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黃發有:凝固的青春火焰
我上世紀80年代中期考入杭州大學經濟系,讀本科期間不務正業,癡迷文學,寫了不少自以為是“詩歌”的文字,變換筆名發表了一些,還收集了不少校園文學作品集和校園文學刊物,其中大多數為詩集和詩刊。
2022-11-03
-
吳中杰:雅俗之辨
從事文藝創作的人,總希望把自己的作品修飾得精細雅致一些,以免粗俗之嫌。
關鍵詞:  吳中杰2022-11-03
-
葉小沫:懷念我的爺爺葉圣陶
本文作者葉小沫和爺爺葉圣陶 人們都說我的爺爺葉圣陶是一位出版家、作家、教育家,他卻一直說自己的職業是編輯和教師。
關鍵詞:  葉圣陶2022-11-02
-
文學大師與兒童文學
沈從文、巴金、老舍創作兒童文學,是中國兒童文學的幸運,也是中國兒童文學進入發展期的標志之一。
2022-11-02
-
鵝湖、白鹿洞兩書院:今人只讀書便是利
一、寒泉之會 乾道八年(1172)呂祖謙任秘書省正字。
2022-11-01
-
李林榮:中國現代思想視野中的歐洲
無論在歷史形態或現實形態中,每一個民族都是文化觀念凝聚、演變的產物。
2022-11-01
-
電影《烈火中永生》這樣誕生
1942年的夏天,延河發大水,兩岸田地都被沖了。
2022-11-01
-
虛實之間:“重繪中國文學地圖”說予數字人文研究之啟示
一、文學地圖究竟能告訴我們什么? 一張或幾張、很多張文學地圖究竟能告訴我們什么?想到這個問題的時候,我總是不由自主地想起麥克盧漢(Marshall Mcluhan)曾經講述過的一個故事。
2022-10-31
-
陳平原:為何以及如何在北大講北京
二十年前,在《“五方雜處”說北京》(《書城》2002年第3期)中,我曾談及北京研究的特殊魅力:“西安作為古都,上海作為新城,都有其獨特的魅力,可北京橫跨古今,更值得深入研究。
關鍵詞:  陳平原2022-10-31
-
酒仙汪曾祺的快意人生
汪曾祺先生的散文有特色,這是讀者的共識;汪先生文章里經常寫到美味佳肴,但對酒卻少提起。
關鍵詞:  汪曾祺2022-10-29
-
鄭培凱:蘇東坡祈雨禱晴
一 元祐六年(1091)秋天,蘇軾以龍圖閣學士之銜,外放到潁州(今安徽阜陽)擔任知州,也就是綜管軍民事務的太守。
-
“再三賜予援助” ——?也談蔡元培與《魯迅全集》
《魯迅全集》無疑是魯迅諸多后事中之最大者。
-
顧農:李商隱的兩首詠柳詩
人臉上唯一沒有實際用途的東西是眉毛,唯其如此,它也就最受人愛重。
-
文體論與民國時期文學史寫作的客觀取向
眾所周知,錢鍾書治學重在打通,“以中國文學與外國文學打通,以中國詩文詞曲與小說打通”[①]。
-
從“文學山房”到“文育山房”
舊書鋪,書店,書業,愛書人……是中國書業發展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人們閱讀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關鍵詞:  藏書家2022-10-26
-
也談《紅樓夢》的作者
《紅樓夢》前八十回與后四十回是否都是曹雪芹所寫,向來學界就聚訟不已,莫衷一是。
-
李舜臣:具正法眼,而得第一義
古人常說,“詩者心聲”“詩品如人品”。
2022-10-24
-
《詩經》中的家與國
《詩經》是中國歷史上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也是中國古代詩歌的生命起點。
-
現代作家傳記入史談
中國是傳記古國,也是傳記大國,但現代意義上的“傳記文學”與古代傳記關聯不太大,是伴隨新文學的發生而逐漸創生出的一種新文類。
2022-10-22
-
舊國文與新西學:中、日、西的知識生產與流動
晚清至民國初年,是中國歷史的大變局時代,也是傳統中國教育的激烈變革時期,在港口城市西文書籍的編譯與出版蔚然成風,各種新式教科書的翻譯出版事業如雨后春筍一般萌芽,晚清至民國初年西學的知識生產與流動,很多是通過日本作為傳播中介。
關鍵詞:  近代人文2022-10-21