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申文學批評的問題意識
不管叫文學批評,還是文學評論,這種文體本質上是一種針對當下的言說。
2024-02-02
-
創作快感:人工智能無法取代的人類審美權利
人工智能侵入了審美領域,這是不爭的事實。
2024-02-02
-
文學批評沒有捷徑
在得知自己的文章獲得第八屆“啄木鳥杯”中國文藝評論優秀作品時,欣喜之余,也有慚愧的感覺襲來,這也激勵著我更努力地去學習與工作。
2024-02-01
-
文學創作可以實現“名師出高徒”嗎?
曾幾何時,當復旦大學在王安憶、陳思和教授領銜下成立中國大陸高校第一個創意寫作MFA專業學位點時,人們還在為高校能否培養文學寫作人才而爭執不休。
2024-01-31
-
文學批評要有“才膽識力”
如何增強文學批評的有效性?什么樣的文學批評才有穿透力?我認為,清代葉燮提出的“才膽識力”說,有助于我們思考這些問題。
2024-01-24
-
?散文理論建構的難度與可能
新世紀以來,散文研究領域迎來了新的氣象, 一批散文研究專著相繼出版,一改以往以論文或者評論集為載體的成果顯示。
2024-01-23
-
少年情懷總是詩
【讀書者說】 2024年新年伊始,伴隨著春天的腳步,南方的兩家出版社一下子推出了謝冕先生的兩部詩文集《昨夜閑潭夢落花》和《以詩為夢》,帶來了南方春天的氣息,也給我們帶來了詩的慰藉。
2024-01-18
-
文化傳承與作家個人才能
“傳統”是中西方作家、理論家密切關注的話題。
2024-01-15
-
面對豐富的傳統,我們如何做到“自得”
何謂“自得” “自得”是中國古代用以討論學問的常見話語。
2024-01-15
-
面對豐富的傳統,我們如何做到“自得”
何謂“自得” “自得”是中國古代用以討論學問的常見話語。
2024-01-15
-
許道軍:創意寫作的“他山之石“與“中國路徑”
創意寫作在中國興起十多年來,已經深度參與了當代中國文學教育和寫作教育的改革,并在寫作觀念、作家觀念及作家成長與生存等方方面面,影響著中國當代文學的生態。
2024-01-14
-
李瀟瀟:“純文學”即景
文體傾危與智性敲詐 “純文學”之純,從開端就表現在對“形式”(文體)的強調,對智性(西方的、現代主義的)的追求,自1980年代行至當下,“純文學”面貌如何? 遠景 1980年代初,“純文學”桀驁不馴,生機勃勃。
2024-01-14
-
好詩不可能靠“玩虛的”玩出來
1 幾乎可以說,每一個文學/文藝人,其精神深處,或者干脆說,其身體里面,內置了一個放大器,他們的感覺、情緒、情感、思想的激進或保守的程度,無一例外地比一般人夸大、強烈、加深了許多,甚至許多倍。
2024-01-12
-
江蘇青年創作:看見“附近”,做具體的人
近年來,關于“青年”的討論愈發豐富,“青年問題”在社會學、文學、影視等各個領域都成為現象級話題。
2024-01-08
-
邵棟——我們現在怎樣做讀者
作為二十一世紀的讀者,我們自然是幸運的,面對科技與信息管理的革命,我們得以揀選海量的閱讀形式與閱讀內容;而與此同時,傳統閱讀習慣的崩潰與劣幣驅除良幣的情況,也在另一個層面給讀者帶來更深的困惑與迷茫。
2024-01-04
-
樊迎春——從沁芳閘到浮橋
在一個秋高氣爽的午后,大觀園內的姑娘小姐們陪著老祖宗行牌令,令官鴛鴦說出“左邊一個‘天’”后,黛玉脫口對出“良辰美景奈何天”,一心怕被罰的黛玉沒有留意到寶釵此時對她的注視。
2024-01-04
-
反響、連接與互動:印刷時代之后的讀者
一、讀者·真實·來信 (《我應該怎么辦?》發表后)收到許多讀者寫給我的信……許多讀者對作品中的人物薛子君、李麗文、劉亦民的命運遭遇傾注了極大的同情,向作者詢問薛子君等人應該怎么辦?希望知道他們的結局。
2024-01-04
-
“偏”能否通于“正”
里爾克一直是被詩人們津津樂道的人物,很長時間,我一直沒有弄懂其間的思想之跡。
2023-12-29
-
傳統·建構·新變
10月14日至15日,文藝報社、中國作家協會理論批評委員會、湖南省作家協會、湖南師范大學在長沙共同主辦新時代文學評論現代化發展推進會。
2023-12-27
-
自足性與異質性: “文學新浙派”的現實與可能
自6月以來,本報重點關注“新南方寫作”“新東北文學”“新北京作家”,并開設“從地域出發——”筆談專欄,多角度地就相關問題展開深入討論。
2023-1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