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諾獎作家若澤·薩拉馬戈辭世十周年,他提醒我們在一個失明的世界如何重新“看見”
“如果你能看,就要看見,如果你能看見,就要仔細觀察。
-
雷蒙德·錢德勒:美好的事物自會久存
1951年,雷蒙德·錢德勒動筆寫自己的第六部長篇小說。
-
生命是賭注:馬雅可夫斯基的革新與愛情
主題:馬雅可夫斯基和他的朋友圈 時間:2020年6月12日19:00--21:00 地點:衡山·和集(上海衡山路880號太平洋百貨) 嘉賓:糜緒洋 《生命是賭注:馬雅可夫斯基革命與愛情》譯者 主持:魏 東 廣師大出版社(上海)“文學紀念碑”叢書主編 “給社會趣味一個耳光” 魏東:首先介紹糜緒洋老師,他是《生命是賭注:馬雅可夫斯基革命與愛情》這本書的譯者,同時是俄科院俄羅斯文學研究所的副博士生在讀,在即將畢業的間隙很辛苦地幫我們把這本書翻譯出來。
關鍵詞:  馬雅可夫斯基2020-06-15
-
狄更斯逝世150周年|“最偉大的膚淺小說家”
1812年2月7日,英國樸次茅斯市約翰·狄更斯迎來了他們的第二個孩子查爾斯·狄更斯,他生得漂亮,有喜劇天賦,唯一的不足是身矮。
-
卡夫卡與杜甫:“文學之家”的預感與回憶
布羅德與卡夫卡 一 作家與作家之間的關系,哪怕是不同時代、不同國家或民族的作家之間的關系,都常常像是心有靈犀的家人之間的關系。
-
荷馬,才是我們忠誠的朋友
《與荷馬共度一夏》是2017年夏天法國作家西爾萬·泰松為法國國內廣播電臺(FranceInter)錄制的一檔系列節目。
-
“失敗的”劇作家:亨利·詹姆斯與《蓋伊》事件
時間:1895年1月5日。
-
文壇女預言家瑪麗·葛德文
瑪麗·葛德文(Mary Godwin, 1797-1851),即瑪麗·雪萊,是英國浪漫派詩人珀西-比希·雪萊的妻子,習慣被呼作“雪萊夫人”,有《雪萊夫人傳》一書為證。
-
一位日本作家的中國情緣與文學創作
谷崎潤一郎是日本唯美主義文學家,多次提名諾貝爾文學獎,代表作有《細雪》《秦淮之夜》《春琴抄》(見圖,資料圖片)等。
-
“了解與講述當代中國故事很有意義”
見到阿爾巴尼亞漢學家伊利亞茲·斯巴修是在地拉那的阿爾巴尼亞—中國文化協會,老先生謙和善談、儒雅大方。
-
給巴爾扎克送一杯咖啡
“我不在家,就在咖啡館;不在咖啡館,就在去咖啡館的路上。
-
布羅茨基與波蘭
現在很難回想起當時那種與外部世界的隔絕,那是布羅茨基的童年和青年時期那個蘇聯的特征。
-
托馬斯·哈代誕辰180周年|哈代的兩段婚姻
托馬斯·哈代一生度過了88個春秋,在他所處的19世紀到20世紀初,已是相當長壽。
-
托馬斯·哈代誕辰180周年|摹寫、借鑒和反諷三重大師
英國作家托馬斯·哈代(Thomas Hardy)以小說和詩歌兩大領域的卓越成就,奠定了在英國文學乃至世界文學版圖中大師級的不朽地位。
-
因為戲劇,他比托爾斯泰更偉大
契訶夫與托爾斯泰(資料圖片) 契訶夫的劇作不是只言片語的好,也不是創作形式上的好,他是在日常生活中挖掘出詩意的潛流。
-
消隱的邊界:麥克尤恩小說讀札
1959年,跟隨父母不斷遷徙,在北非的海軍基地里度過了童年的麥克尤恩回到英國,進入伍爾弗斯頓?霍爾寄宿學校就讀。
關鍵詞:  最初的愛情,最后的儀式張悅然麥克尤恩2020-05-25
-
海明威心目中的小說家排行榜
美國女作家莉莉安·羅斯(Lillian Ross,1918-2017)曾經替《紐約客》雜志寫過一篇海明威的人物稿。
-
普希金心弛神往中國
亞歷山大·普希金是俄羅斯著名詩人和小說家,被譽為“俄羅斯文學之父”。
-
伍爾夫的黑暗:擁抱不可解之事
弗吉尼亞·伍爾夫 “未來是黑暗的,我想,這就是未來最好的樣子”。
-
福樓拜:文學家中的“科學家”
19世紀的法國文化界巨峰林立,巴爾扎克、雨果、司湯達、莫泊桑、福樓拜、左拉等享譽世界的文學巨匠先后活躍在此時的法國文壇,他們共同用自己的紙和筆記載和創造著法國的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