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慶西:在文學現場——紀念程德培兄
又沉浸在哀樂中,那天送別會上,見到許多熟悉的面孔。
2023-12-19
-
尹漢胤:赤子情
1937年冬,日寇侵占蘇州后,由太湖乘快艇開始進犯宜興。
2023-12-19
-
高士塋地青長在——梁啟超墓園探訪記
“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強則國強”,梁啟超的《少年中國說》至今仍是無數學子表達自強心聲之時的首選佳作。
2023-12-19
-
林語堂的西南聯大之行意外惹爭議
在抗日戰爭中,大家對于物質文明更重要,還是精神文明更重要這一時代命題,有著與今天并不一致的看法。
2023-12-19
-
鄭杭生先生的家國情懷
鄭杭生先生弘社會學之道,致社會良性運行之善,寄身翰墨,孜孜以求,為文章經國之大業,勤勉一生。
2023-12-18
-
“秋瑾”很小,“二十世紀中國”很大
1908年2月25日,生前的弟子、好友在杭州鳳林寺為秋瑾開追悼大會。
2023-12-18
-
回憶少年時的鄰居:黃藥眠伯伯
今年是中國著名美學家、文藝理論家、作家黃藥眠先生的120周年誕辰。
2023-12-18
-
“十七年”杜甫研究與杜甫主題小說創作的互文性考察
中國文學自現代以來,杜甫就是極具當下性意義的作家。
2023-12-15
-
作為“一代人”和成為“一個人”
上篇 趙園老師是文革后第一屆研究生,這批研究者后來被稱為“第三代學人”[1]。
2023-12-15
-
謝其章:讀《圍城》隨感
1990年開播的《圍城》電視劇,從電視看到電腦看到手機我看了不止幾十遍,經典臺詞滾瓜爛熟。
2023-12-15
-
黃家宜和蔣仁宇——《小團圓》里的表姐和表姐夫
張愛玲1977年12月3日寫信給宋淇鄺文美,提到有個故事,但“目前不預備寫”: 這人發現他絕色的太太嫁他完全是因為他是前教育部長蔣夢麟的兒子——她本來對介紹的對象很滿意,但是因為想激起強烈的感情,故意去挑逗妹妹的對象使他妒忌——不料弄假成真,姊妹對調——向她報復,留在大陸。
2023-12-15
-
一位老編輯的“天鵝之歌”
戴文葆先生(1922—2008)是我國當代著名的編輯家、出版家,編輯學研究的先行者,曾任人民出版社三聯編輯部副主任,榮獲首屆“韜奮出版獎”,獲選“新中國60年百名優秀出版人物”。
2023-12-15
-
楊志:靦腆的“門徒”
徐梵澄(一九〇九至二〇〇〇)是現代學術史的傳奇人物,特別是,他長居南印度阿羅頻多修道院(Sri Aurobindo Ashram)二十七年,譯出一批印度經典,被譽為“當代玄奘”。
2023-12-15
-
邢小利:讀柳青寫的檢討和檢查
作家柳青也寫過檢討和檢查。
2023-12-14
-
匡互生古道熱腸
1922年,匡互生到上海中國公學任教,1925年春,創辦立達中學。
2023-12-14
-
郭小川探索新詩體
著名詩人郭小川非常注重詩歌藝術形式的探索,被文藝界譽為“革新能手”。
2023-12-14
-
徐家匯藏書樓見證近代文化交流
十余年前,筆者在日本留學攻讀博士學位,從研究日本文學與中國關系的導師大橋毅彥教授口中初聞徐家匯藏書樓,從此開啟了與這里的多年情緣。
2023-12-14
-
“東方福爾摩斯”的案件內外
今年是中國現代偵探小說家程小青誕辰130周年。
2023-12-13
-
“一書未讀完,不換第二書”
吳宓(1894—1978年):字雨僧(亦作雨生),陜西涇陽人。
2023-12-13
-
李學勤先生勤學二三事
李學勤先生一生最喜歡的事情就是讀書,最不喜歡的是浪費時間。
2023-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