座教授、著名漢學家王德威主編的《新編中國現代文學史》(A New Literary History of Modern China)在哈佛大學出版社推出,該書由美、亞、歐三大洲的一百多位學者歷時五年編撰而成,敘述了從1635年至2066年的“中國現代文學”,全書由161篇短小精悍的文字所組成,別具一格,引人注目。本文是該書中的篇章之一。

    1924年4月12日,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羅賓德拉納特?泰戈爾(Rabindranath Tagore,1861—1941)蒞臨上海,開啟為期兩周的中國之行,此行是應著名文化人梁啟超(1873—1929)創辦的講學社之邀來訪。梁啟超派了得意門生徐志摩(1897—1931)——兩年前剛從英國留學歸來剛嶄露頭角的年輕詩人——擔任泰戈爾的翻譯和向導。在那張中國現代文學史上最具標志性的照片中,這位白發蒼蒼的孟加拉詩哲居中,他左邊是溫文儒雅的徐志摩,右邊是迷人的女詩人林徽因(1904—1955)。徐志摩等人于1923年創立的文學社團,使用的名稱正是泰戈爾1913年出版的散文詩選集之名《新月》(The Crescent Moon)。

    徐志摩無疑是中國現代詩歌史上最著名的詩人,他的名字不僅在學術界和詩歌讀者群中如雷貫耳,在華文世界也廣為人知。雖然他早已聞名全國,但詩創作開始的時間相對較晚,1920年他二十三歲,從紐約移居倫敦后才開始。浸淫于英國文學及與英國文化人的友誼,激發了他寫詩的欲望,并形塑其文學品味與風格。

    徐志摩在書信里提及閱讀弗吉尼亞?吳爾芙(Virginia Woolf,1882—1941)和詹姆斯?喬伊斯(James Joyce,1882—1941)的作品,由此可知他熟悉1920年代的盛期現代主義(high modernism)。然而,出于天性和美學選擇,他對浪漫主義更感興趣,此后遂成為中國最重要的浪漫主義者。他的創作生涯從1920年至1931年,盡管短暫卻藉由引入這一新的美學范式,進而改變了現代中國詩歌的路徑。

    1917年,當時正留學美國的胡適呼吁革新令人窒息的、頹敗的中國詩歌傳統,徐志摩受此影響對現代詩產生興趣。胡適主張拋棄文言,轉而用現代白話寫作新詩——因此,現代中國詩歌也被稱為“白話詩”(vernacular poetry)。胡適和其他新詩先驅拋卻了古典詩歌的固定形式和韻律,實驗性地采用自由詩和其他從西方引進的詩歌形式。他們也不再運用中國古典詩歌中慣用的意象和熟悉的母題,轉而提出“詩的經驗主義”(poetic empiricism)概念,將詩歌創作建立在個人經驗而非文學常規的基礎上。一如他的詩作《夢與詩》所寫:“你不能做我的詩,正如我不能做你的夢”。

    在開明知識分子的支持下,特別是北京大學,現代詩歌一片繁榮,但其嚴重缺點在于,甫獲自由的詩歌以及詩人強調詩歌的淺顯易懂,導致中國早期現代詩充斥著膚淺的傾訴或散文化現象。基于對此情況的回應,徐志摩和新月社的同仁,尤其是聞一多(1899—1946)和朱湘(1904—1933),為現代詩歌引入了一種新的結構感。在徐志摩看來,結構對詩歌而言至關重要;通過詩節形式(stanzaic form)和聲音模式,意義才得以彰顯。

    徐志摩寫于1925年的著名詩作《偶然》,就是最佳范例。

    我是天空里的一片云,

    偶爾投影在你的波心——

    你不必訝異,

    更無須歡喜——

    在轉瞬間消滅了蹤影。

    你我相逢在黑夜的海上,

    你有你的我有我的方向;

    你記得也好,

    最好你忘掉,

    在這交會時互放的光亮!

