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吳言:給莫言先生挑點兒刺
首先必須申明,對于莫言歸來,我是站在列隊鼓掌的隊伍中的,可以說是翹首以盼的一員。
2018-06-10
-
把寫作視為一種基本能力
期待寫作能回到清晰表達,回到忠實溝通,期待寫作反過來倒逼閱讀與思考,成為當代文化真正的建設力量 一門尚處于規(guī)劃中的寫作課,成為清華大學今年最讓人矚目的課程之一:據悉,清華大學將在2018級新生中開設“寫作與溝通”必修課,并計劃到2020年覆蓋所有本科生。
2018-06-08
-
蘇童:冒犯與包容的文學
文學必須具備包容性,這是毫無疑問的。
2018-06-07
-
周思明:對文學批評的反思
01 在文學批評的眾聲喧嘩中,出現了一對彼此矛盾、相生相克的聲音:人們把文學出現亂象歸咎于批評的不盡責,把文學批評搞成了文學表揚;但如果有批評者下定決心去搞不講情面的真正的批評,馬上便有作家、媒體人按捺不住跳將出來,將一盆盆冷水甚至臟水潑向批評者,并扣以“酷評”、“棍子”、“帽子”之類的罪名,搞得批評家們左右為難! 批評的尷尬與迷茫突出地表現在,現在的文壇庶幾陷入一個共同的誤區(qū),人們總覺得作家無罪,是為人類文明做貢獻的;而批評家則是帶著原罪,應該受罰的,什么依附于作家的寄生者、附庸者啦等等,批評家就像魯迅筆下的趙莊人看阿Q,橫豎不順眼,覺得他不配姓趙,應該逐出文壇另謀生路。
2018-06-05
-
不是簡單疊加,而是“化學反應”
通過引入“地理”概念推動新詩研究,是近年來詩歌界不時涌現的話題。
2018-06-05
-
城市與文學的韻味
文學不會創(chuàng)建一座城市,一座城市也不會因為文學而存在。
2018-06-04
-
為什么我們看不見他們:為一種青年寫作辯護
不完整的文學地圖 近年來我主持復旦中文系“望道”讀書班(現當代專業(yè)),十多位本科生參與,每半個月組織一次討論會。
2018-06-04
-
張檸:小說與結構
敘事結構有兩個層面的意思,第一個層面的意思叫布局結構,第二個層面的意思叫做總體結構。
2018-06-04
-
王家新:“上海的街”與“北京的街”
對我們生活或訪問的城市是否有獨到的感知和藝術發(fā)現,這是判斷一個詩人的標準。
2018-06-03
-
城市與文學的韻味
文學不會創(chuàng)建一座城市,一座城市也不會因為文學而存在。
2018-06-03
-
短篇的力量
我得說,最初面對一堆雜亂的被遮蓋住作者名字的參評稿時,我并沒有過多的期待。
2018-06-03
-
寧肯:二十三個問題
一個平時就關注現實思考現實的作家,寫作時不必強調關注現實,現實就在其骨子里,想象的飛翔中。
2018-06-01
-
王文革:詩出平常
我們生活在一個平常的世界。
2018-06-01
-
王鼎鈞:文學作品的境界
王國維先生在他的《人間詞話》里頭說:“詞以境界為最上,有境界則自成高格,自有名句。
2018-05-31
-
散文創(chuàng)作依舊要背靠中國傳統(tǒng)文學理論
在我看來,中國散文創(chuàng)作的來源依舊也一直是中國傳統(tǒng)文學理論。
2018-05-30
-
謝有順:“要以身體為準繩”
? 一 ? 文學是生命敘事,也是靈魂的敘事,但在論到“靈魂”之前,似乎有必要先辨析“身體”一詞。
2018-05-29
-
文學的“基層”
“基層”,應該是一個現代社會才有的社會學概念,是社會組織處于底部的部分。
2018-05-28
-
構建文學高峰離不開廣大讀者
文學作為文化的一種樣式,與廣大人民群眾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
2018-05-28
-
劉躍進:充分理解文學史研究的復雜性
“早期文本的生成與傳播”,是一個有意思的話題。
2018-05-25
-
非虛構:一場重建文學與現實關聯的寫作實踐
黃燈 文學和現實的關聯,并非一個可以從抽象層面談論,就立即能獲得一勞永逸答案的問題,它需要作家和批評家,面對已有的文學實踐,去共同梳理很多基本的問題,去直接面對現實的難題發(fā)言,更需要新一代的作家和批評家,恢復一種大的關懷和格局,開闊視野,在專業(yè)表達以外,敢于對現實做出自己的判斷和回應,敢于亮明自己的立場和態(tài)度,能夠重新激活文字的活力。
2018-05-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