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炸裂”的文本,反思自身與世界的尺度
相比于“德語文學”,“奧地利文學”這一指稱在人們聽來必先思索一陣才能約摸在腦海中勾勒出一個輪廓出來,但對外國文學稍有了解的讀者絕不會對卡夫卡、茨威格的名字感到陌生。
2024-05-24
-
軀殼、意志與靈魂——評《邁克爾·K的生活和時代》
《邁克爾·K的生活和時代》劇照 偶劇只能給孩子看嗎?偶劇只能演繹相對簡單的童話傳說故事嗎?很多年前,《戰馬》中文版在國內掀起的熱演風暴,就已經引發了不少人拓寬傳統偶劇題材與深度的思考——盡管這部舞臺劇的底本,仍是一部在英國家喻戶曉的兒童文學作品。
2024-05-22
-
被洛麗塔吞沒的薩莉·霍納
《洛麗塔》出版后即成經典,被認為是20世紀文壇最有名和最具爭議的作品之一,與《尤利西斯》《追憶逝水年華》并稱為20世紀西方三大經典文學名著。
2024-05-22
-
《信任》:“誰”的游戲
美國股市的K線圖是綠漲紅跌,A股剛好相反。
2024-05-20
-
她用短篇小說寫“小”人物的“大”故事
艾麗絲·門羅的創作以她成長的安大略省鄉村為背景,講述了許多關于人性、家庭和人生的故事。
2024-05-17
-
《王國》:治愈是額外的好處
2015年,以桀驁不馴聞名的法國小說家米歇爾·維勒貝克出版新作《屈服》。
2024-05-16
-
艾麗絲·門羅的非教條女性主義
細述艾麗絲·門羅的“女性主義” “我是一個女性主義者,但僅僅限于我贊成的某些方案。
2024-05-16
-
紀念艾麗絲·門羅:“一生都在寫個人的故事”
當地時間5月13日晚,加拿大著名作家、2013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艾麗絲·門羅(Alice Munro)于安大略省逝世,享年92歲。
2024-05-15
-
張悅然:門羅的晚期風格
2012 年,艾麗絲·門羅出版了她的小說集《親愛的生活》,并聲稱這是她的封筆之作。
2024-05-15
-
艾麗絲·門羅:現實即故事
加拿大女作家艾麗絲·門羅獲得諾獎意義非同小可。
2024-05-15
-
陳曉明談艾麗絲·門羅:如此藝術,如此小說
10月10日,諾貝爾文學獎授給了已經82歲高齡的加拿大籍作家艾麗絲·門羅(Alice Munro),這讓一直偏愛以“政治”來說道諾貝爾文學獎的人們,頗有些失望。
2024-05-15
-
《八十本書環游地球》:環球文學旅行之浮想
2020年那個不一樣的春天,宋明煒在一個小群里說,大衛·丹穆若什教授即將開始寫作《八十本書環游地球》,讓不能出門的人在自己的房間做環球的文學旅行。
2024-05-14
-
重提“電影小說”:克勞德·西蒙和新小說的方向
克勞德·西蒙 在現代主義作家的寫作生涯中,相當數量的作家,都曾癡迷于小說的文體探索。
2024-05-13
-
海明威筆下那些“脆弱”的硬漢
海明威在肯尼亞 提到海明威(Ernest Miller Hemingway,1899年7月21日-1961年7月2日),讀者會想到“硬漢作家”的稱呼。
2024-05-11
-
內在的緊繃:一根筋似的球迷
兒時,放風箏。
2024-05-10
-
“一汀煙雨杏花寒”
暮春、初夏時節,正是“花褪殘紅青杏小”的時候。
2024-05-09
-
伍爾夫作品中的天氣
英國人對談論天氣的癡迷可謂盡人皆知。
2024-05-06
-
《萬尼亞舅舅》中的外省問題與知識分子責任
引 言 “外省”(Провинция)是俄羅斯文學的重要母題。
2024-04-30
-
阿爾維托·曼古埃爾:文字創造了光
[加]阿爾維托·曼古埃爾 / 著 黃芳田 / 譯 商務印書館2024年4月版 我的花園里有兩棵大槐樹,就在書齋窗外。
2024-04-29
-
在這本書中,兩個波伏瓦終于和解
“女人不是生下來就是女人,而是后來才變成女人。
2024-0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