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黃平:再論新時期文學的起源
1 超越差別的“共同美” 1977年7月24日下午,時任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所所長的何其芳先生因心臟病在北京去世。
2018-03-14
-
王維詩:詩畫意境寰宇傳
都留春雄譯本《王維》,1958年版本 在群星燦爛的唐代詩人中,王維是少數幾個在生前獲得廣泛知名度的詩人之一。
2018-03-14
-
詩人與時代
首先我談談詩人與時代的關系。
2018-03-13
-
圍繞詩歌產生的爭論,都與詩歌本身無關
“沒有詩歌和詩人的種族和文明是非常可悲的,某種意義上講是可恥的。
2018-03-12
-
郜元寶:小說切忌寫實瑣細和超拔懸空
小說兩大忌:或寫實而過于瑣細,或超拔而過于懸空。
2018-03-09
-
關于“非虛構寫作”的文體屬性
在寫作領域, 文體和寫作的文本類型總是容易引起爭議, “非虛構寫作”就因為概念不嚴謹, 還沒有一個各方都能接受的定義, 從而常常出現爭論。
2018-03-09
-
偏見和趣味
關于批評,一連串問題會從腦子里跑出來,比如批評的正義和理性、批評的有效性和武器,等等。
2018-03-08
-
劉瓊:重建文學寫作的有效性
現實主義寫作是一個龐大的現實命題,我只能從表面存在的幾個具體問題入手。
2018-03-08
-
程煜:文學的重量來自生活
一直非常喜愛東北女作家遲子建的作品,曾與朋友閑聊中說過,遲子建的文字中涌動著暖流、深藏著悲憫、沉淀著“鹽”的重量。
2018-03-08
-
新時代女性寫作應有的意識
新世紀女性文學,從“個人體察”到“萬物悲憫”,從真切表達女性的心理體驗到描摹時代的集體記憶,一批批作家用筆觸書寫出各自不同的人生經驗,形成了迥然不同的創作風格,給中國文壇帶來的驚喜和貢獻是毋庸置疑的。
2018-03-07
-
“平行”發展之后:新媒體時代文學狀況
如何看待當下的文學,如何理解當下文學面臨的時代,可以說是今天文學研究的一個重要的議題。
2018-03-07
-
論非虛構寫作
隨著《人民文學》、《收獲》、《鐘山》、《花城》等刊物不斷推出有關歷史或現實的紀實性作品,近些年來,“非虛構寫作”開始引人注目,并激發學界的廣泛熱議。
2018-03-06
-
任芙康:民族文學寫作者應自信
前些日子,收讀微信,通知聆聽一場會議。
2018-03-05
-
謝有順:重視材料的選擇是一種寫作美德
一 很多作家能寫出好小說,但未必都有自己的小說觀。
2018-03-05
-
韓少功:什么是經典,如何讀?
我們身處一個信息爆炸時代。
2018-03-05
-
詩歌寫作與“新時代”
有一種事實是我們罕有意識或者說羞于承認的:千百年來,人類在器物文明、科學技術和社會制度的層面取得了突破性的進展、迎來了顛覆性的變化,但在情感結構和內心世界上,現代人同自己的祖先之間似乎沒有太多本質性的區別。
2018-02-27
-
王朝柱:尊重歷史 禮贊英雄
對于史劇作家來說,何為史,就是要以宏大歷史視野,正面、完整、真實、形象地再現歷史大劇的歷史風云;何為詩,就是要求全劇的描寫、對話應盡量用詩化語言,盡可能用多種藝術創作手段塑造歷史人物形象。
2018-02-27
-
劉小波:僵化文風是批評大敵
文風問題首先是態度問題,抱以真誠交流的態度,抱以好好說話、推心置腹的態度,才會有真誠流暢、直指人心的批評文字 沒有批評的文藝不是完整的文藝,沒有批評的文化不是正常的文化。
2018-02-27
-
文學傳記的尋真、失真、寫真
關于傳記可談的內容很多,今天集中在真實性這一點。
2018-02-26
-
莫讓“洗稿”毀掉原創
前不久,自媒體人六神磊磊在微信公眾平臺發布文章,控訴“周沖的影像聲色”等多個自媒體大號以“洗稿”的方式“變相剽竊”自己的原創作品。
2018-0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