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張器友:創造和生成時代的新美大美
要認識20世紀的中國新詩,必須正確認識20世紀中國的歷史,以及新詩運動與這段歷史的關系。
2018-04-23
-
李躍力:對“現實”的規避與放逐
一、經驗“現實”與觀念“現實” 1927年席卷全國的大革命為中國現代文壇提供了一份現實的“革命”經驗,在此之前,絕大多數作家從未親眼目睹過“革命”的“廬山真面目”。
2018-04-20
-
黃文倩:“非虛構”的深度如何可能
一 “非虛構”(Nonfiction),是晚近兩岸文學甚至世界文學的新興關注對象與發展“類型”,2015年,白俄羅斯紀實文學家斯維拉娜·亞歷塞維奇榮獲諾貝爾文學獎,亦強化了“非虛構”寫作的重要性。
2018-04-20
-
謝有順:敘事也是一種權力
? 一 ? 先鋒小說創造了一個小小的敘事奇跡。
2018-04-20
-
盧冶:大與小,以及“微物之神”
“一花一世界,一樹一菩提,雙手握無限,剎那是永恒”,這大概是人人耳熟能詳的“佛系”詩歌了。
2018-04-18
-
梁鴻鷹:“精心準備”的閱讀
在世界讀書日到來之際,我再度想起法國哲學家笛卡爾說過的一段話。
2018-04-18
-
開辟小小說輝煌的前景
我很高興能擔任這一屆小小說金麻雀獎評委并參加頒獎儀式,向各位獲獎作家表示衷心的祝賀,也向長期堅持小小說創作和組織工作的同仁們致以真摯的敬意! 近來,我參加每次文學活動,都覺得身邊空了一個位置,就是雷達先生的位置。
2018-04-17
-
為數字化時代的文學“把脈”
進入21世紀以來,日新月異的數字化影響著人類生活的方方面面,在給我們帶來方便的同時,也挑戰了傳統的生產和生存方式。
2018-04-17
-
尋找遠去的先鋒精神
有這樣一類小說,比如塞林格的《九故事》 、胡安·魯爾福的《佩德羅·巴拉莫》以及卡夫卡的《城堡》等,它們總是處于不斷的暗示之中,將所有的想象交由讀者,讓讀者跟隨敘述不斷去想象。
2018-04-16
-
謝有順:現實的真實之外,還有語言的真實
? 一 ? 《棋王》是知青作家寫作時期的意外收獲。
2018-04-16
-
新現實中的“量子文學”
我們在進入一個卡爾·波普爾所預言的開放社會,“一個蜂巢似的有機體”。
2018-04-16
-
張旭東:重讀魯迅與中國文學批評的反思
今天的題目是命題作文,但正好和我現在做的研究有關系。
2018-04-12
-
何平:自我奴役的文學批評能否“文體”?
文學批評文體,是一個文體學的專門問題,其基本前提是承認文學批評是獨立的文體,然后才有所謂的文體問題。
2018-04-11
-
張莉:關于文學批評的隨想
關于同時代批評 作為現實中的作家,蕭紅早逝非常不幸,但作為文學史上的作家,她終究也算是幸運。
2018-04-11
-
張定浩:什么是批評,何謂文體
1 什么是批評?一種深入人心且廣為流布的觀點,認為批評就是“好處說好,壞處說壞”,據說來自魯迅。
2018-04-11
-
王晴飛:批評文體的內在形式
談批評文體而說到所謂的“內在形式”,意在表明文體并不只是盛載批評意見的容器,而正是批評自身。
2018-04-11
-
何同彬:直言、逃兵與批評的“異時代”性
1 尼采旗幟鮮明地反對瓦格納的時候,表達過這樣的憂慮:“音樂中演員地位的上升:一個重大的事件,這不僅讓我思考,而且讓我害怕。
2018-04-11
-
文學史觀、古典資源與批評的文體問題
在當下語境中作文學批評文體的反思,往往與對“學院批評”或與之相應之論說體(學報體)的“不滿”密切相關。
2018-04-11
-
顏煉軍:探驪求珠,攢雜成文
一 今天,許多人依然會羨慕蒙田(1533-1592)寫隨筆的那種狀態。
2018-04-11
-
散文的文化自信與價值重估
在文學的四大文體中,散文研究最不受重視,它遠不能與小說、詩歌甚至戲劇相提并論。
2018-0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