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曹”的奇異人生與文學創新
曹操像 漢末曹魏時期的曹氏家族,能文者甚眾。
-
李季:大地和人民之子
最初知道李季的名字,是在語文教科書上,里面有長篇敘事詩《王貴與李香香》的節選,讀起來朗朗上口,引人入勝。
-
“千秋太史公”司馬遷
司馬遷像 黃河像一條巨龍,蜿蜒奔流于中原大地。
-
王朝聞:寫新物 拓新境
王朝聞(1909—2004),四川合江人。
-
李劼人:“狐貍型”作家與自然主義
李劼人,這位民國報刊主編,法國自然主義文學譯者,在近百年的時間里,似乎被遺忘了。
-
紀念茅盾先生誕辰125周年專輯
茅盾(1896.7.4—1981.3.27)是我國現代進步文化的先驅者、偉大的革命文學家,現當代文學史上的一座豐碑,也是《文藝報》的創辦者。
-
“放射出光和熱來”——從聞一多到穆旦
聞一多與《死水》 穆旦與《穆旦詩集》 手頭有兩種現代詩歌珍貴版本,一是聞一多《死水》,一是《穆旦詩集》,想到他們是優秀詩人,更是愛國志士,往事歷歷,文氣浩然,堪稱文壇楷模。
-
路遙:堅定地書寫時代
延安大學文匯山,一座極其平常的黃土小山,卻因一個人而擁有了高度。
關鍵詞:  路遙2021-06-18
-
丁玲:與世界文學同行
《莎菲女士的日記》英譯本 《太陽照在桑干河上》德譯本 世界文學當然應該包括世界上存在的所有文學,但文學文本需要通過讀者的閱讀才能成為有生命的“活的文本”,無論怎樣杰出的經典之作,只有進入跨國家跨地區跨語言的閱讀,才能名副其實地成為“世界文學”的一部分。
-
從詠鵝到詠蟬:駱賓王都經歷了什么?
語文課本是我們每個人學習母語、認識文學的第一個橋梁,古詩文是語文教學的重點,在書中我們可以領略到先人們創造的奇崛瑰麗的詩篇,體會到或激昂慷慨或多愁善感的情愫,但囿于課堂教學的要求,以及古往今來的流言、偏見,我們難以全面領略詩詞之美和詩人的行狀。
-
繁華過眼 逝水流年——張岱和他的小品文
對明末清初的文學家來說,生活在那個人生過于戲劇性的時代究竟是一種幸運還是一種不幸呢?盡管歷史是不能假設的,生活在某一個時代是命中注定的事情,決定權在生身父母,但這種假設并非沒有意義,它可以讓我們在一個大的時代背景下身臨現場、非常感性地思考一位作家的命運和創作。
-
屈原:與古老節日相連的偉大詩人
屈原,《離騷》的作者,一個偉大騷人傳統的締造者。
-
鄭振鐸與百年文學遺產工作
內容提要 科學地繼承、整理、研究中國文學遺產的工作,以1920年《文學研究會會章》開宗明義首次提出“整理中國舊文學”為開端的標志,進行至今已逾百年。
關鍵詞:  鄭振鐸2021-06-11
-
志不可奪——鄒韜奮的信仰追求
鄒韜奮 我國著名政論家、出版家、新聞記者鄒韜奮,本名鄒恩潤,1895年生于福建永安。
關鍵詞:  鄒韜奮2021-06-11
-
瞿秋白:將“紅光”引入中國的領路人
瞿秋白 瞿秋白是中國共產黨早期的重要領導人之一,也是中國革命文學事業的重要奠基人之一。
關鍵詞:  瞿秋白2021-06-09
-
王彬彬:魯迅與梁啟超
馮雪峰在《回憶魯迅》中說,魯迅晚年有一個以“四代知識分子”為題材的長篇小說創作計劃。
-
李建軍:論路遙與蘇俄文學
摘要:中國當代文學是在蘇俄文學的影響下發展起來的。
-
蕭紅小說的“低徊趣味”
編者按:反映小城人生的小城小說是不同地域的具體小城之文學呈現,也是中華民族生活與文化的生動記錄。
-
陳望道:古今中外法,學術中國化
陳望道(1891—1977),浙江義烏人。
-
日記中的朱自清:謙謙君子卑自以牧
原標題:謙謙君子卑自以牧——日記中所見朱自清先生的自省精神 朱自清先生是“五四”以來最為知名的學人之一,其《背影》《荷塘月色》等散文一直是中小學語文課本的保留篇目,影響了無數的青少年;他任教于清華大學達23年之久,擔任過中文系主任、圖書館館長等職,為老清華的發展作出過重要貢獻。
關鍵詞:  朱自清2021-0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