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幽微處的洞見
郭沫若先生寫歷史劇的時候,經常感到古人的心理很難把握,人物的對話便不好下筆。
-
魯迅的戀人絮語
在座諸位[1]中最早從事魯迅研究的是吳俊先生,20世紀90年代初他的第一本研究專著《魯迅個性心理研究》[2]出版的時候我剛開始讀研究生,對其以精神分析方法探索魯迅內心世界的才氣橫溢的文筆和凌厲大膽的分析判斷留下深刻印象。
2023-02-24
-
諸葛亮“相父”稱號獻疑
在小說《三國演義》中,蜀漢后主劉禪稱丞相諸葛亮為“相父”,人民文學出版社2019年最新修訂本注釋道:“相父——皇帝對任宰相的元老表示‘事之如父’的稱呼。
關鍵詞:  諸葛亮2023-02-23
-
信仰與激情:殷夫詩歌創作的革命倫理意識
殷夫是“左聯五烈士”之一,其激情四射的政治抒情詩在以“左聯”為中心的革命文學思潮中具有樣本意義與典范價值。
2023-02-23
-
文學生產、認知科學與信息技術
我們分別用曹雪芹和劉三姐(也作劉三妹)作代表,從文學的兩種生產者說起。
2023-02-22
-
睹喬木而思故家 考文獻而愛舊邦
文運同國運相牽,文脈同國脈相連。
2023-02-21
-
《滿江紅》的故事 古人怎么寫?
2023春節檔硝煙已散,由《滿江紅》掀起的岳案疑云卻是說不盡的話題。
-
中國文論的學科起點
中國文學批評史是大學中文系的重要學科門類之一。
2023-02-21
-
秦檜在古代筆記中的兩大“報應”
今年春節上映的《滿江紅》,單從情節的反轉和懸念的設置來看,并不算多么驚艷,但岳飛是我從小聽劉蘭芳的評書時就欽佩的民族英雄,即便是后來知道那里面有太多的虛構和杜撰,也無法削弱我對他的仰慕之情,因而對一切與他有關的文藝作品,我都有濃厚的興趣。
2023-02-20
-
今天,我們如何“正讀”《孫子兵法》
編者按? 近期,影視劇《狂飆》熱播,因劇中人物熟讀《孫子兵法》,引發了一場閱讀《孫子兵法》的熱潮,這部中華傳統典籍也隨之成為當下的暢銷書。
-
字詞溯源說“狂飆”
近日,電視劇《狂飆》熱度不減,人們對劇情、演員展開各種討論。
2023-02-16
-
黃德海:文史星歷,近乎卜祝之間
一 大概因為是上古,世界真的還很年輕,人在日月星辰之下,直立于大地之上,面對每一個日新又新的時日,做自己該做的事,后世的愁腸百結仿佛還不曾降臨,很多唱出來的歌謠,都有著健朗開闊的氣息。
2023-02-16
-
《水滸》咋成了“毒小說”?
近日,浙江某網友表示:“我對中小學選此書內容做課文深感不安,中小學不能給毒小說做推廣宣傳。
2023-02-16
-
“葛天氏之樂”:喚醒大地的時間之歌
《呂氏春秋·古樂》云: 昔葛天氏之樂,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闋:一曰載民,二曰玄鳥,三曰遂草木,四曰奮五谷,五曰敬天常,六曰達帝功,七曰依地德,八曰總萬物之極。
2023-02-15
-
陳漱渝:褒貶毀譽之間——由《金瓶梅》引發的雜憶雜感
我是南開大學1962年的中文系畢業生,讀書期間學過中國文學史這門課程,自然聽說中國有一部承前啟后的古典小說《金瓶梅》。
-
蔡震:郭沫若筆名談
一張名片 郭沫若紀念館藏有一張郭沫若的名片,豎行繁體字:右上臺頭兩行作“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政治部文化工作委員會主任委員”,中間為姓名,清楚地印著“郭沬若”,左下角文字為“四川樂山”(見圖片)。
2023-02-15
-
當宋太祖遇見小白兔
今年是兔年,所以滿大街都是兔子造型的吉祥物,滿屏幕的廣告都加上了兔元素。
2023-02-15
-
《子夜》出版90周年與史詩性創作
茅盾先生的長篇小說《子夜》1933年1月正式出版,至今有90周年。
關鍵詞:  《子夜》2023-02-15
-
江湖夜雨十年燈
有時覺得,歷史長河面前,人類個體哪用得上“沉重”一詞?一粒塵埃,能有多重呢? 黃昏后,下樓摘得一朵只剩半邊的山茶花,回來泡茶,用茶葉包裝折了只青柑味的千紙鶴。
2023-02-14
-
黃裳與《舞臺生活四十年》
黃裳先生是海上名編,也是一位學養豐瞻的作家和戲曲評論家,出版過《舊戲新談》等著作。
2023-0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