    第一小節的音節模式是9—9—5—5—9,第二小節則是10—10—5—5—10,整首詩的形式寓變化于嚴整之中,以平行的形式響應了不幸的戀人這一主題。兩者永不相遇,除了短短的瞬間——短暫得如浮云在水中的倒影,或黑夜里兩艘擦肩而過的船。尾韻加強了詩的情感力量。

    有別于許多早期現代中國詩,《偶然》的詩歌語言令人稱道,它沒有中國古典詩的痕跡,措辭和節奏具有令人耳目一新的現代感。此詩朗誦聽來自然、真摯、悅耳。最后,詩歌處理的是愛情這一永恒主題,確切地說,是轉瞬即逝的愛情。然而,這首詩所傳達的微妙情感與絕大多數愛情詩不同,顯得別具一格。它沒有表現在惆悵與苦澀中的難以自拔,在表面的淡然(“你記得也好╱最好你忘掉”)背后,是對生活之美的傾情擁抱和對自我超越的頌贊。正因如此,《偶然》深受讀者喜愛,還被譜成流行歌曲。

    實際上,徐志摩至少有17首詩被譜成歌曲,包括《月下待杜鵑不來》(1923)、《為要尋一顆明星》(1923)、《海韻》(1925)、《再別康橋》(1928)、《我不知道風是在哪一個方向吹》(1928)等。《海韻》先是由語言學家趙元任(1892—1982)譜成帶有女高音獨唱的混聲四部合唱作品, 1974年再由莊奴和古月根據徐志摩和趙元任原作改編,由超級巨星鄧麗君(1953—1995)演唱并錄制成唱片。這首詩包含五小節,唱詞對象是喚作 “你”的一位 “女郎”。夜幕降臨,女郎徘徊在海灘上,她不顧敘述者對即將漲潮的警告,拒絕回家且在沙灘上縱情歌舞。詩的末尾,女郎不見蹤影,也許為大海所吞沒。

    《海韻》可以讀作一則寓言,歌舞不羈的女郎是詩人的代表,最終吞沒女郎的大海則象征著無邊無際的自由和想象力。女郎消失于大海并非悲劇,而是隱喻著某種浸禮與體認。作為浪漫主義者,徐志摩信奉一種多層面的詩學。他視愛情為神圣不可侵犯之物,詠唱孩童的純真和自然的靈感,他從不倦于追求精神之自由。《海韻》和其他幾首成熟期的詩,可說是徐志摩藝術成就巔峰之代表作。

    在抗日戰爭(1937—1945)及國共內戰期間,徐志摩的作品因政治動蕩而黯然失色,這是可想而知的。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徐志摩成為不受歡迎的人物,除了作為 “小資產階級頹廢思想”的代表而成為批判的標靶,讀者再也無法接觸他的作品。

    然而,在海峽另一岸徐志摩卻重新流行,原因有二。首先,當時絕大多數五四時期作家,或因其左翼傾向,或因身陷大陸,作品不見容于當時的國民黨政權,徐志摩是少數被認為 “安全”的1949年前的作家。他的詩與散文,為二十世紀五、六十年代的新一代臺灣作家提供了靈感,也為許多詩人提供重要范式。他們模仿徐的詩歌形式、押韻方法和語言的流暢運用。他的散文詩《我所知道的康橋》、《翡冷翠山居閑話》、《自剖》在讀者中廣為傳誦;《我所知道的康橋》還被選入教材。他寫給陸小曼(1903—1965)的書信體日記,以大膽的個人主義色彩和飽滿的情感受到熱烈歡迎。第一則日記即如此開頭:“幸福還不是不可能的,這是我最近的發現”。又說:“我恨的是庸凡,平常,瑣細,俗;我愛個性的表現。”

    “徐志摩熱”經久不衰的另一個原因,是由其詩與散文的棱鏡所折射的富于傳奇色彩的個人生活。他的理想主義、叛逆精神和浪漫主義令一代又一代的讀者著迷。對其同時代人而言,他天生的魅力和討人喜歡的個性具有不可抵抗的魔力。著名作家和翻譯家梁實秋(1903—1987)在《談徐志摩》一文中回憶:“真正一團和氣使四座并歡的是志摩。他有時遲到,舉座奄奄無生氣,他一趕到,像一陣旋風卷來,橫掃四座。又像是一把火炬把每個人的心都點燃……弄得大家都歡喜不置。”1931年12月3日,詩人因飛機失事身亡13天后,他的密友胡適在《追悼志摩》一文中回憶道:

    朋友里缺不了他。他是我們的連索,他是黏著性的,發酵性的。在這七八年中,國內文藝界里起了不少的風波,吵了不少的架,許多很熟的朋友往往弄得不能見面。但我沒有聽見有人怨恨過志摩;誰也不能抵抗志摩的同情心,誰也不能避開他的黏著性。他才是和事的無窮的同情,使我們老,他總是朋友中間的“連索”。他從沒有疑心,他從不會妒忌。

