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硬漢們走不出的迷宮
在諸多通俗小說類型中,偵探小說無疑是具有特殊意義的一類。
2024-03-15
-
赫拉巴爾的理想,便是被書籍埋葬
赫拉巴爾 2008年,香港青文書屋的店主羅志華在貨倉整理圖書時,不慎被塌下的二十多箱書籍壓困,直到去世14日后才被發現。
2024-03-15
-
替身的庫切在自省,在衰老,在發聲
訥言思辨的庫切,差點兒就成了“被IT耽誤的偉大作家”。
2024-03-15
-
記憶與遺忘的生死博弈——評倫茨長篇代表作《家鄉博物館》
西格弗里德·倫茨 每一個曾步入家鄉博物館的人或多或少都有這樣的體驗,從喧嘩街市來到博物館內部,如同遁入一個無言的舊夢。
2024-03-14
-
《奧本海默》成奧斯卡最大贏家!觀影后再讀原著
北京時間3月11日,第96屆奧斯卡金像獎揭曉獲獎名單。
2024-03-12
-
記憶與遺忘的生死博弈
每一個曾步入家鄉博物館的人或多或少都有這樣的體驗,從喧嘩街市來到博物館內部,如同遁入一個無言的舊夢。
2024-03-09
-
柏拉圖《會飲》中阿里斯托芬的規訓自然
阿里斯托芬的講辭無疑是《會飲》中令人印象深刻的章節。
2024-03-05
-
異己存在之溯源——讀《手足之爭》《一周》
“她能分辨出誰是真的,誰是假的。
2024-03-05
-
楊靖:《情感時代》箋注
《情感時代:18世紀西方啟蒙思想與現代小說的興起》,金雯著,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24年1月版,440頁,95.00元 收到金雯大作時,我正在閱讀一本小書《豐饒時代:18世紀英國文學背景》(The Age of Exuberance: Backgrounds to Eighteenth-Century English Literature, New York: Random House, 1970,作者唐納德·格林[Donald Greene]于上世紀五十年代在哥大英語系取得博士學位,后擔任權威期刊《18世紀研究》[Eighteenth-Century Studies]主編)。
2024-03-04
-
故事的回歸意味著什么?
在與文友的交流中,總不免要面對那個問題,你最喜歡的外國作家是誰?對于有選擇恐懼癥的人而言,這個排他性的設問總是難以回答。
2024-03-01
-
出生意愿確認:一個拒絕出生的“人類之子”
澳大利亞硬科幻作家格雷格·伊根的三部曲之一《祈禱之海》中有一個名為《水晶之夜》的短篇,主角丹尼爾試圖通過創造一群“法特”,操縱他們的解剖學結構、種群多寡、生存環境等因素,以殘酷的標準迫使它們在短時間內進化成有意識的、與人類相當的智能,將自己推上造物主的神壇。
2024-02-27
-
埃爾諾的自我書寫
安妮·埃爾諾(Annie Ernaux)1940年出生于法國諾曼底地區一個平民家庭,大學畢業后從事教職,業余時間從事文學創作。
2024-02-26
-
當文字成為可見的音樂讓人如此“不安”如此難忘
究竟是什么,使得《不安之書》這樣一本將近500頁的巨著,能夠穿越時代和語言的壁壘,如此奇妙地觸動世界讀者的心靈? 很難被歸類的作品 它很難被歸類:有一定的敘述和自白,但不是小說,也不是日記;沒有連貫情節,也未設定具體的人物形象。
2024-02-23
-
翁貝托·??菩≌f中的記憶現象與主體認知
“記憶與如何認知記憶”一直是意大利符號學者翁貝托·埃科思考的重要命題,他在小說《羅安娜女王的神秘火焰》中,通過虛構逆行性失憶患者伊昂伯(Yambo)找回自己過往生命經驗的故事探討了該命題。
2024-02-21
-
多麗絲·萊辛小說中老年形象的空間書寫
老年人是文學人物畫廊的重要形象之一,他們常常與消極、衰退甚至死亡等象征符號相關聯。
2024-02-21
-
遺產再利用:非劇場歷史空間中的貝克特女性題材戲劇
從國劇運動時期開始,愛爾蘭的戲劇便與國家深度糾纏,因此,在過去的一個世紀左右,觀眾所理解的劇場空間大抵隱喻著國家。
2024-02-18
-
定位自身:古英語《東方奇譚》手稿中的東方想象與怪物生成
1 “各色怪物書”:《東方奇譚》文本生成史及手稿語境 常被不公正地看作“黑暗年代”的盎格魯-撒克遜時期為當代研究者留下了一部短小卻精彩紛呈的圖文作品,即后世所稱之《東方奇譚》或《東方奇觀》。
2024-02-08
-
略薩真的認同博爾赫斯嗎?
“這個世界上不存在絕對的完美……哪怕是博爾赫斯,這個已經接近完美的人。
2024-02-07
-
《卡門》,一個說不盡的“小”經典
傅雷很早就翻譯過梅里美的中篇小說《嘉爾曼》,后來被比才改編為歌劇譯名叫《卡門》,因為《卡門》讀來敞亮簡捷,現在我們普遍把這個中篇小說題作《卡門》。
2024-02-07
-
制造約翰生:鮑斯威爾的詩心與史德
一、 談客約翰生與《約翰生傳》的傳記價值 1778年4月20日,鮑斯威爾赴約翰生家座談,聊到了友人蘭頓入不敷出的家政狀況,約翰生行云流水的句式和恰切熨帖的譬喻令鮑斯威爾嘆服,在《約翰生傳》中轉述該場景時,鮑斯威爾插入了珀西的評價:“約翰生的言談有力而清晰,可以把它比作一尊古代的雕塑,每一根血管和肌肉都清晰凸顯。
2024-0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