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安徒生:“丑小鴨”變天鵝記
安徒生 哥本哈根港口的“小人魚”雕像 從德國漢堡港乘輪船渡波羅的海抵丹麥王國,就到了安徒生的祖邦。
關鍵詞:  安徒生2021-04-02
-
現代薩迦:希格麗德·溫塞特的一生
希格麗德·溫塞特 薩迦(Saga)本意為口頭講述或吟唱,廣為流傳的中世紀北歐家族和英雄傳說多以此為名,現代斯堪的納維亞作家也時常采用這一體裁,其中以1928年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挪威女作家希格麗德·溫塞特(Sigrid Undset,1882-1949)成就最為卓著。
關鍵詞:  希格麗德·溫塞特2021-04-02
-
自我的毀滅 與戲子的誕生
克勞斯·貝克-尼爾森 《入侵》丹麥文版書封 《我的那些丹麥作家的相遇》丹麥文版書封 克勞斯·貝克-尼爾森(Claus Beck-Nielsen,1963-)是丹麥當代小說家、劇作家、演員和音樂人。
關鍵詞:  克勞斯·貝克-尼爾森2021-04-02
-
勒克萊齊奧的中國“心”
讓-馬里·古斯塔夫·勒·克萊齊奧,代表作品有《訴訟筆錄》《戰爭》《流浪的星星》、《饑餓間奏曲》等,2008年獲諾貝爾文學獎。
關鍵詞:  勒克萊齊奧2021-03-30
-
伍爾夫逝世80年|成為自己,比什么都重要
如果有一天,一個女人突然對他的丈夫說:“我不再做飯,不再洗碗,不要生小孩,從今以后你也不要再碰我了。
關鍵詞:  伍爾夫2021-03-29
-
誰害怕伍爾夫?
伍爾夫肖像(約1912年) 瓦內薩·貝爾(Vanessa Bell)作 1941年3月28日,英國現代主義女作家弗吉尼亞·伍爾夫投河自盡,盡管她的生命已然消逝,但是她的文字與思想仍然還在熠熠閃光。
關鍵詞:  伍爾夫2021-03-29
-
“狐貍”·魯爾福:把幽靈作為問題
----- 1 ----- 有一天狐貍感到無聊和憂傷(以及沒錢),就寫了一本書。
關鍵詞:  胡安·魯爾福2021-03-26
-
維特根斯坦:應當像寫詩那樣寫哲學
編者按 今年適逢20世紀最有影響力的哲學家之一路德維希·維特根斯坦(Ludwig Wittgenstein,1889-1951)逝世70周年。
關鍵詞:  維特根斯坦2021-03-26
-
但丁在人間
2021年是中世紀詩人、哲學家但丁逝世700年,意大利以3月25日為“但丁日”,紀念這位“意大利語之父” 但丁的現代性正在許多出人意料的地方展示出來。
關鍵詞:  但丁2021-03-25
-
米蘭·昆德拉生命中的重與輕
據說有名人說過,你覺得雞蛋好吃就行了,何必去操心下蛋的雞呢?這句話雖然說得通,卻也挺讓人上頭。
關鍵詞:  米蘭·昆德拉2021-03-23
-
一個陌生的文學名人——阿蘭·羅伯-格里耶訪談錄
法國《讀書》雜志2000年夏季號(總第287號)上發表了記者伊萊娜·弗蘭對阿蘭·羅伯-格里耶進行的采訪,現根據網上的譯稿摘編如下。
關鍵詞:  阿蘭·羅伯-格里耶2021-03-18
-
邂逅志賀直哉故居
日本奈良擁有眾多古寺神社和歷史文物,享有“社寺之都”的稱號,從而被日本國民視為“精神故鄉”。
關鍵詞:  志賀直哉2021-03-17
-
莎士比亞與“我們”——《莎士比亞研究》叢書總序
英國作家威廉·莎士比亞1564年出生于英格蘭中部沃里克郡(Warwickshire)埃文河畔的斯特拉特福(Stratford-upon-Avon),1585年后離鄉到倫敦謀生,1590年加入劇團,開始舞臺表演和創作生涯,1599年與人合建“環球劇院”(the Globe Theatre),1612年回鄉定居,4年后病逝,遺體安葬于故鄉圣三一教堂。
關鍵詞:  莎士比亞2021-03-16
-
他創造了小說藝術的“珠寶”
約翰·契弗短篇小說集 契訶夫似乎被約定俗成地視為衡量作家短篇小說寫作能力的行業標尺,不同時期、不同背景的作家一旦被冠以“×××的契訶夫”之稱,就是對其專業水準的蓋戳認證,可他們中的大多數論風格、論題材,其實和契訶夫搭不上邊。
關鍵詞:  約翰·契弗2021-03-16
-
如果沒有魯爾福
《魯爾福三部曲》 [墨西哥]胡安·魯爾福 著 譯林出版社 “多年以后,奧雷連諾上校站在行刑隊面前,準會想起父親帶他去參觀冰塊的那個遙遠的下午。
關鍵詞:  胡安·魯爾福2021-03-13
-
從“絕望主婦”到“青春文學女王”,“暮光之城”作者梅爾的勵志史
一個月之后,斯蒂芬妮·梅爾的名字將再次密集出現在中國媒體和關注小說的人群中。
-
成為波伏瓦:備受誹謗的“女性主義圣經”《第二性》
波伏瓦在《盛年》中寫道,20世紀30年代初的“女權主義”和“性別戰爭”對她來說毫無意義。
關鍵詞:  波伏瓦2021-03-10
-
胡安·魯爾福為什么偉大?
墨西哥小說家胡安·魯爾福 ( Juan Rulfo) 是世界文學史上的一個奇跡, 他僅憑薄薄的兩部作品———短篇小說集 《烈火平原》( El Llano en Llams, 1953) 和中篇小說 《佩德羅·巴拉莫》( Pedro Páramo,1955) [1] ——就贏得了大師之譽。
關鍵詞:  胡安·魯爾福2021-03-08
-
黑塞在生命的最后階段再遇中國文化
黑塞 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赫爾曼·黑塞受家庭環境的影響,在傳承西方文化的同時也把目光投向了外來文化,特別是東方文化。
關鍵詞:  黑塞2021-03-07
-
懷念老友希利斯·米勒
2004年,本文作者(右)與米勒(中)合影 在當前疫情仍沒有得到完全控制之時,學者們一般都居家讀書或互通微信。
關鍵詞:  希利斯·米勒2021-03-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