    除了自身魅力,徐志摩富于戲劇性的感情生活也讓他為同時代人所熟知。他追求林徽因不果的經歷,都寫在早期的詩里,而他對陸小曼愛的自白,則無疑成為熱戀中青年男女的至高典范。他的離婚和第二次婚姻不僅震撼文學界,甚至還在全國掀起軒然大波。據當時報導,徐志摩邀請老師梁啟超在自己與陸小曼的婚禮上致賀詞,而梁啟超卻當著全體客人的面斥責他。婚后,為了支撐陸小曼奢華的生活方式,徐志摩不得不四處兼課,緩解財務困窘,間接導致了他的遇難,這個說法也廣為人所接受。但無論外界如何看待他的私生活,徐志摩一心一意依照自己宣稱的理想生活。不管在詩中還是現實,他始終堅信愛情的神圣性,為此寧犧牲一切,包括生命。《為要尋一顆明星》體現的即是這種英雄式的追求,詩中的主人公騎著一匹跛腳的瞎馬,義無反顧地沖入昏黑之夜,破曉時分,瞎馬和騎士都精疲力竭地倒在荒野之中。詩人以朝圣者之姿出發,終點卻成為一名殉道者。

    1970年代后期,中國重新向西方敞開大門,“徐志摩”不僅以戲劇性的姿態回歸,且成為中國最知名的詩人。在1980年代的“文藝復興”和“文化熱”中,學者和一般讀者重新發現徐志摩的詩,并著迷于他豐富多彩的生活。如今,徐志摩已然成為家喻戶曉的名字,一個詩人所能期望的莫過于此。這部分應歸功于1999年以徐志摩生活故事為腳本的電視連續劇《人間四月天》,該劇受到觀眾的熱烈歡迎。

    當然,成名的代價就是人們視其詩作為詩人精采生活的描述,而忽略詩中蘊含的精美藝術特色。例如他的代表作《偶然》和《再別康橋》,尤其是后者結尾處:

    悄悄的我走了,

    正如我悄悄的來;

    我揮一揮衣袖,

    不帶走一片云彩。

    如此呈現了詩歌的優美意象和悅耳語言的作品,以迷魅般的力量吸引讀者,使他們無形間忽略了詩中的深意。中國一些詩人批評徐志摩乃至整個浪漫主義派為感傷、膚淺,這一看法在二十一世紀初期的詩壇引起了一場論爭。這類批評源于對浪漫主義和徐志摩兩者的誤解,并受到文學史進化觀點的加持。正如前文所述,徐志摩與浪漫主義間的密切關系是基于詩人的天性和美學選擇,有其廣泛而深刻之處。對浪漫主義和徐志摩而言,與自然的精神融合,孩童的救贖力量,愛的永恒延續,以及對富創造性的想象力和自由的強調,這些一再出現的主題,其深度遠遠超出了膚淺的抒情或愛情。

    在徐志摩身上,我們看到的不僅僅是一個天賦洋溢的詩人,也是現代詩人的一種新典型:勇于突破舊俗、充滿個人主義精神和創新意識。在徐志摩身上,我們看見的是中國現代詩歌發展的絕佳范例。在徐志摩身上,我們確認了如是信念:現代詩歌將擁有一個光明的未來。

    国产高清在线精品一区二区 | 亚洲国产精品一区二区第一页免 | 97久久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色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制服丝袜精品久久| 国产精品99久久久精品无码| 日本精品αv中文字幕| 亚洲精品中文字幕乱码| 国产精品污WWW在线观看| 四虎影视精品永久免费| 亚洲精品无码成人| 亚洲国产精品VA在线观看麻豆| 亚洲国产精品自产在线播放| 日韩精品专区在线影院重磅| 久久精品天天中文字幕人妻| 国产探花在线精品一区二区| 国产精品成人99久久久久91gav| 国产精品一卡二卡三卡四卡| 亚洲国产精品成人综合久久久| 国产一精品一AV一免费|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久久精品无码| 蜜臀亚洲AV无码精品国产午夜.| 亚洲精品美女在线观看| 精品国产_亚洲人成在线高清| 国产精品夜色视频一级区 | 2021国产精品久久精品| 久久96国产精品| 国产精品原创巨作av女教师| 久久人人超碰精品CAOPOREN| 男女男精品网站免费观看| 精品国产不卡在线电影| 无码人妻精品一区二区蜜桃| 国产成人精品日本亚洲11| 69国产成人综合久久精品91| 久久99精品视免费看| 精品在线免费观看| 国产成人精品三上悠亚久久| 91精品国产福利尤物| 久久久久亚洲精品男人的天堂| 亚洲精品国精品久久99热| 国产主播福利精品一区二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