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張秋生:閱讀和寫作 我生命中的太陽和月亮
幾十年來,張秋生從未停止過兒童詩與童話的創作,他的作品曾8次榮獲陳伯吹兒童文學獎,是目前為止獲得這一獎項次數最多的作家。
2022-10-26
-
任溶溶:八十年筆耕 一輩子為兒童譯寫
文學評論家劉緒源曾經評價說:“在中國文壇上,翻譯兒童文學作品最拔尖的,就是任溶溶。
2022-10-26
-
《小小的春夏秋冬》:成長的暴風驟雨與靜水深流
作家周晴以回望的姿態書寫記憶中的童年,以12歲女孩小小的視角觀看并記敘了上海弄堂1號樓和2號樓的幾戶人家近一年來的悲歡離合。
2022-10-26
-
創作談 | 李姍姍:走進三星堆的想象世界
《器成千年》 李姍姍 著 安徽少年兒童出版社 2022年10月出版 念念不忘,必有回響。
2022-10-26
-
在多元、分化與堅守中迎接新世紀
進入21世紀,中國文學迎來了巨大的變革。
2022-10-26
-
文明的進階:從民間文學到兒童文學
主持人語: 人類學研究法是我國現代兒童文學在發生時最早使用的方法。
2022-10-26
-
南京氣度與少年神采
鄒凡凡自少女讀書時代就開始在《少年文藝》等多家少兒刊物里小試身手,到攻讀法國索邦大學博士,在巴黎博物館聯盟藝術工作坊做指導教師的人生軌跡中,陸續推出“奇域筆記”系列、“寫給孩子的名人傳”系列、“秘密之旅”系列等好評如潮的童書,她給大小讀者留下了學識淵博、思維縝密、文采飛揚、視野開闊、活力充沛的深刻印象。
2022-10-26
-
兒童文學與審美教育
前不久,《義務教育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2022年版)》頒布,明確規定了新時代中小學生義務教育的原則:堅持德育為先,提升智育水平,加強體育美育,落實勞動教育。
關鍵詞:  審美教育2022-10-24
-
張曉玲長篇小說《隱形巨人》:滄桑而溫暖的韌性書寫
書寫“中國式童年”已然成為近些年兒童文學創作的一大趨向,在鄉土童年表現領域中,苦難題材司空見慣,而張曉玲的長篇小說《隱形巨人》之所以能夠脫穎而出,主要得歸功于作者發掘人性的深度及其藝術表現的“火候”,堅硬中有濕潤和柔軟,滄桑中有熱烈和溫暖,渲染中有含蓄和克制,沉重中有輕靈和詩意。
2022-10-22
-
《一雙大鞋》:東北雪鄉的土地氣韻和民間情懷
《一雙大鞋》,薛濤/文,朱成梁/圖,明天出版社2022年6月第一版,49.80元 當一個作家飽含深情、樂此不疲地反復書寫自己的家鄉土地時,可以說,這種書寫就成了來自大地之子的傾訴。
2022-10-21
-
束沛德兒童文學美學觀念研究
價值功能與評價標準建設是兒童文學事業的核心問題,代表著兒童文學的發展方向。
2022-10-20
-
“銅鏡”與“心鏡”
《磨心鏡的男孩》,王兆勝著,晨光出版社2022年6月出版,38.00元 王兆勝的自傳體小說《磨心鏡的男孩》講述了父子兩代人的成長史,是一部青春勵志成長小說。
2022-10-20
-
讓人吃驚的《鯉魚拐彎兒》
我過去看過很多馮杰的作品,我覺得他的作品,詩、書、畫原來都應該是有傳承的,比如他的畫,不管怎么說,他是想靠近齊白石老先生的;他的文字想靠近的一個是汪曾祺先生,一個是沈從文先生。
2022-10-20
-
冒險的旅程與科幻的魅力
作為兒童探險小說的堅守者,彭緒洛認為兒童探險小說是兒童文學的一個新的領域。
-
新時代十年兒童文學的成長與創新
在黨的十八大和十九大精神的引領下,10年來我國文學藝術迎來了新的發展機遇,也進入大發展階段,取得了多方面的成績。
關鍵詞:  兒童文學2022-10-20
-
敘寫父子間的“雙向成長”
2015年,以《丁香結》的發表為標志,散文名家肖復興開始嘗試兒童文學創作,隨后幾年相繼出版了《紅臉兒》《合歡》《兄弟倆》3部長篇兒童小說,受到業界和讀者好評,有評論家稱之為肖復興的“童年三部曲”。
2022-10-18
-
秦文君談枕邊書:閱讀就是追光,是自小的習慣
秦文君,兒童文學作家 中華讀書報:回憶一下您的童年閱讀?喜歡讀什么書?想過自己將來也會成為作家嗎? 秦文君:我最早讀的書,與那些夢、與文學、與冒險和想象有關。
-
曹文軒:這個世界上,最巍峨的宮殿是圖書館
《閱讀與成才》:曹老師好,這兩日北京暑熱驟退,抬頭已經是秋天的云了,大家都感慨老祖宗的節氣拿捏得太準了!秋天里的第一個問題,我們想請您談談您的那些演講和講座。
2022-10-17
-
《海豚之歌》:生命不息,自我挑戰不止
沈石溪從1979年開始寫動物文學,40余年來他在動物與人類的關系思考、動物主體性勘探、動物敘事藝術創新等方面持之以恒地展開探索。
2022-10-14
-
一個守護中華文化的中國故事
2021年春節,北京大學顧春芳教授告訴我她寫了一本童書《敦煌靈犬》,在這本書中她想象了一個守護中華文化的靈犬世界,主人公是一只敦煌守護犬。
2022-10-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